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史考论》作者:严耀中著页数:340 出版日期:2010.06简介:本书从宗法社会、家族伦理以及官吏制度、社会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等角度研究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的社会变迁大势。
ISBN:978-7-208-09244-0主题词:魏晋南北朝时代-历史-研究-魏晋南北朝时代-历史《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课程代码:0614X008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适用对象:全校公选一、说明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一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公共任选课,主要讲述目前全球各地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由来、种类、分布及保护开发利用的现状,并介绍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世界遗产标准(凯恩斯决议)世界遗产(含濒危遗产)申报及确定程序。
向学生全面展示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让学生在欣赏人类伟大创造力杰作与自然界壮美景色的同时,切身感受世界遗产正在面临的各种威胁。
特别是通过对中国境内的世界遗产(含预备世界遗产名录)的形成、分布、价值、保护利用的原则、方法的全方位、多角度的透视和分析,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积淀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保护的责任感。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主要概念和相关理论,了解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对世界各重要文明区域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有所认识,提高对人类文明史及生存自然环境的认识。
同时,希望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能根据各自情况,作一些较为合理的旅行计划,实地考察人类文明的伟大遗迹和自然造物赐予人类的杰出景观,丰富人生阅历,提高素养。
3、教法特点说明本课程教学以讲授法为主,同时根据讲述内容采用其他教学方法,在教学场地设施上的要求具有多媒体设备。
主讲教师结合在国内世界遗产地现场考察的亲身经历,活用精彩的多媒体课件,师生双方共同探讨人类文明进程、有效保护世界遗产的方案等问题。
二、课题学时分配本课程理论教学时数:36教学内容讲课实验和实践合计第1章世界遗产概论 2 2第2章亚洲地区遗产(不含中国) 4 4第3章非洲地区遗产 4 4三、理论教学大纲内容第一章世界遗产概论学时:2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世界遗产的概念、类型、主要特征,了解《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组织、《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的义务和权利、“世界遗产”的提名和确定以及世界遗产,了解中国在世界遗产申报方面的成果。
2、教学内容及要求(掌握内容A,理解内容B,了解内容C)第一节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内容一、概念(A)二、“世界遗产”项目的分布(A)三、“世界遗产”的主要类型(A)第二节《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组织一、《世界遗产公约》(A)二、世界遗产组织(A)三、缔约国需承担和承认的义务和原则(B)四、缔约国享有的权利(C)五、“世界遗产”的提名和确定(B)第三节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现状一、中国的遗产政策与行动(B)二、中国加入世界遗产组织(B)三、中国的世界遗产项目(A)四、中国世界遗产地的总体特征(A)五、中国近期世界遗产项目的申报(B)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世界遗产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教学难点:《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组织。
4、教学方法手段:讲授第二章亚洲地区遗产(不含中国)学时:4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亚洲地区主要的文化与自然遗产,熟悉这些遗产形成的过程,知道最主要几处遗产地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2、教学内容及要求(掌握内容A,理解内容B,了解内容C)第一节亚洲地区早期文明一、两河领域文明(A)二、古代印度文明(A)第二节重要遗产地介绍一、土耳其,特洛伊考古区(A)二、伊朗,波斯波利斯宫城遗址(A)三、印度,阿旃陀石窟(A)四、印度,泰姬•玛哈尔陵(A)五、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大佛寺(B)六、约旦,佩特拉遗址(A)七、柬埔寨,吴哥窟(A)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亚洲地区重要遗产项目。
教学难点:亚洲地区各遗产的入选的原因。
4、教学方法手段:讲授第三章非洲地区遗产学时:4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非洲地区主要的文化与自然遗产,熟悉这些遗产形成的过程,知道最主要几处遗产地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2、教学内容及要求(掌握内容A,理解内容B,了解内容C)第一节非洲地区早期文明第二节非洲地区重要遗产项目介绍一、埃及,阿布辛拜勒至菲莱的努比亚遗址(A)二、埃及,古城底比斯及其墓地(A)三、埃及,孟菲斯与吉萨至达舒尔的金字塔墓区(A)四、埃塞俄比亚,拉利贝拉整岩教堂(A)五、利比亚,塔德拉特阿卡库斯岩画(B)六、毛里塔尼亚,撒哈拉沙漠中的古代商队城(B)七、坦桑尼亚,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A)八、坦桑尼亚,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B)九、坦桑尼亚,塞伦盖蒂国家公园(A)十、突尼斯,迦太基古城遗址(B)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非洲地区重要遗产项目。
教学难点:非洲地区各遗产项目的入选的原因。
4、教学方法手段:讲授第四章欧洲地区遗产学时:4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欧洲地区主要的文化与自然遗产,熟悉这些遗产形成的过程,知道最主要几处遗产地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2、教学内容及要求(掌握内容A,理解内容B,了解内容C)第一节欧洲地区早期文明第二节欧洲地区重要遗产项目介绍一、德国,科隆大教堂(B)二、俄罗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与红场(B)三、法国,凡尔赛宫及庭院(A)四、西班牙,科尔多瓦清真寺、大教堂和旧城(B)五、希腊,奥林匹亚考古区(A)六、希腊,雅典卫城(A)七、意大利,佛罗伦萨历史中心区(B)八、意大利/梵蒂冈,罗马历史中心区(A)九、英国,圭内斯的爱德华国王城堡(B)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欧洲地区重要遗产项目。
教学难点:欧洲地区各遗产项目的入选的原因。
4、教学方法手段:讲授第五章美洲地区遗产学时:4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洲地区主要的文化与自然遗产,熟悉这些遗产形成的过程,知道最主要几处遗产地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2、教学内容及要求(掌握内容A,理解内容B,了解内容C)第一节美洲地区早期文明第二节美洲地区重要遗产项目介绍一、阿根廷,洛斯格拉兹阿勒冰川国家公园(A)二、巴西与阿根廷,伊瓜苏瀑布国家公园(B)三、秘鲁,昌昌城址(B)四、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B)五、洪都拉斯,科潘玛雅遗址(A)六、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国家公园(A)七、美国,弗德台地国家公园(A)八、美国,红杉树国家公园(B)九、美国,黄石国家公园(A)十、墨西哥,墨西哥城历史中心和霍奇米尔科(B)十一、智利,拉帕奴伊国家公园(复活节岛)(A)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美洲地区重要遗产项目。
教学难点:美洲地区各遗产项目的入选的原因。
4、教学方法手段:讲授第六章大洋州地区遗产学时:4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大洋洲地区主要的文化与自然遗产,熟悉这些遗产形成的过程,知道最主要几处遗产地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2、教学内容及要求(掌握内容A,理解内容B,了解内容C)第一节大洋州地区文明第二节大洋州地区重要遗产项目介绍一、澳大利亚,大堡礁(A)二、澳大利亚,豪勋爵群岛(A)三、澳大利亚,卡卡杜国家公园(A)四、新西兰,南部四处国家公园(B)五、新西兰,次南极区群岛(B)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洋州地区重要遗产项目。
教学难点:大洋州地区各遗产项目的入选的原因。
4、教学方法手段:讲授第七章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一)学时:2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化遗产中的宫殿、坛庙和宗教建筑。
2、教学内容及要求(掌握内容A,理解内容B,了解内容C)第一节宫殿第二节坛庙一、天坛(A)二、孔府、孔庙和孔林(A)第三节宗教建筑一、石窟—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和大足石刻(A)二、道教建筑—武当山古建筑群(A)三、喇嘛教建筑—布达拉宫(A)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北京故宫(及沈阳故宫)。
教学难点: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和大足石刻。
4、教学方法手段:讲授第八章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二)学时:2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化遗产中的古城、古村镇和园林。
2、教学内容及要求(掌握内容A,理解内容B,了解内容C)第一节古城一、平遥古城(A)二、丽江古城(A)第二节古村镇——皖南西递、宏村第三节园林一、私家园林——苏州园林(A)二、皇家园林(A)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颐和园、丽江古城。
教学难点:苏州园林。
4、教学方法手段:讲授第九章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三)学时:2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遗产中的陵墓、原始遗址、军事工程和水利工程。
2、教学内容及要求(掌握内容A,理解内容B,了解内容C)第一节陵墓1、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A)2、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A)3、明清皇家陵寝(及盛京三陵)(A)第二节原始遗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第三节军事工程——长城第四节水利工程——都江堰、青城山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长城。
教学难点: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4、教学方法手段:讲授第十章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学时:2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自然遗产中的泰山、黄山、武夷山和峨嵋山—乐山大佛。
2、教学内容及要求(掌握内容A,理解内容B,了解内容C)第一节泰山第二节黄山第三节武夷山第四节峨嵋山—乐山大佛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泰山。
教学难点:峨嵋山—乐山大佛。
4、教学方法手段:讲授第十一章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学时:2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让学生了解中国自然遗产中的武陵源、三江并流、九寨沟与黄龙。
2、教学内容及要求(掌握内容A,理解内容B,了解内容C)第一节武陵源第二节三江并流第三节九寨沟第四节黄龙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三江并流、九寨沟。
教学难点:武陵源。
4、教学方法手段:讲授第十二章中国的世界口述与非物质遗产学时:2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中的昆曲和古琴。
2、教学内容及要求(掌握内容A,理解内容B,了解内容C)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民族财富第二节我国已有或准备申报的项目一、昆曲(A)二、古琴艺术(A)三、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B)四、蒙古歌曲(A)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我国已有或准备申报的项目。
教学难点:蒙古歌曲项目与蒙古国的共同拥有。
4、教学方法手段:讲授第十二章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学时:2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外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普遍原则、工作程序、具体方法以及法律制度,提高学生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意识。
回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持续关注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热情,特别是我们这个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