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教学实施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教学实施模式

学在哪些方面与我的兴趣爱好相同,他们有哪 些长处能弥补我的不足?
学生确定课题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7、这个课题需要查找哪方面的资料,我 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查找这些资料,我是否 有这些途径如果我没有,我的合作伙伴是 否有
8、如果我的课题属于调查类,我需要抽 取哪些样本,我通过同学老师家长等方面 的帮助能否完成抽样调查?如果需要到社 会上进行抽样调查,我们的精力时间人员 够不够?
重点指导:
小组在课堂交流讨论,如果没有 老师的指导,往往是流于形式的, 大部分学生不会提出问题,有个 别学生趁机谈天说地,懒得提出 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很好的引导 学生交流讨论。
五 结题指导课
参考课堂形式一 《总结交流阶段信息的分析与整理》
授课内容: 1、指导学生分析、处理资料 2、指导学生形成研究结论
12、估计我们的活动需要多长时间,会 不会与我们的其他学科学习产生矛盾,如 何协调二者的关系?
老师在指导学生选题的时候,要注意把握
1主题的可研究性, 2不能让主题超出学生的理解水平, 3主题研究对学生的发展意义, 4主题的可持续性, 5主题应该具有多次研究的价值, 6主题应该具有时代性、通俗化、简洁明
授课内容:
1、指导学生做好答辩前的准备
2、指导学生提出质疑,积极参与论证 重点指导: 1、答辩前的准备 .. 2、质疑时主要考虑的问题 ..
三 过程指导课
参考课堂形式一 《研究方法的指导》
授课内容:1.文献资料法 2.调查法 3.访谈法 4.实地考察法 5.实验法 6.观察法
重点指导:教师在课堂上要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 一定的方法与技术的培训
参考课堂形式三 《实施阶段信息的整理与研究》
授课内容: 1、介绍资料整理的基本程序和
方法 2、具体指导整理与研究的过程
重点指导:
1、整理信息的过程..
2 分析、研究的基本程序..
Hale Waihona Puke 四 过程答疑课参考课堂形式 《指导学生有效地合作与交流》
授课内容: 指导小组成员围绕课题最新进展 展开交流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 问题、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学生确定课题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1、我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吗? 2、我的知识和能力能胜任这个课题吗? 3、这个课题有没有实用价值? 4、这个课题别人做过没有,如果别人做过,
那么我们再做时有没有创新? 5、我们能否从校内或者校外找到能指导我们
研究这个课题的老师? 6、哪些同学能够成为我的研究伙伴,这些同
了。
参考课堂形式三 《选题阶段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授课内容:
1、指导学生对资料按内容分类、筛选 2、分析其内在联系,发现问题,确立子课题 重点指导: 1 指导学生围绕活动的方向,通过报刊、书籍、
网络、实地调查等途径,广泛搜集资料 2指导学生认真分析资料,发现问题,提出可行性
的课题。
二 开题指导课
1、如何发现和确定课题 2、如何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或开题报告 3、如何结合课题研究的内容,选择合适
的研究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 4、如何整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5、如何写结题报告 6、课题研究答辩与成果展示
参考课堂形式二 《如何选题》
授课内容 1、选题的方法 2、选题的途径 3、选题应注意的问题 重点指导 课题的途径,也就是课 题可
性强 6、成员分工具体、合理..
二 开题指导课
重点指导:
1、指导学生明确活动任务和研究方向, 根据活动主题设计活动目标、内容,对时 间、场地、活动方式、活动的具体过程等 做出安排。
2指导学生充分考虑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 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并针对这些困难和问 题找到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课堂形式二 《课题开题论证会》
参考形式二 《收集信息的模拟演练》
授课内容: 1.创设情景——活动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2.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演练、讨论、评价、总结活
动 3.激励学生,增强实战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指导:创设情景,设想采访、调查、参观、
上网等活动能遇到的情况,如采访被拒绝、答 非所问、危险求助、如何拜访名人专家、如何 与社会机构联系等
以从哪里来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启发引导..
活动主题开发的三条主线
一、学生与自然的关系,例如环境问题探究 类的主题活动,如“社区环境调查”、“保 护水资源”等
二、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例如“洋快 餐现象”、“中学生与日本动漫现象研究” 等
三、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例如“爱眼行动”、 “了解我的成长历程”等活动..
重点指导:如何分析、处理资料
确保信息资料的可靠性 .. 确保信息资料的有效性 .. 注意信息资料的充分性 .. 注意信息资料的典型性 .. 注意信息资料的时间性 ..
总结交流的形式
静态:论文,调查报告, 绘画作品、模型、体验日 记等
动态:主题演讲、口头报 告、比赛、演示操作过程
对内:班级讨论会、辩论赛、制作展、 交流会、墙报展、调查报告展、论文 答辩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教学实施模式
基本步骤
进入问题情境: 1、提出问题 2、确立课题 3、撰写研究计划或开题报告
实践体验:1、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 2、调查研究 3、初步的交流
表达交流:1、归纳整理 形成书面材料 2、指导教师主持答辩 与评价 3、成果展示(展板、墙报、刊物等)
学生要掌握的主要过程性方法
学生确定课题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9、我们的课题如果属于实验类,我们需 要实验设备及实验材料,我们学校或者家 庭能否提供这些设备和材料
10、我们的课题如果需要参观访谈,我 们应道哪儿去参观,找哪些人访谈,这些 地方是否安全,好不好联系,交通是否便 利?
学生确定课题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11、在课题实施过程中,估计需要多少 资金,我们能否筹集到这些资金?
参考课堂形式一
《确定课题研究方案》 授课内容: 1、研究方案的内容:课题名称、课题组成
员及分工、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的具体 实施步骤、课题研究的可行性等。 2、指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方案
二 开题指导课
反思课题方案可以参照以下标准:
1、主题名称表达清初、具体、准确 2、内容与主题统一一致 3、内容表达清楚、全面、准确 4、可行性分析具体、全面 5、实施方案清楚、具体、明确,可操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