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2章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12章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 去极化
↓ 超极化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发动作电位(兴奋)编辑版ppt 兴奋性降低(抑制) 48
(二)非定向突触 传递
曲张体
(三)电突触传递
编辑版ppt
49
二、神经递质和受体
1.乙酰胆碱(中枢、外周):M、N-R 2.去甲肾上腺素(中枢、外周)、肾上腺素(中枢):
Ⅱ.倒置安排: 头面部是直立外
Ⅲ.皮层投射区的大小 与感觉分辨的精细
程度呈正比
编辑版ppt
64
⑵第二感觉区 ①位置: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 ②功能:定位较差、感觉分析粗糙 (麻木感);可能与痛觉有关。 ③投射特点: 双侧性投射
2.本体感觉代表区 中央前回
编辑版ppt
65
3.特殊感觉皮质代表区 1)视觉代表区
意义:使不同反射活动协调同步。 2) 回返性抑制。
意义:使神经元活动及时终 止或同一中枢神经元活动同步
特征:超极化抑制
编辑版ppt
54
2.突触前抑制
意义: 减少或排除干扰信息的传
入,使感觉功能更为精细。
特征:去极化抑制
实验A:刺激轴突1时,胞3 产生10mV的EPSP;
实验B:先刺激轴突2,再刺
激 轴 突 1 时 , 胞 3 产 生 5mV 的
编辑版ppt
2
一、脊髓和脑 (一)脊髓 1.位置和外形
上端: 连延髓
下端:
成人第1腰椎
下缘,出生时
第3腰椎下缘
编辑版ppt
3
6条纵沟: 前正中裂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 后外侧沟
31对脊神经
编辑版ppt
4
2、内部结构 灰质 白质 中央管
编辑版ppt
5
编辑版ppt
8
(二)脑
分为端脑、小 脑、间脑、中 脑、脑桥和延 髓六部分,后 三者合称脑干。
颈神经8对(C1 - 8) 胸神经12对(T1-12) 腰神经5对(L1-5) 骶神经5对(S1-5) 尾神经1对(Co)。
编辑版ppt
29
A0140-3.jpg
编辑版ppt
31
(二)脑神经
Ⅰ 嗅神经 Ⅱ 视神经
Ⅲ 动眼神经 Ⅳ 滑车神经
Ⅴ 三叉神经 Ⅵ(外)展神经
Ⅶ 面神经 Ⅷ 前庭蜗神经(位听神经)
编辑版pptEPSP。
55
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三、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一)皮质诱发电位与感觉投射定位 (二)大脑皮质感觉代表区
编辑版ppt
63
1.体表感觉代表区: (1)第一感觉区 ①位置:中央后回 ②功能:
定位明确、感觉分析不十分清 晰。
③投射特点: Ⅰ.交叉投射:
头面部是双侧性
一、突触传递
编辑版ppt
46
(一)化学性突触传递
1.突触的结构
2.传递过程
3.突触后神经元的电 活动
编辑版ppt
47
冲动传至突触前膜
↓
膜外Ca2+内流
↓
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入突触间隙
↓
兴奋性递质
抑制性递质
与受体结合
与受体结合
↓
↓
后膜对K+、Na+特别
后膜对Cl-、K+特别
是Na+通透性增加
是Cl-通透性增加
Ⅸ 舌咽神经 Ⅹ 迷走神经 Ⅺ 副神经 Ⅻ 舌下神经
一嗅二视三动眼
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
脑神经性质歌诀
然后迷走副舌完
一二八对性质感,运动舌副动滑展;
舌咽迷走三叉面,感觉运动混合全。
编辑版ppt
32
编辑版ppt
36
三、内脏神经 (一)内脏运动神经 有神经节 1.交感神经 起源:脊髓胸1-腰3段灰质侧角 特点:椎旁节和椎前节
2.副交感神经
起源:脑干、脊骶部2-4段灰质
特点:器官旁节和器官内节
编辑版ppt
37
(二)内脏感觉神经 作用:内脏-内脏反射
内脏-躯体反射 上传大脑,产生内脏感觉
编辑版ppt
38
四、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一)感觉传导通路
3级神经元
1.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传导 通路(深感觉传导路)、精细触 觉
薄束-薄束核-丘脑腹后外侧核
第十二章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编辑版ppt
1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脑(延脑、桥脑、中脑、间脑、小脑、大脑)
神经系统 中枢部分 脊髓
周围部分
按解剖部位
脑神经 脊神经
躯体神经
植物性神经
周围神经
感觉(传入神经) 躯体感觉神经
按有关功能
植物性感觉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
运动(传出神经)
交感神经
植物性运动神经
副交感神经
投射特点: 鼻侧交叉投射,颞侧不交 叉投射。
2)听觉
投射是双侧性的
编辑版ppt
66
四、痛 觉
(一)痛觉的产生和传导
楔束-楔束核-丘脑腹后外侧核
途径:先上行后交叉
编辑版ppt
39
2.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 路(浅感觉传导通路)
3级神经元
途径:先交叉后上行
四肢、躯干的痛、温觉和粗触觉 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觉
编辑版ppt
40
3.视觉传导通路
3级神经元 途径: 鼻侧交叉,颞侧不交叉
编辑版ppt
41
(二)运动传导通路 1.锥体系 (1)皮质脊髓束 躯干肌双侧支配 (2)皮质核束 头颈肌 2.锥体外系
编辑版ppt
42
第二节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
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一)神经元的一般功能
编辑版ppt
43
(二)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特征
(1)生理完整性
(2)双向传导
(3)绝缘性
(4)相对不疲劳性
2.神经纤维的分类
编辑版ppt
44
二、神经胶质细胞
编辑版ppt
45
第三节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编辑版ppt
52
(三)兴奋在反射中枢内传递的特征
(1)单向传递 (2)中枢延搁 (3)总和: 时间总和(相继)、空间总和(同时) (4)兴奋节律的改变 (5)后发放 (6)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和易疲劳
编辑版ppt
53
(四)中枢抑制 1. 突触后抑制
突触后抑制:由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引起的中枢抑制。
分为: 1)传入侧支性抑制
编辑版ppt
9
(三)脑脊膜 脑脊液 脑血管和脑屏障 1.脑脊膜
1)硬膜 2)蛛网膜 内含脑脊液 3)软膜
编辑版ppt
26
2.脑脊液及其循环 侧脑室
室间孔
第三脑室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珠网膜下隙
大脑背面
珠网膜粒
血液
编辑版ppt
27
3.血-脑屏障
编辑版ppt
28
二、脊神经和脑神经 (一)脊神经
共31对,是混合神行。
α、β-R 3.多巴胺(中枢) 4.5-羟色胺(中枢) 5.组胺(中枢、外周) 6.氨基酸类(中枢):
谷氨酸(兴奋性递质)
甘氨酸和r-氨基丁酸(抑制性递质) 7.神经肽(中枢、外周) 8.其他:腺苷(中枢)
编辑版ppt
50
三、反射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反射及反射弧
编辑版ppt
51
(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1.单线式 2.辐散式和聚合式 3.链锁式和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