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训练 第1单元 单元测试(一)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训练 第1单元 单元测试(一)

单元测试(一)一、积累运用(3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3分)A.含蓄.(xù)挚.友(zhì) 殷.红(yān) 气冲斗.牛(dǒu)B.赫.然(hè) 荒谬.(miù) 气氛.(fèn) 兀.兀穷年(wù)C.咳嗽.(sòu) 轻捷.(jié) 滑稽.(jì) 鲜.为人知(xiǎn)D.卓.越(zhuó) 澎湃.(bài) 涉.猎(shè) 深恶.痛绝(wù)(解析:B项“氛”应读fēn;C项“稽”应读jī;D项“湃”应读pài。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2分)家谕户晓妇嬬皆知迵乎不同慷慨淋漓历尽心血鞠躬尽瘁锋芒毕露当之无槐D.有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头脑发热的人,也许会暂时获得成功,但他们很快便会丧失获得的一切。

(解析:“锋芒毕露”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应改为“脱颖而出”。

)4.下面的文字中有两处语病,请修改。

(4分)①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杰出人物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②学习他们的精神,了解他们的事迹,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③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④学习杰出人物的感人事迹,不仅会增强道德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也会使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第②句语序不当,应将“学习他们的精神,了解他们的事迹”改为“了解他们的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

(2)第④句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也”改为“而且”。

5.根据语句内容,下列词语填入横线上恰当的一项是(D)(3分)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______。

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献誓:心未死,______,和平可期,______,杀人者必覆灭。

A.人民无比沉痛志不绝争取民主B.人心异常悲愤意志紧民主自由C.人生生活痛苦斗志昂民主有望D.人心异常悲愤志不绝民主有望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A.《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杨振宁,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

B.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

C.《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萧红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呐喊》等。

D.《孙权劝学》选自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解析:《呐喊》是鲁迅先生的小说集。

)7.(天津中考)下面情境中,小晨表达得体的一项是(C)(3分)【情境】小晨和小鹏约好周末一同去科技馆参观。

小晨去小鹏家找他,小鹏的奶奶开了门。

A.我要找一下小鹏,我和他去科技馆参观。

B.您是谁啊?小鹏在家吗?我找他有事。

C.您好!是奶奶吧?我是小晨,我和小鹏约好去科技馆,他在家吗?D.您好!我想找小鹏去科技馆,你让他马上出来。

8.综合性学习。

(9分)子曰:“见贤思齐焉。

”人们也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崇敬的明星,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参加以“我也谈追星”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并完稻的研究中去,将水稻产量由过去的两三百公斤提高到近千公斤,从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以来,已累计增产稻谷3 500亿公斤,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示例:我心中的明星是“沈飞”的总经理罗阳,他用生命践行了航空报国的伟大宗旨。

他以敬业诚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拼搏奋斗精神,组织实现了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快速研究成果,特别是歼-15舰载机的成功着舰,开创了我国航母发展的新纪元。

时代的进步离不开罗阳这样的英雄,祖国的强盛离不开罗阳这样的贡献者。

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9-13题。

(14分)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9.分别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2分)(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2)见往事..耳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卿言多务,孰若孤?译文:你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译文: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11.写出文中流传至今的两个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分)12.本文主要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孙权: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育;吕蒙:知错能改,有军人的坦诚。

(3分)13.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3分)示例:读书能使人更聪明,更有力量。

学习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成功的必由之路。

我们可以通过读书学习,增长见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弥补不足,让自己成长为全面的人才。

另外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正确合理的规劝,并最终学有所成,让人刮目相看。

(言之有理即可)(二)阅读下文,完成14-19题。

(14分)佩恩的森林龚细鹰①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席卷过印度东北部的马久利岛。

洪水退却,平坦的沙洲上成千上万条蛇扭动着身体,仿佛在欢庆一场盛宴。

少年贾达夫·佩恩看着眼前壮观的一幕,不由虔诚地合起双手祈祷。

在印度,自古以来蛇就被人们当成神一样膜拜。

②第二天早晨,佩恩朝沙洲跑去,然而寂静的沙洲上却惨不忍睹,因岛上缺乏树木保护,所有的蛇都因炎热而死去。

抚摸着那些蛇僵硬的尸体,佩恩的泪水滚落下来。

“植树,不能让这样的悲剧再次重演!”③16岁的佩恩开始构筑自己的梦想。

他把竹子种在沙洲上,每天,他一趟一趟从布拉马普特拉河边运水灌溉竹子,盼望着它们能像春天那样迅速拨节、生长。

沙洲却如一个永远也喝不饱的恶魔,一桶水浇下去,瞬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竹叶很快就打起了卷,并一天天变黄,几天后,竹子彻底枯萎了。

④晚上,母亲在灯下用缝衣针为佩恩挑去手上的荆刺,看着磨起的一个个大水泡,母亲心疼地劝道:“儿子,别犯傻了,你所做的许多人都做过,但从来没有人成功过。

”⑤父亲也紧皱着眉头叹气:“是啊,马久利岛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据说有人曾做过科学的预测,在未来20年间,我们的马久利岛将会永远消失,到那时,我们不知该迁往哪里安家?”⑥“不,爸爸妈妈,我一定要想办法解决树苗缺水的问题。

”佩恩轻声回答着父母,目光中透着坚毅与执着。

⑦几天后,佩恩再次将小竹苗种下,同时在每株竹苗旁埋进一截竹筒,竹筒上放一个泥制的陶碗,陶碗及竹筒底部都有一个小洞,他将清水倒进陶碗,水顺着碗底的小洞渗进竹筒内,又通过竹筒底的小洞渗透竹苗的根系。

日出、日落,课余、饭后,佩恩一个人在沙洲上忙碌着,少年单薄的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很长。

他还利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从别处捉来蚂蚁、蚯蚓,利用它们疏松土壤、制造肥料。

那是段非常艰难的日子,竹苗终于成活了,一排排颀长的翠竹如一个个清逸俊秀的少年,每天迎着清风阳光欢歌不已。

佩恩在竹林间奔跑跳跃,享受着胜利的喜悦。

⑧佩恩开始种植其他种类的树苗,日复一日,成活的树苗越来越多,树林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大,这片曾经寸草不生的土地,逐渐形成了茂盛的森林,并引来了各种动物,鸟、鹿、野牛、大象,甚至一些珍稀动物如独角犀牛、孟加拉虎,都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栖息地。

⑨然而,当森林中的食物满足不了需求时,大象、老虎便去附近的农民家里、庄稼地里寻找食物,苦不堪言的农户们纷纷斥责佩恩给他们带来了祸害,并要求他赔偿损失。

无计可施的佩恩只得把自己饲养的牛放出去给老虎充饥,牛是他一家人生活收入的唯一来源,但为了森林的生态平衡,他只得忍痛割爱,为此他损失了上百头牛。

同时,佩恩还加大了香蕉树的种植面积,因为香蕉是大象的至爱。

几年后,森林里的生态环境终于可以达到自给自足的平衡状态,这座丰腴的森林成了动物们的天堂。

⑩一天上午,森林的宁静却被一声声伐木声打破,佩恩看到两个陌生男子正在砍伐一棵珍贵树木,他愤怒地冲上去夺下男子手中的砍刀。

两个男子威胁他:“走开!别防碍我们!”佩恩用身体护住那棵树,举起砍刀喝道:“如果想砍树,就先砍了我吧!”11面对佩恩凛然的正气与勇气,两个男子退却了。

然而让佩恩痛恨的事还是时有发生,一些偷猎者及非法砍伐者会挺而走险,佩恩机智而勇敢地与之周旋,好几次甚至差点送了命。

在他眼里,岛上的所有树木与动物都是自己的孩子,他见证了每一棵树木的兴衰枯荣、每一只动物的繁衍成长,他早已将自己与林中的草木鸟兽融为一体。

1236年光阴缓缓流逝,昔日那个16岁的少年已变成了头发花白的老人,繁重的体力劳动使52岁的佩恩看上去比他的实际年龄要苍老许多。

这期间,他结婚、生子,并举家搬进森林中居住,像古人一样住草屋,过着极其简陋的生活。

他耗尽自己一生心血创造、养育着这座森林,并虔诚地守护着它。

现在,森林有1360亩,林中有上千种树木、上百种动物。

13当佩恩的故事为世人所知后,所有人都为他不屈不挠的毅力钦佩不已。

2012年,印度新德里的尼赫鲁大学对佩恩颁发奖项,授予他“印度森林之子”称号。

2013年,佩恩受到印度森林管理研究所颁奖认可。

2015年,佩恩被授予印度最高平民奖,被称为“莲花先生”。

永远不要轻视微小的力量,佩恩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也可以改变一部分世界。

(选自《思维与智慧》) 14.本文以“佩恩的森林”为题,有何作用?(2分)这是本文行文的线索,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读者会思考佩恩与森林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5.马久利岛本来是不毛之地,后来形成了茂盛的森林。

在这一过程中,佩恩做了哪些事情?请你逐条概括。

(4分)(1)解决竹苗缺水的问题,利用昆虫为竹苗松土、施肥;(2)将自己的牛放出去喂养老虎,以维护生态平衡;(3)种植香蕉树,给大象提供食物;(4)同偷猎者和非法砍伐者进行殊死斗争。

16.第④段中对母亲的语言描写有何作用?(2分)(1)从许多人在沙洲种植数模以失败告终可见沙洲的贫瘠、水土条件极差;(2)以此反衬佩恩在沙洲种植竹苗的坚定信念,突出了佩恩不屈不挠的顽强毅力。

17.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⑦段中划线的句子。

(2分)这句话运用比喻、你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成活的翠竹生机勃勃、生命力顽强的特点,蕴含着作者对佩恩经过努力获得成功的赞美之情。

18.第12段划线句子中的“虔诚”一词有何表达效果?(2分)“虔诚”一词写出了佩恩对森林恭敬而真诚的态度,由此可见他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敬畏之情。

19.从佩恩的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2分)示例:佩恩能够使不毛之地变成一片生机勃勃的森林,靠的是顽强的毅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他为了解决竹田的灌溉问题,善于开动脑筋,采取科学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