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复习要点(2013-2014-1 0912121-2)(王伟屠幼萍编著高电压技术)第1章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1.何为原子的激励和电离。
2.气体电离的形式及基本概念。
3.气体碰撞电离与哪些因素有关。
4.气体产生放电的首要前提。
5.热电离与碰撞电离的异同。
6.影响逸出功的因素。
7.金属电极表面电离的四种形式。
8.负离子形成对气体放电的影响。
9.气体放电过程中存在哪三种带电质点。
10.带电粒子的自由行程及特性。
11.影响平均自由行程的因素。
12.带电粒子的迁移率。
为何电子的迁移率和平均自由行程大于离子。
13.何为带电离子的扩散,何原因所致。
14.带电粒子消失的主要方式。
15为何电子与离子间的复合概率远小于正、负离子复合概率。
16.气体放电分为哪两类。
17.非自持放电自持放电18.绘制并说明“气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曲线”及对应的放电过程。
19.阐述Townsend理论。
20.电子碰撞电离系数;正离子表面电离系数。
21.自持放电条件表达式。
22.影响电子碰撞电离系数的因素。
23.Paschen定律,击穿电压为何具有最小值。
24.当pd>200(cm.133Pa)后,击穿过程与Townsend理论的差异主要有哪些。
25. Townsend理论的适用范围。
26.流注理论的特点;流注27.正流注、负流注以及二者形成的不同之处。
28根据放电特征,电场均匀程度如何划分。
29.电晕放电;防止和减轻电晕放电的根本途径。
30.极性效应31.雷电放电的三个主要阶段。
32.沿面放电。
33.固体介质表面电场分布的三种典型情况。
34.极不均匀电场具有强垂直分量时沿面放电过程。
35.滑闪放电以什么为特征。
沿面放电与什么有关。
比电容。
第2章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1.空气间隙击穿的充要条件。
2.放电时间及三个组成部分和特性。
3.升压时间;统计时延;放电发展时间。
4.雷电冲击电压标准波形及符号表示。
5.雷电冲击截波电压波形及符号表示。
6.操作冲击电压标准波形及符号表示。
7.50%冲击击穿电压及作用;冲击系数8.空气间隙的伏秒特性及特征。
9.间隙伏秒特性的形状决定与什么。
10.间隙伏秒特性的应用意义及对伏秒特性形状的要求。
11.耐受率与击穿率的关系。
12.影响稍不均匀电场间隙击穿电压的因素。
13.同样间隙距离下击穿电压与电场均匀程度的规律。
14.极不均匀电场中影响间隙击穿电压的因素。
15.极不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与稍不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的不同。
16.操作冲击电压下极不均匀电场长间隙击穿曲线呈U形是何原因造成的,其冲击击穿特性的饱和程度与什么有关。
17.大气条件对击穿电压的影响。
18.提高气体介质电气强度的途径、方法及作用。
19.全电压效应。
20.影响气体沿面闪络电压的因素。
21.提高间隙沿面闪络电压的方法及作用缘由。
22.爬电比距;屏障;屏蔽。
第3章电介质的电气特性1.高压电介质的电气特性。
2.电介质极化及四种基本形式和特点。
3.介电常数的物理意义。
4.液体电介质可分为哪几种,介电常数有何不同。
5.影响极性液体电介质介电常数的主要因素及图解。
6.固体电介质可分为哪三种,有何不同。
7.简述介质极化在实际工程中的意义。
8.表征电介质导电性能的主要物理量。
9.按载流子不同,电介质电导可分为哪两种。
10.离子电导可分为哪两种。
11.气体电介质电导如何造成的。
12.液体电介质的电导主要有哪两种。
13.杂质和温度对液体电导的影响。
14.电场强度对液体电导的影响及图3-1-12的含义。
15.固体介质电导分为哪两部分。
图3-1-13的含义。
16.电场强度、杂质和温度对固体电导的影响。
17.固体介质表面电导。
18.电介质损耗有哪两种。
何为介质损耗。
19.理解电介质的三支路等值电路。
20.理解气体损耗图3-1-17。
21.中性液体电介质损耗主要由什么决定。
理解图3-1-18,3-1-19.22.极性液体电介质损耗主要包括哪些。
理解图3-1-20,3-1-21.23.固体介质按结构分为哪几种。
24.不均匀固体电介质损耗取决于什么。
25.讨论介质损耗的意义。
26.纯净液体电介质的击穿机理主要分为哪两类。
27.电击穿、气泡击穿机理。
28.工程用液体电介质击穿机理。
29.影响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因素及内涵。
30.对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电压,为何在不均匀电场中或冲击电压作用下,杂质影响较小。
31.提高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方法,屏障的作用。
32.常见固体电介质的击穿形式。
33.固体电介质的击穿机理。
图3-3-1的含义。
34.长时击穿电压;电化学击穿机理。
35.在交流电压和冲击电压下,导致树枝状放电劣化的缘由。
36.影响固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主要因素。
37.提高固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方法。
38.电介质的其他性能。
第4章电气设备绝缘预防性试验1.电气设备绝缘试验的分类。
2.绝缘特性试验、绝缘耐压试验及相关内容。
3.画出绝缘等值电路及泄漏电流和绝缘电阻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及意义。
4.吸收比K及其值与绝缘状况的关系。
5.极化指数P6.兆欧表屏蔽端子的作用。
7.测绝缘电阻能有效发现哪些缺陷。
8.测泄漏电流相对测绝缘电阻还需注意哪些问题。
9.泄漏电流测量具有什么特点。
10.哪些因素影响西林电桥测介质损耗的精度。
11.消除西林电桥测量误差的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12.画出西林电桥反接线图。
13.测介质损耗可有效发现绝缘的那些缺陷。
14.测介质损耗应注意的问题。
15.画出局部放电的等效电路。
16.衡量局部放电强度的参数有哪些。
17.当电气设备内部有局部过热或局部放电等缺陷时,缺陷附近的绝缘会分解出哪些气体。
18.变压器内部裸金属部分局部过热引起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主要特点。
19.变压器内部固体绝缘过热时溶解于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主要特征。
20.变压器内部存在局部放电,色谱分析特征。
如何区别是放电还是过热。
21.色谱分析法的功效和局限性。
.第5章电气设备绝缘在线监测1.何为介质损耗在线监测的相位差法、综合相对法。
2.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油中气体含量在线监测的基本原理。
第6章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1.何为波过程。
写出波阻抗与电压和电流波的关系式,简述其物理意义。
2.写出波速的表达式,简述物理含义。
3.从功率的观点简述波阻抗与集中参数电阻物理意义的不同。
4.绘出电压波和电流波间关系图示。
5.行波计算的四个方程。
6.几种特殊情况下的波过程。
7.彼得逊法则及应用。
8.电感、电容对通过的行波的作用。
波过电感和电容有何不同。
9.在波多次折反射的网格图上标注折反射数值。
10.多次折返射波过程有何特点。
11.波在多导线系统中传播的特点及特征参数。
12.对称三相系统三相同时进波时,导线等值波阻抗的变化及物理意义。
13.平行多导线耦合作用的表征参数及工程应用意义。
14.引起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损耗的因素。
15.线路的电阻和电导对波过程有哪些影响。
16.冲击电晕对波过程有哪些影响。
17.单绕组中波过程起始电压分布取决于什么。
分布的大致情况如何。
18.单绕组中波过程稳态电压分布情况。
19.单绕组中波过程过渡过程存在的根本原因。
20.饶祖间波的传递是如何实现的。
削弱绕组内部振荡的基本方法。
第7章雷电及防雷保护装置1.雷云对大地的每次放电分为哪三个过程。
2.画出雷电放电的彼德逊等值电路。
3.常用的雷电等值波形有哪三种,分别画出或识别。
4.雷暴日;雷暴小时;地面落雷密度;线路落雷次数。
5.雷电流平均陡度计算。
6.避雷针(线)的保护原理。
7.避雷线的保护角及取值范围。
8.避雷器保护原理及基本类型。
9.阀式避雷器的保护比,电阻阀片的主要作用。
10.氧化锌避雷器的保护比。
11.电力系统接地按功能分为哪三类。
12.接地电阻包括哪些部分的组合。
13.接地电阻大小的物理意义。
工频接地电阻计算。
14.发电厂、变电站接地电阻的计算及取值范围。
第8章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1.输电线路上出现的雷电过电压的两种形式。
2.衡量输电线路的防雷性能优劣的主要指标。
3.耐雷水平;雷击跳闸率。
4.线路上的感应雷过电压包括那两个分量,各产生的机理。
5.感应雷过电压值的计算(雷击大地、雷击杆塔)。
6.避雷线感应雷过电压的抑制机理。
7.感应雷过电压的特点。
8.雷击无避雷线的两种情况;雷击有避雷线的三种情况及耐雷水平。
9.何为反击。
工程上提高雷击杆塔耐雷水平的主要手段。
10.雷击导线时的过电压幅值和耐雷水平,等值电路。
11.雷击避雷线档距中央可能出现哪两种情况,等值电路。
12.雷电过电压引起线路跳闸应具备的双重条件。
13.建弧率;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计算。
14.线路防雷的最终目的。
15.线路防雷可采取的措施及机理。
第9章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防雷保护1.发电厂、变电站遭受雷害可能来自哪两个方面。
2.对直击雷的保护一般采用什么方式。
3.对线路入侵雷电波的防护采用什么方式。
4.直配电机的防雷保护措施。
5.避雷针的装设可分为哪两种形式。
6.独立避雷针用于何种电压等级的变电所,为什么。
7.装设独立避雷针时,哪些间隙应满足的要求值。
8.构架避雷针不应装设的位置。
9.避雷线保护的两种形式。
10.正常防雷接线的110~220kv变电站,流经避雷器的雷电流数值一般不超过多少。
11.避雷器与被保护设备距离与被保设备过电压的关系。
12.何为避雷器与被保护设备间的最大允许电气距离。
13.何为变电所进线段保护及保护机理,14.熟悉35kv及以上变电所的进线段保护接线图及机理。
15..熟悉35kv小容量变电所简化进线段保护及机理。
16.三绕组变压器的防雷保护在哪一侧,为什么。
17.熟悉自耦变压器防雷保护的配置。
18.不同接地方式对变压器中性点保护的要求。
19.直配电机的防雷保护内容包括哪些。
熟悉保护措施及接线原理图。
20.非直配电机如何防雷。
第10章电力系统内部过电压1.何为内部过电压,分为哪两类。
2.电力系统常见的操作过电压有哪些。
3.暂时过电压有哪些。
4.内部过电压的特征,内部过电压倍数。
5.工频过电压及引起的原因;工频过电压为何对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绝缘水平的确定起重要作用。
6.空载长线路电容效应。
7.熟悉无限大电源、有限大电源与空载长线相连及有限大电源与带并联电抗器的长线相连等情况下的工频电压升高问题。
8.何种形式的不对称接地引起的工频电压升高更严重。
9.从不对称的角度简述35kv~60kv和110kv及以上系统采用的不同接地方式。
10.操作过电压及产生机理。
11.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常见的操作过电压有哪些。
12.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常见的操作过电压及防护措施。
13.超高压系统中目前采取的限制操作过电压水平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14.合闸空载线路通常有哪两种情况。
哪种情况的过电压最严重。
15.正常空载线路合闸时的理想最大过电压幅值。
16.重合闸时线路上可能出现的最大高电压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