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博弈论谈制度建设

从博弈论谈制度建设

从博弈论谈制度建设戴兴邦(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北京,100033)摘要博弈论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是运筹学的重要组成内容,是研究理性人的互动(interactive)决策理论。

本文从博弈论基本思想出发,对纳什均衡、智猪博弈、猎鹿博弈、七人分粥案例进行了深入阐述分析,指出了制度建设中所涉及的激励策略、分配合作、可操作的重要性。

最后,深入分析了制度建设和博弈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博弈论思想进行制度建设的实施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博弈论;纳什均衡;智猪博弈;猎鹿博弈;七人分粥;制度建设中文分类号:文献标识码:1前言博弈论(Game Theory)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是运筹学的重要组成内容。

按照Robert Aumann 教授的说法(注:2005年其因对博弈论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博弈论就是研究理性人的互动(interactive)决策理论,即各行动方的决策是相互影响的,每个人在决策的时候必须将他人的决策纳入自己的决策考虑之中,当然也需要把别人对于自己的考虑纳入决策依据之中,迭代考虑情形进行决策,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战略。

`与博弈论密切相关的一个经济学理论为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纳什均衡即在一策略组合中,所有的参与者面临这样一种情况,当其他人不改变策略时,他此时的策略是最好的。

任何改变策略的人其收益将会降低。

在纳什均衡点上,每一个理性的参与者都不会有单独改变策略的冲动。

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法规性、指导性以及约束力的文件总称。

制度建设是抓好工作的根本,其在企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企业规模发展壮大,受到管理者自身管理幅度的限制,企业只能依靠制度来管理,也籍此,才能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

制度建设和博弈论有什么关系?制度是政策(制度设计者)、制度参与人相互博弈的结果。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将博弈论运用到制度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在罪恶的黑奴贩运史上,正是因为程序(制度)的改变,而拯救了很多黑人的生命。

在最初贩奴的时候,贩运双方约定:先付款后运送,即由购买奴隶者先付款给贩奴的轮船老板,由贩奴的轮船老板负责送到美洲。

这样,在从非洲到美洲的茫茫大洋中,运送方根本不管奴隶的死活,一旦发现生重病者立刻就扔到海里去,只有强壮的奴隶才能到达美洲,贩运途中的死亡率高达25%。

后来,由于劳动力的大量短缺和非洲人口的减少,导致黑奴的价格上涨,双方如果仍采用前述的方式,购买者将无利可图。

于是双方重新商定,为先运送后付款,即由运送的起点付款改为到岸付款。

正是这一付款方式的变化,改变了奴隶的命运。

运送方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而努力采取措施,降低死亡率。

当黑人生病时,船主不但不往海里扔,而且积极的给予治疗,从而保存黑人的生命。

船主和制度博弈的结果是拯救了成千上万黑奴的生命,可见程序正确(好的制度)是多么重要!2 博弈论经典案例下面笔者将通过“智猪博弈”、“猎鹿博弈”、“七人分粥”三个经典的博弈论案例,进一步阐述博弈论和制度建设的关系。

“智猪博弈”说明了制度建设中所涉及的激励策略的重要性,“猎鹿博弈”说明制度建设中分配合作的重要性。

“七人分粥”说明制度的内在公平性、简单、可操作的重要性。

2.1智猪博弈上述例证同样可折射到制度建设过程,制度建设涉及两个问题,即实然问题和应然问题。

前者指人们在一定的制度框架之下,会怎样行为及会产生怎样的结果,这也是博弈论要回答的问题,即人们在策略互动的局面下,如何做出行为决策,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发生。

后者指在不同的规则体系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那么在选择规则的过程中,实则选择了规则之下的结果。

“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是由于游戏规则(制度)所致。

规则的核心指标是:每次落下的事物数量和踏板与投食口之间的距离。

下面是就竞争局面进行改进的方案:“智猪博弈”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激励策略在制度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制度设计要避免搭“顺风车”,奖励先进,鞭策或淘汰后进,同时激励兑现要及时,保证参与者获得的收益与其自己能力和努力程度相匹配(注:激励过多或过少,都会使得激励的效果打折扣)。

2.2猎鹿博弈“猎鹿博弈”源自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基本内容为:古代一个村庄有甲、乙两个猎人。

当地猎物主要有两种:鹿和兔子。

如果各自单独作战,一天最多只能打到4只兔子,满足各自四天的生存所需。

只有甲、乙合作才能猎获一只鹿。

而一只鹿能满足二者十天的生存所需。

这样,甲、乙的行为决策就形成两个博弈结局:分别打兔子,每人得4;合作,每人得10。

通过比较“猎鹿博弈”行为选择,很明显甲、乙两人一起去猎鹿的收益比各自打兔的收益要大得多。

用一个经济学术语来说,两人一起去猎鹿比各自去打兔更符合帕累托最优原则。

假设甲的打猎能力强于乙,甲希望在最终成果的分配上与自己的能力和贡献相匹配,要求多分合作猎鹿后的占比。

结果又将如何?乙评估自身能力后,会认可甲多分共同成果的要求,但以自身分得的成果不得少于单独打猎所获4只兔子作为底线,否则的话,乙可以选择单独打猎。

如果合作打猎的人数扩大为n人,每个人都期望在成果的分配上与自己的能力相匹配,要想团队保持下去,团队(猎人们)最终会达到一个纳什均衡,即团队规模与分配比例的均衡点。

如果把猎鹿团队比作一个项目团队,要想发挥团队最大价值,需具备以下条件:1)成员选择和角色定位最重要,不具备完成项目能力的人,应当不能入选团队,有共同远景的人应当走到一起,共同承担项目责任,分享项目成果;2)分配是关键,分配体现了对成功努力成果的肯定,成果分配应当体现个人对项目的价值和贡献度;任何制度建设,如果分配结果不公平,都达不到激励团队、熔炼队伍的目的,都不能称之为“好的制度“;3)项目经理和团队可以自由选择和匹配,而不是一成不变,项目经理可以淘汰成员,成员可以追随新的项目经理;4)项目经理拥有一定的分配权,分配比例需和团队成员协商一致且公开;5)团队里不应该存在搭“顺风车”的人,否则,能力强的成员必然会选择离开团队或懈怠。

2.3七人分粥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讲过一个“七人分粥”的故事。

基本内容为:有七个人组成的小群体,每个人都是平凡且平等的,他们没有险恶害人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

七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共食一锅粥,因人多粥少,争先恐后,秩序混乱,还互相埋怨,心存芥蒂。

于是,他们想办法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怎样公平合理地分食一锅粥?下面给出了五种分粥方案:“七人分粥”说明制度要有内在合理性、公平性、简单易操作性,不能为了保证制度执行结果的公平和正确,而在程序上,设计太多的管控和检查,使得组织资源和时间大多耗费在应对制度的流程和检查点上,有效劳动低,效率低下。

好的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兼顾效率与公平。

3 结语从博弈论角度推演制度建设,可得到一个最基本的结论,即每个人在做出行为选择时,会理性计算在制度约束条件下的自己的选择是否合理,而每个人都在计算时就无形中在彼此之间出现一种纳什均衡的状态。

最终评判一个制度好与坏的标准,就是考虑这个均衡结果是否是制度设计之初想要的。

如果制度实施的结果(均衡结果)和预期有出入,就应该及时修改和完善制度,使制度博弈的均衡结果逐步接近最初的预期。

这也说明制度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持续改善的过程。

“智猪博弈”、“猎鹿博弈”、“七人分粥”以上三个经典案例对制度建设的启示不言而喻,在进行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具体的方法和策略执行直接关系到制度本身的完善性,以下是几方面的制度建设思路和原则:一是在制度建设中,要结合历史数据,对制度执行的结果进行预判(注:数据建模及沙盘演练是两种可行的做法),在制度推行一段时间后,及时进行阶段回顾并优化调整。

如在“智猪博弈”中,不断调整“每次落下的事物数量和踏板与投食口之间的距离”,以期达到制度最佳执行效果。

二是考虑制度的执行成本,防范风险和成本控制在制度设计时应当保持平衡,不能为了防范和控制风险,在制度执行中增加过多的检查点和职责设置。

如在“七人分粥”中,设置“分粥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虽具合理性,但执行成本过高,效率低下。

好的制度是以最小的成本有效防范主要风险的制度,并与管理决策相辅相成。

三是制度要体现公平性,特别体现在分配的公平性上,同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

适当、及时的激励是制度得以执行的关键所在,激励机制应当避免有人搭“顺风车”,结果分配应该与个人的工作成果相匹配。

综上所述,制度建设即机制设计,要设计出一套博弈规则,令不同类型的人做出对组织最有价值的的选择,即组织价值最大化,尽管每个人的类型可能是隐藏的,别人观察不到,但他们所做出的不同选择结果却是可以检查、度量和激励的。

在进行制度建设时,博弈论可以带给我们的启示是:首先制度设计要公平、公开、公正、公心;其次,制度要化繁为简,具有可操作性;再次,定岗、定薪应与员工能力相匹配,激励的兑现要及时;最后,制度制约下的期望结果和制度检查要保持一致性,可通过结果检查、试错和学习,逐渐找到制度建设合理的期望行为方式,即纳什均衡点。

自私和趋利是人的本性,也是我们设计制度的基本出发点,并且只有恰当地、巧妙地利用这种本性的力量,才能设计出精巧、合理的制度,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维护良好的竞争秩序,从而实现公司的发展。

人作为一种宇宙的精灵,只有在好的制度下,保持应有的尊严,人性的光辉在恶的自私基础上才能焕发出来!主要参考文献:[01]南旭光,博弈与决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02][美]汤姆.齐格弗里德,纳什均衡与博弈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03] [美] 肯•宾默尔,博弈论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04] [美] 策略:博弈论导论,策略:博弈论导论,格致出版社,20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