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县安置小区桩基工程专项施工试桩方案编制审核审批2014年12月4日目录凤台安置房一期项目陆域工程桩基试桩方案 (2)3.5、材料准备 (3)5、施工要求 (6)5.1、施工机械选择 (6)5.2、管桩施工顺序 (6)5.3、管桩的运输与存放 (6)5.4、施工准备 (6)5.5、试桩施工 (7)5.6、桩的验收 (7)6、劳动力组织 (7)7、管桩质量控制及检测技术标准 (7)7.1、桩的验收 (7)7.2、管桩的起吊、运输和堆放 (8)7.3、预制桩成桩质量验收 (8)8、质量保证措施 (8)凤台安置房一期项目陆域工程桩基试桩方案引言凤台安置小区工程根据设计要求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为了确保管桩的施工质量及承载力,选择合理的设计参数,优化施工图设计,进行试桩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为此特编制此试桩方案。
1、编制依据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6、《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7、《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8、《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0G409)9、《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2、《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13、本企业相关的管理规范、体系文件。
2、地质概况:拟建场地表层为①耕填土、②粘土、③粉质粘土与粉土互层、④粉砂、⑤粉质粘土、○6粉细砂。
在勘察深度内,拟建场地土层可分为六大工程地质层,详细情况可参照《地质报告》。
3、作业准备3.1、内业技术准备(1)根据业主提供的地质柱状图,了解现场地层情况。
(2)熟悉施工图,包括桩位图,图集,参加图纸会审。
(3)查阅建筑物场地及附近地上、地下管线,建筑物、构筑物的资料,解决或清理地上地下障碍物。
(4)准备施工机械及配套机具的技术性能资料。
(5)收集管桩合理工艺的有关资料。
(6)编制试桩施工方案。
3.2、外业技术准备根据规划提供的工程定位点及水准点,完成施工现场建筑物(构筑物)的测量定位、高程引测,并报有关单位复验。
根据施工布置,完成便道、办公生活区、管桩存储堆放区布置等工作。
打桩前先对场地进行清理和平整,以便桩位放线和控制。
3.3、桩机准备3.3.1、根据桩径、桩长、设计桩型、场地水文、地质情况选择桩机类型、型号,本工程试桩拟投入ZYJ860静压桩机一台。
3.3.2、在试桩开工前完成组装调试。
3.3.3、监控试桩过程,以备核对地质资料,检查所选设备,工艺以及技术要求是否适宜,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汇同有关部门研究,采取措施或更换工艺。
3.4、试桩基本参数3.5、材料准备3.5.1、依据设计图纸要求的材料品种、规格计算试桩材料需用量,编制试桩材料需用计划。
3.5.2、依据试桩材料需用计划及进度计划编制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供应计划,落实试桩管桩货源,保证管桩合格、及时进场。
3.5.3、组织管桩进场,按试桩位置堆放,并同监理人员共同验收合格。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施工程序为:桩机就位、调试→吊装管桩、对点校直→沉桩→验收→移机打下一根桩。
4.2、工艺流程本工程管桩的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图4.2.1)。
图4.2.1、管桩施工工艺流程图5、施工要求5.1、施工机械选择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采用静压桩机。
该桩机具有如下特点:噪音低、工效高、管桩保护性强、施工质量容易控制。
5.2、管桩施工顺序打桩的顺序先施工六号楼三根桩,然后施工四号楼三根桩。
5.3、管桩的运输与存放管桩的采购要提前进行,以保证试桩工程开工时管桩进场和施工的正常进行。
管桩的存放与运输要求做到如下几点:(1)管桩的存放场地应坚实平整,做好排水设施;(2)桩应按照规格和桩号分层叠置,支撑点应设置在吊点或近旁处保持在同一横断面上。
管桩叠放高度不宜超过3层。
(3)管桩运输时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4)长桩运输可采用平板拖车等运输工具运输;(5)在运输过程中,桩不应设置活动支座,行驶要平稳;5.4、施工准备(1)桩机设备进场后,进行安装和调试,现场进行桩位的定位放线,经监理验收通过后,再移机至试桩桩位处就位,桩架安装就位后应垂直平稳。
(2)在打桩前,用桩机上水平仪对打桩机进行水平调整,使桩机水平。
并应在打桩期间经常校验检查,随时保持桩机的水平度。
桩按设计要求正确地堆置于预定位置。
插桩就位位置是保证打桩精度的关键。
正确的插桩方法如下:以地桩为中心,用石灰画出与桩的外围同形位置,就位时将桩对准桩位。
(3)吊桩时,要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防止打桩机倾斜、钢丝绳从桩上脱落或破断、桩撞击他人身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插桩后,应调整桩机平台,可使用经纬仪测定垂直度。
经纬仪应设置在不受打桩机移动及打桩作业影响的位置,并经常与桩机成直角的移动。
在确认桩的中心位置及垂直度后,再转为正式打入。
5.5、试桩施工(1)沉桩试桩为两节、三节桩,管桩就位前,应在桩身上划出单位长度标记,以便观察桩的入土深度及记录每米沉桩压力读数。
吊桩用单点将管桩吊直,桩机夹住并控制桩的下端,使桩尖插在白灰圈内,并对中和调直,保持桩身垂直,其垂直度偏差不大于0.5%。
因上部地层较软,初打时可能下沉量较大,宜用单缸沉桩,随着沉桩加深,沉速减慢,单缸变双缸,以增加压桩力,同时特别注意保持桩垂直度,第一节桩压至离地面一米左右时停压后,吊机吊第二节桩上桩,两节桩上下对齐,上下节桩错位不能大于5mm,电焊接桩,分三层满焊,焊缝饱满、连续,电焊结束后冷却8分钟继续沉桩,沉桩至地面时对桩、焊接等重复上述程序。
(2)送桩由于桩机夹持机构及桩机平台高程等原因而无法将桩直接打至设计标高时,需要使用送桩,根据试桩要求,送桩至地平面或地平面下30cm即可。
送桩器应有足够的刚度和较小的变形量,以有效地传递能量给桩。
送桩前,将送桩器的下端置于桩顶。
送桩器的规格和强度须适应桩顶、桩机的构造要求,外形不致使下打阻力明显增大,且易于拔出、以尽可能少带起土体。
送桩器宜坚硬牢固、不产生弯曲变形、能多次重复使用。
送桩器和桩两者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以减少偏心影响。
(3)终打标准管桩的沉桩一般采用终压力和设计标高进行双控,沉桩停压标准按设计要求。
5.6、桩的验收验收打桩工程,应检验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
桩基工程验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1)桩的制作、吊运、堆放质量检验应在打桩前进行。
(2)桩的进场验收、检验批的验收。
6、劳动力组织本试桩工程拟投入劳动力情况:项目经理1人、技术主管1人,质检员1人,安全员1人,施工员1人,打桩工人5人。
7、管桩质量控制及检测技术标准7.1、桩的验收(1)桩的制作、吊运、堆放质量检验应在打桩前进行。
(2)桩的进场验收包括出厂合格证、桩身强度检验报告、桩的外观质量。
(3)当桩顶设计标高低于施工现场标高需送桩时,在每根桩的桩顶打至场地标高时,应进行中间验收,待全部桩打完并开挖致设计标高后,再作全面检验。
(4)严格按照《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0G409)的要求进行验收。
7.2、管桩的起吊、运输和堆放(1)先张法混凝土管桩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起吊,达到100%才能运输。
(2)桩起吊时应采取相应措施,保持平稳,保护桩身质量。
(3)水平运输时,应做到桩身平稳放置,无大的振动,严禁在场地上以直接拖拉方式代替装车运输。
(4)管桩的存放场地应坚实平整,垫木与吊点应保持在同一横断面上,且各层垫木应上下对齐。
预制桩堆放层数不宜超过3层。
7.3、预制桩成桩质量验收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规定,沉桩允许偏差如下(1)桩位允许偏差如下表:(mm)(2)桩顶标高的允许偏差为-50~+50mm。
8、质量保证措施8.1 质量目标:确保试桩工程质量达到国家现行的施工质量验收合格标准。
8.2 施工质量控制流程:8.3 质量保证体系:现场质量保证组织体系如下:8.4、岗位职责:(1)项目经理负责质量的全面管理;(2)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工区的技术指导和施工资料整理,对质量问题进行纠正;(3)施工员负责组织施工,保证各工序按技术要求实施;(4)质检员负责质量的过程控制、组织施工自检;(5)各工序、机组负责人负责本工序、本机组的施工,对施工质量负直接责任;(6)记录员必须准确、完整地填写施工记录,并协助复核桩位;(7)其他各岗位人员必须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严格遵守公司的质量规定。
8.4质量保证管理措施:⑴本项目施工过程中将全面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部门颁发的有关质量方针、目标、政策、法令和标准,严格按ISO9002质量管理模式,进行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
⑵坚持“质量第一”方针,牢固树立“质量就是效益”的观点,确保项目质量保证体系正常运作,使质量管理进一步趋向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和制度化,保证各项管理工作处于受控状态。
⑶严格按施工图和现行的施工规范精心组织施工,任何现场修改、材料使用、材料代用,设计更改等必须取得业主的同意后才能进行,决不允许自行改变施工图纸或降低使用标准。
⑷做好施工设计图纸审核工作,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和各专业施工技术方案,明确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并要求施工人员熟练掌握这些要求和标准。
⑸针对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和内容制定质量检验计划,明确各项工序的质量控制点,以实施对质量的有效控制。
⑹坚持“三检一评”和质量一票否决权制度;坚持现场全过程、全方位巡检制度;推行施工工序检验、停止点申报会签制度。
⑺服从质监人员的监督和检查,接受监理的监督和管理,积极对其进行的质量监督、检查工作予以配合,确保本工程施工质量。
⑻对于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及时提请监理到现场进行检查验收工作,验收合格后才能转入下一道工序,并做好工程施工记录。
⑼从源头抓起,加强材料的采购、复检、验收工作,采购单必须经监理方认可后才能采购,材料必须经监理方验证后方能使用,严禁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8.5 质量保证技术措施:⑴严格执行各种技术规范与标准。
⑵项目经理在施工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并作相关记录。
⑶施工前,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要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⑷施工中所用的经纬仪、水准仪、和塔尺、盘尺等必须是经计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的。
⑸要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严格检查,不合格的材料不能施工。
⑹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过程要严格执行“三检制”,并作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