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边际》
塞思.卡拉曼
导言
第一章投资者哪里最易出错
1、投机者和失败的投资者
2、与投资者对立的华尔街本质
3、机构表现竞赛:客户是输家
4、价值错觉:20 世纪80 年代对垃圾债券的迷失和错误观念
第二章价值投资哲学
5、明确你的投资目标
6、价值投资:安全边际的重要性
7、价值投资哲学起源
8、企业评估艺术
第三章价值投资过程
9、投资研究:找到诱人的挑战
10、价值投资者的机会所在:催化剂、市场无效和机构限制
11、投资储蓄机构转制
12、投资理财陷入困境和破产的证券
13、投资组合管理和交易
14、个人投资者的投资替代品
附录一
附录二
《安全边际》读书笔记-枯荣【非原书内容】
晚上睡得香比什么都重要-卡拉曼
附录三卡拉曼访谈录:永远不要停止阅读【非原书内容】
编后记张志雄
2 导言
投资者所采用的投资方法尽管种类繁多,但这些方法几乎很难带来长期成功,只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它们中不具备合乎逻辑的投资程序,更像是投机或赌博。
投资者经常经不住想赚快钱的诱惑,结果成了华尔街短暂疯狂的牺牲品。
写本书的初衷有两个。
其一阐明了诸多投资者面临的
陷阱,通过突出许多投资者的错误,我希望能够学会避免损失。
其二我推荐投资者遵循一个特定的价值投资哲学。
价值投资是以可观的折扣买入内在价值低估的证券交易策略,以最小的风险获得较好的长期投资回报。
本书阐述了价值投资的哲学,或许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当别的方法都失败的时候它却成功了。
本书开篇,并未谈及价值投资是如何做的,主要罗列了许多投资者的错误,尽管有很多投资者虽然并未遵循价值投资也达到了他们的投资目标,长期来说,这些操作时很容易误入歧途的。
避免别人犯过的错误是达到成功投资重要的一环。
事实上,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你可能有种疑虑,为什么我要写这本书,鼓励更多的人成为价值投资者。
我的许多朋友也有此顾虑。
这样一来,我不是招徕了更多的竞争者,间接地降低了我的投资绩效吗?也许是的。
但我不认为这种事会发生。
首先,价值投资并不是首次公开讨论。
尽管我在书中列举的案例与我的前辈不尽相同,尽管我自己的严格的投资哲学也与其他的价值投资者的不尽相同,但是其中一些观点早在50 多年前就被本杰明•格雷厄姆和戴维•多德在他们著名的、被认为是价值投资的圣经——《证券分析》中阐述过了。
这本著作为几代价值投资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稍晚一些出版的、由格雷厄姆撰写的著作《聪明的投资者》更是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描写了价值投资的方法。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主席——沃伦•巴菲特,同样撰写了大量的文章、致股东的信、致合伙人的信,条理清楚和极为出色地介绍了价值投资。
那些对如此至理名言置若罔闻的投资者不见得会特别青睐于我。
真实的意图还在于我被许多不理性、不自律的投资者所遭受的灾难性损失深深地刺痛了。
如果我能劝说其中的一些人放弃危险的投资策略,采用那些早已被设计好的能够保全他们辛苦钱的方法,那么,我将感到非常的满足。
如果我能对投资人的行为有所触动,那么我将很乐意在我自己的绩效上适当地减去几分。
但是无论如何,单凭本书是不可能将任何人转变为成功的价值投资者。
价值投资需要做许多艰苦的工作,非同一般的严格纪律和长期的投资视角。
只有极少数人愿意和能够为成为价值投资人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价值投资人中又只有一小部分拥有较强心理素质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在本书中肯定无法提供一个确保成功的神奇公式。
世界上不存在这样的公式。
相反,如果仔细领会书中的内容,则本书仅仅能提高冒有限风险
而获得投资成功的可能性。
我认为这应该是理性投资者所理应期望得到的全部。
如果你将本书视为一本传授如何思考投资,而不是教授投资本身的书,那就再理想不过的了。
一些投资者的行为就像是初中生学习代数一样,只记得一些公式和规则,或者极其肤浅的表面知识,但对他们所做之事并未真正通晓。
要想跨越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循环周期取得长期成功,仅仅捧着一些规则是远远不够的。
在投资世界里太多的事情变化迅速,以至于没有哪种方法能够持续成功。
因此,成功的关键是理解规则背后的基本原理,以便彻底理解为什么依计行事就能成功,不照章办理就会碰壁。
我可以简单的告诉你,价值投资能够成功,但是同时我希望它能成功,而其他方法却会失败。
如果星际访客光临地球,参观我们的金融市场的运转情况,顺便考察一下资本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他们无疑会质疑这个星球上居民的智力水平。
华尔街,这个将资本洒向全世界的资本市场,从许多方面来看都像一个巨大的赌场。
对每笔交易进行前端收费的事实明白无误地表明,相比交易的内在经济价值,华尔街更关心交易发生的次数。
养老基金和慈善基金(或称捐赠基金)为了长期退休资金、教育和慈善资金的安全和增值,负责任地聘请投资经理,而这些经理却以疯狂的短线交易来对待本应该长期投资的证券,每个人作着同样的事,却企图猜透和胜出竞争对手。
另外,几千亿的资金采用完全虚拟的、彻底忽略公司基本面的指数化投资策略,以付出注定平庸的代价换取避免大幅落后的尴尬。
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很相似,他们经常在需要依据公司基本面做出长期投资决定时表现得相当无能。
造成这种局面有如下的原因:机构投资者面临的成绩压力,华尔街的奖励机制,金融市场的狂热气氛。
因此,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纷纷卷入这场追逐短期相对业绩的竞赛中,短期价格的波动成为决定胜负的因素。
以相对业绩为导向的投资者必然关注短期业绩,不可避免地会被市场的流行时尚所吸引,并以这种时尚作为取得卓越相对业绩的助推器。
赚取快钱的冲动是如此强烈,以至于许多投资者发现要做到与众不同真是太难了。
有时,投资者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举例而言,当股价上升时,贪婪驱使投资者参与投机,做出大数额、高风险的赌博,其依据仅仅是乐观的预期,以及忽略了风险的回报。
而在情绪的另一个极端,当股价下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