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牢记火场逃生自救十条

牢记火场逃生自救十条

火灾发生时,由于种种原因往往有人被困在火场,情况危急。

如被火围困在楼上,则更加危险。

这时被困人员应该沉着冷静,设法采取一些措施进行自救。

1、火初起时,除立即报警、积极扑救外,应设法疏散物资,尤其是贵重物资和易燃易爆物品。

但当火势猛烈,确已无法抢救时,则不得再犹豫,应迅速离开火场,以免造成围困和伤亡。

2、对初期火灾的处理(1)初起火一般很小,居住者不要只顾自行灭火,而要迅速报警。

因为报警迟而酿成重大火灾的不乏其例。

(2)人员从起火房间撤离后,要立即关闭起火房间的门。

多数单个房间的小火就是因为打开了房门导致小火迅速蔓延,酿成火灾的。

如在哈尔滨天鹅饭店1116房间一个美国人酒后和衣在床上睡觉,未熄的烟头引燃了被褥,起火成灾。

他推开房门逃离起火房间,导致室内轰燃,火从打开的门窜至走廊,酿成了我国高层建筑罕见的大火。

(3)在着火期间不要重返房间(或建筑物);火被扑灭后,进入房间(或建筑物)要谨慎。

3、逃生准备逃离后要随手关门。

不论是位于起火还是非起火房间,逃至室外后,要做到随手关门。

这样可控制火势的发展,延长逃生的允许时间。

(2)爬行。

当夜间你查觉有烟时,要翻身下床,朝门口爬去。

即使站起来受得了,也应极力避免。

因为1. 5米以上的空气里,早已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千万不要站立开门。

(3)利用防毒面具或湿毛巾。

逃生者多数要穿过烟雾弥漫的走廊,才能离开起火区。

而烟对生命的危害比火更大。

以往的火灾都证明,所谓葬身火海的人大部分是在被火烧之前已窒息死亡,所以,逃生过程中防止吸人烟尘非常重要。

如果身边有防毒面具,则要充分利用,如果没有可用折叠几层的湿毛巾(用水浸湿后拧干),无水时干毛巾也可,捂严口和鼻,冲出火场。

(4)自制救生绳索,不到万不得已,切勿跳楼。

如果受到火势直接威胁,必须立即脱离时,可以利用绳子拴在室内的重物、桌子腿、牢固的窗等可以承重的地方,将人吊下或慢慢自行滑下,下落时可戴手套,如无手套用衣服毛巾等代替,以防绳索将手勒伤。

如无绳索,可将窗帘、床单等撕成条做成绳子用。

下滑时,一是要保证绳索可以承受你的体重,二是如果下到下面的某个楼层即可脱险、则不必要到达地面,可在下面某个未起火的楼层将玻璃踢破进入。

如果不跳楼即死,则在跳楼前先挑选一些富有弹性的东西丢下,如弹簧床垫、沙发、棉被等,、跳下时双手抱头部,屈膝团身跳下;如果下面有救生气垫,则要四肢伸展。

面朝天平躺、对准垫上的标志跳下。

在天鹅饭店火灾中,十一层ll8房间的两名旅客在走廊里充满浓烟的情况下,系好三条床单作为救生绳索,从窗子下滑到十层,再破窗而入得救。

而其他房间跳楼逃生的9人全部摔死。

此外,近年来国外一些世界灾难学者提出了“杆棒跳楼法”,和“休氏跳楼法”的自救方法。

杆棒跳楼法,即找上根结实的、比人稍长的杆棒、竹杆,铁棍,,钢管均可,最好在杆棒两头捆上重物。

下跳时,人应双手抱住杆棒,双腿夹住,两脚交叉扣住,如爬竹竿一样,头与手的上部、脚的下部务必留出一段,每头约50厘米,然后跳下。

若现场人多,可组织采用“休氏跳楼法”,即在可以找到沙发、席梦思床垫(最好数床相叠)等物品后,将重物(如哑铃、带泥大花盆、水泥板等)捆绑在其下面,总之越重越好。

然后人蹲在上面,两手紧紧抓住软家具,从窗台、阳台被他人推下。

这些方法若使用得当。

都有获救的可能。

(5)利用自然条件,作为救生滑道。

如果烟火封住楼梯通道,可以利用建筑物的天窗、阳台、落水管或竹竿等谨慎逃离火场。

(6)不要乘坐电梯。

电梯直通大楼各层,烟、热、火很容易涌人。

在热的作用下会造成电梯失控或变形,烟与火的毒性或熏烤可危及人的生命,所以火灾时千万不要乘坐电梯。

消防电梯仅供消防队使用,但也不是万元一失的。

当然,经过周密消防安全设计的电梯竖井与各层连接的开口均没有防烟门,并在发生火警的同时,中央控制室会将所有的电梯降至一层,仅供消防队使用,一般来说,受灾者是不会受其危害的、(7)疏散楼梯的选择。

大火降临,人们容易在人群的簇拥下向着经常使用的楼梯奔去,即使那里已挤成一团,堵塞了出口,还是争相夺路不肯离去。

一方面是因为灾祸降临,人们挤在一起,以解除心理上的孤独和恐惧;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对所处环境不了解,对别处有无出口没把握。

像天鹅饭店中的日本旅客冈本立雄在进入房间前先查看环境,所以起火时他在充满浓烟的走廊中径直向北摸去,找到阳台得以逃生。

在高级建筑物中,发出火警后走廊里都会亮起疏散的指向装置,要镇静下来注意观察,即使没有指示灯,一时又逃不走,也要创造避难间与火搏斗。

下楼梯时要抓住扶手,因为人们奔跑起来会把你撞倒。

利用室外疏散楼梯,更应注意安全。

在火场中首先要选择的是逃出火场,因此逃生时要选择下楼的楼梯。

如果下楼楼梯已起火,可用床单等物打湿披在身上冲下去,切不可怕烧伤犹豫不决,丧失良机。

如果下楼楼梯已烧塌,可上行至天台、楼顶拖延时间,等待救生时机。

4、创造避难条件(1)走不出房间就要与火搏斗。

当各种逃生之路均被切断时,应退回室内等候公安消防队救援。

可以把门窗紧闭。

有条件的向门上浇水,同时向窗外扔些软物,告诉楼下人员,楼上有人被困。

夜间则可向外打手电,敲面盆等,发出求救信号。

①关紧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呼吸等待救援。

但是不能打碎玻璃,要是窗外有烟进来,还要关上窗子。

②弄湿房间中的一切。

在1983年4月27日伊春河图街火灾中共延烧了五条街,73号居民楼楼梯被大火封锁,无法逃生,一居民回到室内,关闭门窗,把被褥洒上水,蒙在门窗上,床和其他一切易燃物体也都洒上了水。

家中所有的水,包括金鱼缸里水都用上了,随着消防队的到来,火势减弱,主人打开窗子,对外闪着手电光,最后得救。

若是住在宾馆中,要用床单、毛巾弄湿塞住门缝。

要用水将门、墙、地泼湿,以利降温,设法把门顶住,因为门外的热气流膨胀,压力大,容易将门推开。

如果火在窗外燃烧。

就要扯下窗帘,移开一切易燃品,再往窗户上泼水,要运用你的一切常识与火搏斗,直到消防队的到来。

③用湿毛巾捂住口和鼻。

(2)利用阳台或扒住窗台翻出窗外,避开烟火的熏烤。

在天鹅饭店大火中有3个房间的旅客被窜人室内的烟呛得无法忍受,只好手扒着窗台,翻身窗外,脚踩着墙外10厘米宽的凸出部分,坚持到消防队救援。

万一走廊、楼梯被大火封锁,居住房间也浓烟滚滚,人可到阳台暂避一时,一般混凝土阳台抗烧时间长。

依在一角可避开楼内冲出的烟、火和热气流。

阳台外露,空气流通,室内窜入的烟雾容易被风吹散,另外也便于呼救。

5、要镇静。

在火灾中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背水一战,与火搏斗。

一方面要有科学的方法,另一方面要保持镇静,用理智支配自己的行为,尽力延长你的清醒时间,并发出求救信号。

从多起建筑火灾特别是高层建筑火灾案例看,在大火发生时,烈火并不是强大的敌人,浓烟和惊慌才是导致伤亡的重要原因。

这就是说,人除了被火直接烧死和被烟窒息死亡外,还有一些因为在应付紧急事件中逃生手段选择错误而延缓了逃生时间烧死或窒息死亡的。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健康的逃生心理,矫正逃生心理的误区,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

(1)紧急状态下的应激心理。

火灾现场上人的心理状态是应激状态。

应激状态是在出乎意料的对主体具有严重威胁的紧急状况下产生的情绪状态。

一般发生在危险条件下;为应付突变的情况而产生的情绪反应并有某种行为同时出现。

因为危险是突如其来的,紧急的情景惊动了整个有机体,很快地改变机体的激活水平,使心率、血压、血糖、肌肉紧张发生显著改变。

在应激状态下,常出现意识狭窄,发生感知、记忆上的错误,由于对突然出现的危险产生强烈的紧张恐惧,导致知觉和思维活动障碍,失去正常的应变能力。

(2)逃生心理的误区。

保性命,求生还,尽快逃离火灾现场可以说是所有遇险者的共同心理。

因此,火灾现场上经常出现为了逃生而跳楼事件,结果虽然逃离了火海,却没有保全性命。

这主要是由于逃生心理误区造成的。

逃生心理的误区主要表现在:①从众心理。

从众是对多数人的盲从,包括思想上从众和行为上从众。

思想上从众就是所谓的人云亦云,行为上从众表现为多数人怎么做就怎么做、在火灾现场跟随他人一窝蜂地涌向一个通道,个体感到自己被迫行动,然而,缺乏指引其行为的规范,不管前面能否冲出火海,结果在混乱中被踩死。

踩伤的人不少。

②向光心理。

人类对黑暗有着本能的恐惧,火灾常常伴随着停电发生,因此人们总是向有亮的地方逃,有的逃到窗前又不能获得安全,情急之中开窗跳楼而下。

③模仿心理。

在火灾现场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带动几个人或一批人的行为,只要有人带头跑,就有人跟随;只要有人带头跳楼,就有人跟随;人们的行为具有明显的感染作用。

因此,前面的人走对了,后边的人也就跟对了,前面的人走错了,后边的人也跟着遭殃。

④习惯心理。

人们往往习惯走熟悉的线路,这在一般状况下无可挑剔。

然而在着火现场,众多的人因为这一习惯而拥挤在一个通道口,使逃离工作难度加大,往往不利于尽快脱离危险。

⑤趋利避害心理。

趋利避害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本性,在生命受到威胁时,许多人做的是避害趋利的选择。

如躲进厕所或一些表面看来很安全的空间。

大兴安岭火灾中;许多人躲进地窖里,以为地窖里没有火就可以逃生,殊不知;火海之中的地窖没有供给人生存的氧气。

结果许多人憋死在那里。

还有一些人情急之中做了一些过当的行为,结果也与事元补。

(3)健康逃生心理的培养。

水火无情。

人们在此状况下的应激反应具有明显的片面性和不适应性,这就必然带来逃生中的心理误区,然而只要我们有意识地进行矫治,是可以培养起健康的逃生心理的。

主要方法如下:①培养应付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训练在混乱状态中尽快适应的心理品质。

这项工作从孩子时就应着手教育。

学校、家庭、社会都有义务对其进行培养训练。

日本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

哈尔滨天鹅饭店的一场大火,死者中没有一个是日本人。

其奥妙就是因为日本人在成长过程中就学习怎样在紧急状态下避险。

因此当火灾发生时,他认为火灾已蔓延至走道,如想从房门逃生,已经不可能了,便果断的选择从窗户逃生。

他们利用窗帘、床单等物连接起来,从窗户向下层攀下,达到了逃生的目的。

②树立良好的消防防范意识。

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

无论进入或居住哪一栋建筑物,都应该对此有所考虑和准备,设计好起火后的逃生方案。

这也就是事先有个心理准备,为逃生创造良好的条件。

③培养冷静,遇事不慌的个性品质。

遇到危险的时候不惊不慌,才能使思维符合逻辑、判断正确。

应付火灾需要这样的心理品质,应付生活中其它意外事件也需要这种心理品质,往往数秒钟的时间,就是生与死的分界线,而逃生的最主要素质,便是冷静地选择和判断,许多火场生还者的逃生经历都证明了这一点。

6、熟悉自己的环境外出旅游或出差住进饭店,要阅读客人须知,知道有关规定,哪些行为不能做。

查看防毒面具在何处并阅读使用方法。

按照门后贴的逃生路线图实地走一遍,观察一下何处有灭火器材,何处有消火栓,防火门在哪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