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PPT课件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PPT课件
• 配位场理论能完善地解释上述事实。
• 当电子吸收光能后, • 就可在分裂的能级 • 间发生电子跃迁, • 形成d—d电子光谱。
• 同理,可解释f0,f14 • 金属离子形成配 • 合物是无色的?
• 正八面体场中d轨道分裂为二重简并态2Eg和三重简并态2T2g两组, 它们的轨道能量差称分裂能,以Δ表示,其中+0.6Δ表示 dx2-y2 和d z2轨道的稳定化能,-0.4Δ为dxy, dyz和dxz轨道的稳定化能。
• 特征二,苯的吸收光谱含有B吸收带或 • 精细结构吸收带(指在230-270nm处的 • 一系列较弱的吸收带,其中, • λmax为256nm,ε为200 L·mol-1·cm-1)。 • 苯的精细结构吸收带是由π→π*跃迁和 • 苯环的振动的重叠引起的。 • B吸收带的精细结构常用来辨认芳香族化合物. •
>C=N—
(CH3)2C=NO H
气态
190 300
>C=O
CH3COCH3
正己烷
166 276
5000 —
15
—COOH
CH3COOH
水
204
40
>C=S
CH3CSCH3
水
400
—
• 乙烯和丁二烯分子均产生了π→π*吸收,但丁二烯分子π→π*吸收所 产生的吸收峰波长明显增加了,吸收强度也大为加强了,这是为什么呢?
• (2)f 电子受 s, p 电子屏蔽效应比d 电子大,而受配位体场的作用 小,因而配位体的改变对f—f电子跃迁的强度和波长的影响不显著。 但当配位体场强度较大时,f—f电子跃迁的谱带出现劈裂,由一些很 窄的吸收峰组成。f—f电子跃迁在镧系离子的配合物中常见,而在锕 系元素中,f电子受屏蔽的影响比镧系元素小,而受配位体的作用较大, 故其吸收光谱更接近于过渡金属的d—d电子跃迁的光谱。
第5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 )
• §5-1
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 §5-2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 §5-3 无机化合物的紫外及可见光吸收光谱
• §5-4
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溶剂效应)
• §5-5
紫外分光光度计
• § 5-6 紫外吸收光谱的应用
• 上述光化学序列按配位体给予体原子强度排列规则为:
• I< Br <Cl <S <F< O< N <C对过渡金属配合物,随着配位体场强 度的增加,Δ值增大,λmax紫移。
• 不同构型的配合物,其配位场引起的d 轨道能级分裂不同,如正 四面体型的d 轨道能级分裂顺序与八面体型相反。根据Laporte 规则, d—d电子跃迁是禁阻跃迁,因而其摩尔吸光系数较小。
• 3. 金属离子微扰的配位体内电子跃迁产生的光谱
•
是π→π*跃迁。当M与R生成配合物时,M一方面取代分子中H+(或
原子)形成共价键,另一方面又和具有孤对电子的杂原子(O, N, S )
相连结,形成配位键。结果,分子共轭体系扩大,原有基团吸电子或给
电子性质改变。螯合物的形成,通常可使λmax↑,εmax↑
• 稀土离子及其与一些非共轭体系的配位体生成的配合物的吸收谱 带本质上是f—f电子跃迁的光谱,它与过渡金属离子d—d电子跃 迁光谱不同的是:(1)根据Laporte规则,f—f电子跃迁是允许 跃迁(符合跃迁必要条件L=±1),因此,在配位体相同的情况 下,f—f电子跃迁产生的光谱,其摩尔吸光系数比d—d电子跃迁 大。
• 2.电荷转移吸收光谱
• 分子吸收辐射后,分子中的电子从主要定域在金属M 的轨道转 移到配位体L的轨道,或按相反方向移动,这种跃迁叫电荷转(迁) 移,产生的吸收光谱叫迁移光谱。其摩尔吸光系数为(103—104)
•
Mn+—Lb-
hv
M(n-
1)+—L(b+1)-
hv
•
M中[F心e3离+—子S(CFNe-3]+)2+ ,是电子接受体;L配体(SC[NF-)e2+,—为电子
• 1. 配位体微扰的金属离子d—d及f—f电子跃迁产生的光谱
• 为什么K+、Ca2+ ( d0 ),Cu+、Zn2+ ( d10 )与无色配位体 (H2O, NH3, EDTA)形成的配合物是无色的?
• Cu2+、Ni2+ ( d1-9 )与H2O, NH3, EDTA等形成的配合物是有 色的?
• 以乙酰苯为例来讨论芳烃的吸收光谱的特征:
• 特征一,乙酰苯的吸收光谱含有很强的 • K吸收带(lgε>4)。 • 乙酰苯的K吸收带是由乙酰苯的羰基与苯环 • 的双键共轭产生的。因为,若苯环上有生 • 色团取代基而且与苯环共轭(π-π共轭), • 则E2吸收带与K吸收带合并且发生深色移动, • 所以,这时吸收光谱图中看不到苯的强
• 本章小结及习题
第5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 )
§5-1 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
分子中价电子吸收紫外光产生电子跃迁形成紫外谱。
• 因此,紫外谱决定于分子中价电子的分布和结合情况。
• 产生紫外吸收的电子有:σ、π(价电子)和n电子(非键电子)。
• 简述如下: • 具有共轭双键的化合物,相间的π键与π键相互作用(π-π共轭效
应),生成大π键。由于大π键各能级之间的距离较近(键的平均化), 电子容易激发,所以吸收峰的波长就增加,生色团作用大为加强,这就是 乙烯和丁二烯分子均产生了π→π*吸收,但吸收峰却不同的原因。
• 这种由于共轭双键中π-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成为K吸收带[从德 文Konjugation(共轭作用)得名]。其特点是强度大,摩尔吸光系数 εmax通常在10000-200000(>104)之间;吸收峰位置(λmax)一般在 217-280nm范围内。K吸收带的波长及强度与共轭体系的数目、位置、 取代基的种类等有关。例如共轭双键愈多,深色移动愈显著,甚至产 生颜色(见表3-3)。据此可以判断共轭体系的存在情况,这是紫外吸 收光谱的重要应用。
• 表5-3 共轭分子的吸收值
生色团
C=C-C=C C=C-C=O
化合物
H2C=CH-CH=CH2 H2C=CH-CH-CHO
π→π*
n→π*
λmax
εmax
λmax
εmax
217
21000
—
—
218
18000
320
30
C=C-C=C-C=C H2C=CH-CH= CH-CH=CH2
258
35000
• 例如:
HO
NO2
• λmax=317.5nm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HO
NO2
λmax=273.5nm
HO
NO2
λmax=278.5nm
第5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 )
§5-2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返回
• 如果对位二取代苯的一个取代基是推电子基团,而另一个是拉 电子基团,深色移动就非常大。
n→σ • 助色团(Auxochrome):含
* 的基团,能使化合物的λmax红移的杂
原子称-。 如-NH2,-OH,-SR,—Cl。
• 红移(Bathochromic Shift):峰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
• 表5-1 助色团在饱和化合物中的吸收峰
助色团
— —OH —OH —OR —NH2 —NHR —SH —SR
CO
n→π *,R吸收带
• 特征三,乙酰苯的吸收光谱中,苯环的复杂的B吸收带简单化了, 同时,吸收强度增加,发生深色移动。这是由于苯环与生色团 (羰基)连接相互作用造成的。
•
• 可见,取代基对苯的吸收光谱是有影响的。下面,再举例说明 之。
• 二取代苯的两个取代基在对位时,εmax和波长都较大,而间位 和邻位取代时,εmax和波长都较小。
• 电子跃迁所需能量大小为: • σ→σ*> n→σ*>π→π* >n→π*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 )
§5-2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 1.饱和烃
• 只有σ键电子,只能产生σ→σ*跃迁,因而在远紫外区(10-200nm) 才有吸收带。
• 远紫外区/真空紫外区:小于160nm的紫外光要被空气中的氧所吸收, 需要在无氧或真空测定, 10-200nm的范围称-- 。
基团。
•
例:甲烷峰:125-135nm,乙烯λmax171nm
•
丁二烯(H2C=CH-CH=CH2) λmax=217nm
•
• 表5-2 常见生色团的吸收峰
生色团
化合物
溶剂
λmax,nm
>C=C<
H2C=CH2
气态
171
—C≡C—
HC≡CH
气态
173
εmax,L/(mol.cm) 15530 6000
—
—
• 3.芳香烃
•
芳香烃是指含有环状共轭体系(如,
苯环)的一类化合物。下面,我们以苯和
乙酰苯为例来讨论芳香烃化合物吸收光谱
的特征。
• 以苯为例来讨论芳香烃化合物吸收光谱的特征:
• 特征一,苯的吸收光谱含有两个强吸收 • 带E1(λmax:185nm,ε:47000 L·mol-1·cm-1 ) • E2 (λmax;204nm ,ε:7900 L·mol-1·cm-1)。 • 苯的两个强吸收带E1和E2,是由苯环结构中 • 三个乙炔的环状共轭体系的跃迁所产生的, • 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
•
如:茜素红(λmax=420nm)与Al3+生成配合物(λmax=475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