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基础重力式桥台施工技术方案(修改)重力式U桥台、扩大基础施工技术方案泽当大桥至增期公路改建工程A1标重力式U桥台、扩大基础施工技术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泽当大桥至增期公路改建工程A1标项目部目录1.编制依据......................... - 2 -2.工程概况......................... - 2 -2.1设计概况............................................. - 2 -2.2施工条件概况..................................... - 3 -2.2.1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 3 -2.2.2气象、水文.............................. - 3 -2.2.3地形、地貌.............................. - 3 -2.准备工作......................... - 3 -2.1内业准备............................................. - 3 -2.2现场准备............................................. - 4 -2.3物资设备准备..................................... - 4 -2.4施工部署及工期计划......................... - 4 -2.4.1工程目标.................................. - 4 -2.4.2施工管理人员.......................... - 5 -2.4.3施工人员和机械配置情况...... - 5 -3.施工工艺......................... - 6 -3.1基坑开挖............................................. - 6 -3.2基坑混凝土浇筑................................. - 7 -3.3桥台模板安装..................................... - 8 -3.4台身混凝土浇筑................................. - 9 -6.9现场事故处置预案........................... - 17 -7.环境保护........................ - 17 -7.1环境保护意识................................... - 17 -7.2现场场容、场貌布置措施............... - 18 -7.3生活卫生措施................................... - 19 -8.附件............................ - 19 -1.编制依据1.1《西藏自治区泽当大桥至增期公路改建工程A1标段施工图设计》;1.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F80/1-2004);1.3《路桥工程师计算手册》;1.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1.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6《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2015);1.7《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 -91);1.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2.工程概况2.1设计概况我标段桩号范围K0+000.326~K52+100,路线全长52.100公里,扣除加查至桑日公路二期工程利用段之后,实际建设里程为30.640公里,位于山南地区乃东县和桑日县境内, 为西藏自治区泽当大桥至增期公路改建工程,主要在山南地区县道X302的基础上实施改建。
本标段桥梁设计荷载为公路-II级,共设置中桥1座(K50+416沃卡二级电站中桥)和小桥1座(K24+656.4比巴河小桥)下部结构设计形式均为扩大基础+U型桥台,下表为本标段内桥台的基础、台身的设计工程数量表。
表1 本标段组合式桥台工程量一览表2.2施工条件概况2.2.1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本项目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桑日县增期乡境内,位于山南地区乃东县和桑日县境内, 为西藏自治区泽当大桥至增期公路改建工程,主要在山南地区县道X302的基础上实施改建。
2.2.2气象、水文项目所在区域属高原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总体表现为:气温低,日、月温差大,四季不分明,降雨少,多夜雨,干湿季分明,夏季多雨,冬春季干燥多大风,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区域和垂直气候分异明显,灾害性天气频繁。
年平均气温5~8℃,最热月(七月)均温14℃,最冷月(一月)均温-2℃;年平均降水量507.5mm,年平均蒸发量1968.7mm,降水多集中在6月至9月,并以夜雨为主;平均风速3.5m/s,最大风速一般13m/s,最大可达20m/s,主导风向北东向;平均冻土深度20cm,最大深度40cm。
区内河流众多,高山湖泊星罗棋布,冰川发育,共同组成了以雅鲁藏布江为干流的树枝状水系格局,河流均属外流的雅鲁藏布江水系,主要支流包括沃卡河等。
2.2.3地形、地貌项目位于青藏高原中部西藏自治区中南部,地处冈底斯山南麓,雅鲁藏布江中有地带,北接念唐古拉山脉。
南靠喜马拉雅山脉,主题属于冈底斯山脉东缘,大型山脉总体呈东西向展布,小型山脉多为南北方向展布,地势总体为北高南底,西高东低,地貌类型主要有河谷地貌和高中山地貌。
施工前探查地质情况,若发现地址情况与设计的地址资料不符,及时报监理工程师及设计单位确认处理后开始施工。
2.准备工作2.1内业准备⑴图纸复核。
技术人员在施工前认真熟悉了图纸,进行了全面的复核,查找错漏差缺,将个别问题及时上报了监理工程师及设计工程师,并妥善处理。
并给据西藏地区实际情况编制施工方案,报监理和公司审批合格后再进行施工。
⑵原材料检测。
①配合比:施工前试验室进行各种原材料及配合比试验,配合比试验在施工前进行,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复后交以拌合站使用;进场的钢筋进行了进场前的检验,并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并进行抽检,合格后才投入施工,不合格的材料已剔除不使用;②地材:砂石料在进场前试验后,每一批进场后,也对其含水量、含泥量、颗粒级配情况、压碎值等指标进行了试验。
每批进场水泥,完成抽样试验,并报送监理工程师、中心试验室对水泥细度、强度和凝结时间等技术性能进行了检验;③片石:确保片石混凝土中的片石质地坚硬、密实、耐久、无裂纹和无风化,片石厚度在150mm~300mm。
同时在施工前片石进行了如下处理:⑴清洗干净并洒水使其饱水;⑵片石在浇筑时抛掷均匀,净距大于150mm,其距离结构的侧面和顶面净距小于150mm;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同时加入片石,并且一边振捣。
2.2现场准备对施工现场进行场地平整,确保足够的施工平台,各类模板、小型机具、工具等的货源安排,须整齐划一。
各类材料的进场的堆放、入库,保管及安全做应做好记录。
2.3物资设备准备物资部门做好钢筋、水泥、砂石料的询价和采购工作。
材料进场后,实验人员进行材料抽查检验,确保合格材料方可用于施工。
材料进场后,按照要求堆放到指定位置,并设立标示标牌。
机械设备、各种工具应提前进场准备好,临水、临电设施架设或铺设完成。
各类准备工作完成后技术部编制开工报告,上报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现场开始施工。
2.4施工部署及工期计划2.4.1工程目标为了保证桥梁施工的质量及施工进度,我项目部设立桥梁结构施工作业管理小组,统一协调施工中各项工作,将责任分工到位,确保各项工序的顺利进行,最终达到桥梁工程创优并受业主表扬、施工安全事故0件,工程进度满足计划要求。
桥梁施工计划于2015年8月5日开工,于2015年11月1日完工。
2.4.2施工管理人员表4施工管理人员一览表2.4.3施工人员和机械配置情况表5 施工作业人员配置情况表6 现场机械设备表3.施工工艺3.1基坑开挖⑴在开挖范围内平整场地,清除杂物、坡面危石浮土排除一切不安全因素,确保施工机械顺利进场,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
⑵测量组放样前通知测量监理工程师到现场查看。
测量组放样处基坑开挖边界,将基坑大样用石灰线标出,保证轴线、边线位置及标高准确无误。
⑶开挖采用人工与机械结合开挖。
在开挖过程中局部遇到大的孤石和坚硬岩石时采用了液压破碎器处理,开挖过程中密切关注边坡稳定性,由于其边坡为石质边坡,稳定性较好,但要对一些危石和凸起的孤石进行处理,避免滑落,消除安全隐患。
另在开挖此类基坑时若发现坑边缘顶面土有裂纹情况出现,及时停止开挖,撤出机械人员,通知监理工程师商讨采取措施。
⑷开挖时对基坑周围的汇水面开挖排水沟,将汇向基坑的水排走,并保持基坑壁的干燥程度。
⑸为避免机械开挖时超挖,现场测量人员适时进行测量,在距离设计标高上10~20cm时停止使用机械开挖,改用人工开挖,有超挖部分将松动部分清除。
⑹基底开挖完成后基坑地面平整、干净、无松土,基底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偏差也符合下列规范规定:①基底的平面位置在设计要求之内,满足基础施工作业的需要。
②基底高程偏差在+50mm~-200mm之间。
⑺按照设计要求对基坑地面的各部分进行承载力检测及地质物探,经试验室确定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下道工序,将检测结果报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施工下道工序。
⑻挖至标高后承载力检测及时进行,避免了基坑长时间暴露,扰动或浸泡,保证其承载力。
弃土及材料及时运走,避免荷载过大,造成基坑壁塌方。
⑼基坑开挖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基坑顶面应设置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的设施。
基坑顶面有动荷载时,其边缘与动荷载之间应留有不小于1m宽的护道,动荷载较大时宜适当加宽护道;若水文和地质情况较差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②基坑的坑壁坡度应根据地质条件、基坑深度、施工方法等情况确定。
当基坑为土质构造且均匀,基坑坑壁的坡度可依据规范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当土的湿度有可能使坑壁不稳定而引起坍塌时,基坑坑壁坡度应缓于该湿度下的天然坡度。
3.2基坑混凝土浇筑3.2.1模板安装基底经承载力检验合格后,开始扩大基础混凝土浇筑准备。
首先应在基底上铺设一层水泥砂浆。
然后进行模板安装,模板采用钢模板,使用前清洗模板上的污渍,并涂抹脱模剂。
模板安装使用汽车吊进行安装,及时上紧法兰螺栓,并在接缝处使用双面胶黏贴。
模板使用拉杆对拉加固,拉杆间距为80cm×80cm。
模板安装过程测量人员使用全站仪校准,确保了模板安装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