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流派发展及其特点
一、问题小说
五四以后的中国并不是一个充满青春气象的中国,而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状。
而新文化运动又启蒙了中华民族,人们就开始思考怎样是健全的社会,理想的人生等问题。
这些问题又迫使小说家去探索去回答。
并且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尤其是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
大量的欧洲、俄国的表现社会与人生的作品介绍到中国来。
其思想令中国青年耳目一新,导致中国式的问题剧的风行,也直接推动了问题小说的创作。
问题小说在“五四”时期的流行,主要反映了大批知识青年的觉醒。
探问人生的终极,关顾每个人的人生价值、生存真谛。
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家有冰心,倪焕之,叶绍均等
二、乡土小说(田园抒情小说)
二十年代中期在鲁迅影响下出现的以文学研究会一些成员为主的‘乡土小说’派。
”,它是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流派,是农村题材小说,它多取材于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厚地域风俗的农村。
“乡土小说”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
这批作家有冯文炳(废名)、王彦鲁、台静农等。
三、以蒋光慈为代表的革命小说派。
革命派小说是太阳社,创造社在1927年以后到三十年代初所形
成的流派。
当时,创造社的成员由艺术派转向革命派,郭沫若,成仿吾等投身实际革命工作,郁达夫却退出了创造社。
太阳社的将光磁先与创造社成员合作,借创造社的刊物发表革命小说《少年漂泊者》,《鸭绿江上》等。
1927年,他和孟超等结成太阳社,随后与创造社、共同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创作了一系列的革命文学小说。
四、新感觉派
三十年代初期形成的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为代表的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新感觉派”小说的根本特点是特别强调作家的主观感觉而不太注重对客观生活的真切描写。
刘呐鸥是“新感觉派”小说的最初尝试者,他创办于1928年9月的《无轨列车》半月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实践的开始。
他的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是现代中国第一部“新感觉派”小说集。
穆时英和施蛰存把“新感觉派”小说推向成熟和引身运用蒙太奇、人物心理分析等手法,凸现对现实生活的感觉和印象。
《上海狐步舞》、《梅雨之夕》等是他们的代表作。
五、京派小说
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
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
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
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
一人。
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文化意蕴。
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
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等。
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
六、《七月》派的小说
胡风主持的《七月》、《希望》等杂志,在抗战时期国统区进步文艺界很有影响。
它团结了路翎、丘东平等小说作者,主张在现实主义旗帜下反映活的一代人的心理状态,作品充满了生活的血肉感,以及对于人的心灵的直视力量。
略带欧化的语言一经他们的驾驭,也显出一股冲力和拗劲。
这些小说在某种意义上,比七月派诗歌更能体现胡风的理论主张,多数都被编入《七月文丛》,并由胡风亲自撰写序文,故称之为"七月派小说"。
代表作有路翎《财主底儿女们》。
七月派小说的总体风格:
1、审美格调的多样性:a.主题取向的多元特点;b.人物复杂性格的塑造c.情节线索纵横交织,齐头并进。
2、强烈的激情
3、凝重苦涩的悲剧感
七、解放区文学
从时间上来讲,解放区文学应当从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工农红军建立红色政权算起,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从地域上讲,
1927年后在全国陆续出现的红军和苏维埃领导下大小不一的根
据地,特别是后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全国各地相继出现的以延安为中心的各个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
它既有区域性、历史性、政治性,是中国历史上所有文学范畴的一种,并有着所有文学共性的东西。
它是无根之水、天外来客,成长在中华大地特殊时期的革命年代中。
小说流派也处于重新孕育的过程中。
”“其中具有流派雏型的”有两部分人,他们到五十年代以后分别发展为“山药蛋派”和“白洋淀派”。
A.山药蛋派:
又称为“山西作家群”“山西派”,以写农村题材小说为主的一个文学流派,起源于40年代,繁荣于五六十年代。
作品多取材于山西农村生活,反应农村变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竭力追求小说的平民化,大众化,地域性特点,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农民形象,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B.白洋淀派:
其又称“荷花淀派”,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作家群,因孙犁40年代发表短篇小说《荷花淀》而得名。
以风格相聚的作家群,主要展现民情风俗,心灵美,追求一种诗画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