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设“平安工地” 打造“平安工程”

建设“平安工地” 打造“平安工程”

建设“平安工地” 打造“平安工程”
建设“平安工地”打造“平安工程”
全国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开展以来,我省交通运输部门按照交通运输部统一部署,确保六项规定动作不走样,并结合省情,做到自选动作有创新。

通过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我省公路水运工程安全工作基础得到全面夯实,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趋好。

一、统一思想,确保“平安工地”活动落实
(一)在思想认识上达成一致。

部“平安工地”建设活动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我省迅速进行组织传达贯彻,对“平安工地”建设活动进行动员、部署。

根据活动进展情况,又先后召开了两次推进会,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同时,通过新闻媒体、政府网站、宣传栏和标语等形式,在全省广泛宣传“平安工地”建设活动,使参建各方在思想认识上形成共识。

(二)在活动安排上得到落实。

活动开始后,我厅组成4个专项督查组,对全省在建交通建设重点工程进行摸底、排查、分析、汇总,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活动方案。

2010年9
月底,对全省交通重点建设工程8个项目的“平安工地”建设及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情况,按照创建示范年六项规定动作进行了专项督查。

2010年底,各交通建设项目业主组织“平安工地”建设达标考核自评工作,确定了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黄祁高速公路和泗许高速公路淮北段等3个示范项目和3个示范标段。

(三)在专项经费上给予保障。

省市各级交通建设安全监管部门依据年度监管工作计划,编制安全监管经费预算,为安全监管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建设项目业主在招标文件中要求投标单位应列支不低于工
程投标价的1%作为施工安全专项资金,且不得作为竞争性报价。

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费用实际投入超出合同规定总额的,经监理单位审核签认后,项目业主和施工单位各承担超出部分的50%,并及时予以支付。

二、创新方法,提高“平安工地”活动实效
(一)创立“三阶段”工作法,构筑事前控制“防护网”。

安全生产事故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和反复性等特征,事前预防尤为重要。

我们在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建设中创立了“三阶段安全风险分析和预防”工作法,结合工程进展情况,按照防范措施时效的不同,以风险分析为主要形式,以
预防为主要内容,分预案(开工伊始,各参建单位即根据自身特点,按照要求,编写各类安全专项方案和应急救援预案)、预控(每个月,召开施工危险源辨识与防控工作会议)、预警(每天,施工单位运用“单元预警法”开展预警)三个阶段。

实行“三阶段安全风险分析与预防”,已被证明是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有效制度和方法,目前已在全省公路重点工程项目中推广应用。

(二)推行“一校一志一会”,强化现场监管执行力。

针对相关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缺乏、安全习惯不良的问题,我们在安全生产监管中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将重心放在施工现场,重点放在一线工人上,注重发挥现场专职安全员的作用,着力提高现场管理的有效性。

在全省交通建设重点工程中开展了“一校(开办一线工人业余学校)、一志(填写安全日志)、一会(召开班前会)”活动,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明显增强。

同时,我们免费举办重点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六个重点人”(项目负责人和总工、驻地监理负责人和安全监理工程师、项目经理和专职安全管理员)培训班,提高了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

(三)实施“单元预警法”,把握现场管理主动权。

单元预警法将公路工程根据作业内容、作业地点的不同,将管理对象划分为若干小单元。

通过对单元范围内的施工工艺、天气状况等安全隐患源的排查分析,运用不同色彩的警示牌、警示旗、袖章及警示灯等形式,发布安全生产预警信息,给作业人员提出相应的安全风险超前警示,使施工人员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生产操作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
及防范措施,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实践证明,单元预警法从形式上划小了单元,化整为零,分块管理,实现了提前预警,是从传统的被动、滞后的安全管理转变为现代的主动、超前的安全管理,牢牢把握了安全生产现场管理的主动权。

三、建章立制,完善安全监管工作体系
(一)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安全生产目标任务。

进一步完善“施工单位负责、监理单位督促、建设单位主导、政府部门监管”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建设项目安全管理责任机制。

突出发挥建设单位的主导作用,发挥其现场管理直接、全面、约束力强的优势。

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项目办建立了日常考核系统,将业主、监理和监督人员在标段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量化,每月进行考核、奖惩。

黄祁高速项目办编制了《安全生产管理细则》规范,指导安全生产工作。

泗许高速淮北段把农民工教育与农民工工资挂钩,发工资必须接受安全教育。

(二)加强宣传法律法规,健全安全技术标准规范。

我们配合部质监总站编制了供专职安全员和一线工人必读的“平安工地”建设“口袋”丛书,做到图文并茂。

加快安全生产技术标准规范向施工工地的转化落实,编制的《安徽省公路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检查标准》和《安徽省公路工程安全操作规程》已发布为省地方标准。

《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安全成套技术研究》被部确定为部省联合科研攻关项目。

我们还编写了《安徽省公路水运工程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指南》,对安全生产管理者管什么、怎么管,预防和应对事故时该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去年底,我厅出台《安徽省公路水运重点工程“平安工地”建设达标考核标准》,为我省“平安工地”建设达标考核统一了“尺度”。

(三)建立诚信考核机制,加大评价结果应用力度。

作为全国推进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省份之一,我们制定了《安徽省交通运输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实施意见》,并在厅网站建立“项目信息公开专栏”。

建立了统一的诚信体系信息平台、管理和考评办法,将从业单位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情况等纳入信用评价体系。

每半年对参与我省交通建设重点工程的建设、施工、监理企业进行综合考核,将检查和考核结果载入诚信体系信息“档
案”。

在我省交通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中,加大对从业单位信用评价信息的应用力度,对安全生产实行“一票否决”和“黑名单”制,实现了“市场”与“现场”的联动。

四、夯实基础,打造交通建设平安工程
(一)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

在“平安工地”建设活动中,结合部提出的“安全生产年”强基础、抓规范、严管理、重服务的要求,我省明确了“保持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打造一大批‘平安工程’”的目标。

一方面,整合监督资源,加强日常监督。

建立了以省交通质监站日常监督、厅巡查组常规巡查和厅领导重点督查的安全监控体系。

同时,加强与省安全监督局协作,共同开展安全督查。

另一方面,持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大隐患排查和治理力度,促进现场安全防护到位,将危险源“扼杀”在萌芽状态。

(二)增强安全应急救援能力。

各建设工程应急响应单位按要求配备必要应急物资,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梳理施工中的危险因素,将可能发生的事故加以分类,编写各类安全专项方案和应急预案。

加强极端天气和地质灾害的预警系统建设(信息平台),每逢极端天气和特殊情况,及时向项目参建单位的负责人及安全管理责
任人发布预警信息。

开展各项应急演练,提升应对风险和事故的能力,提高抢险的响应速度,确保能够有效开展救援指挥工作。

2010年5月21日,一艘3万吨级货轮因失控撞击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施工临时码头,海事监督人员提前发现险情并发出警报,施工单位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按照应急程序,迅速疏散施工船舶与作业人员,成功避免了一起重大安全事故。

(三)强化交通工程廉政建设。

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对排查出来的问题,按照区分情况、分类处理的原则进行纠正、整改。

施行重点工程派驻纪检监察人员制度。

联合省监察厅、省国资委向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派驻纪检监察人员,加强对工程建设各参与方、各个环节的监管。

截至目前已成立7个派驻纪检监察组,配备了80名专兼职纪检监察干部。

实现了纪检监察工作向全省新开工重点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覆盖。

一年多的“平安工地”建设活动实践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创建“平安工地”,打造“平安工程”,需要在思想认识上再提高,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需要在责任落实上出实招,切实解决安全生产职责不清、主体不明的问题;需要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的制度标准体
系;需要在建立长效机制上做文章,实现“市场”与“现场”的良性互动。

虽然我们在“平安工地”建设活动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我们深知我们与部领导的要求还存在相当的差距。

我们将认真贯彻此次会议精神,学习兄弟省、市工作经验,继续抓实、抓好“平安工地”建设工作,打造更多“平安工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