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京剧锣鼓经教学设计

京剧锣鼓经教学设计

京剧锣鼓经——小学四年级欣赏课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容,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是需要一代代传承,但京剧又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戏曲艺术,在一节课中要把它讲得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而且知识讲多了,学生也会觉得乏味,课堂也很难能生动活泼起来。

因此,本课选取了学生较为感兴趣的锣鼓经作为教学容,以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初步走进京剧的世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二)理论依据以《音乐课程标准》相关理念为理论依据2011版《音乐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3—6年级课程目标为“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合唱、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

本课根据京剧锣鼓经的特点及学情,通过聆听,欣赏,试奏,合作等多种方式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掌握京剧锣鼓经。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学习容分析1.作品分析《京剧锣鼓经》是小学四年级欣赏课,是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方面,本课主要介绍两大方面:(1)京剧背景知识。

(2)京剧锣鼓经(慢长锤,急急风)(1)京剧背景知识京剧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又被称为“皮黄”。

京剧表现手法为虚实结合,其舞台艺术涉及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

唱、念、做、打,是京剧四大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

其传统剧目据估计大约有200 余出,例如《宇宙锋》《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打渔杀家》《五人义》《挑滑车》《打金枝》《拾玉镯》《金玉奴》《樊江关》《野猪林》《八大锤》《空城计》《霸王别姬》等,其题材和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文戏、武戏、唱功戏、做功戏、对儿戏、群戏、折子戏、本戏等。

[京剧行当]生: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老生、武生、小生、红生、娃娃生。

旦: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青衣、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武旦、彩旦。

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

“净”主要分为文净、武净两大类。

文净又分正净(重唱功,称铜锤花脸、黑头)、副净(重工架表演,称架子花脸),武净分重把子工架的武花、重跌扑摔打的武花(也被称为摔打花脸)、油花(一称毛净)。

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分文丑(分方巾丑、袍带丑、老丑、荣衣丑,并兼演彩旦、婆子)、武丑(又称开口跳)等。

[文场]演奏术语。

京剧乐队中除打击乐器之外,管弦乐器之总称。

传统文场乐器大致有京胡,京二胡,月琴,南弦(小三弦),笛子,笙,海笛(小唢呐)等。

也有把云锣包括在。

随着新编古装戏和现代戏的创作,有的还增加了其它传统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阮等,甚至配置西洋乐器。

[武场] 演奏术语。

传统武场乐器有鼓板(单皮鼓与檀板)大锣,铙钹,小锣以及大小堂鼓,水钹,大铙,小镲锅,齐钹,梆子,星子(碰钟),小汤锣,大筛锣等。

现有的还增加了吊钹,大钹,定音鼓等。

过去也指打击乐的乐师。

目前剧团中有时也沿用这一名词。

同“文场”相对。

指乐器中的打击乐,如京剧的大锣、小锣、铙钹、堂鼓等。

(2)锣鼓经[锣鼓经]锣鼓经是中国汉族传统器乐及戏曲里面常用的打击乐记谱方法,也称为“锣经”,主要是用鼓、板、大锣、小锣、铙钹、堂鼓等打击乐的声音组合成各种不同的节奏,以烘托舞台上肃穆、悠闲、抒情、紧、激烈、惊惶的不同的情绪及气氛。

实际上是以口头背诵的锣鼓谱。

将各种打击乐器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组合,并通过各种不同的节奏形态演奏出来,就形成一套套锣鼓点。

锣鼓经在戏曲的训练与排演中有重要作用,是戏曲艺人必须熟悉掌握的手段。

常用的锣鼓经有【四击头】、【慢长锤】、【急急风】等。

[慢长锤]慢长锤多用于人物上场或表达人物悲伤忧郁的心情,由长锤和夺头结合而成。

多用于原板、慢板或二六的入头,例如:《甘露寺》香慢板唱上时(用双楗领奏);《草桥关》中铫期唱完“转过了万花亭太和殿上”一句之后都用慢长锤。

谱例如下:2/4匡七∣台七 :ll 匡七∣台七台∣匡 0 ll[急急风]速度很快的锣鼓点。

多用以配合紧、急促的动作。

如京剧《空城计》司马懿率兵急袭西城时就用急急风伴奏。

完整谱例如下:根据学生已有能力简化谱例为:2/4仓仓仓仓∣仓仓仓仓:║仓才∣仓 O ║(二)学生情况分析1. 基本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京剧只能做到“耳熟”而不“能详”。

有部分学生了解京剧里演绎的历史故事,但只停留在“京剧是咿咿呀呀的唱”这个层面,缺少京剧基本知识,更谈不上欣赏传承京剧。

从心理上分析,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对京剧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的兴趣,通过感受、体验京剧,演奏锣鼓经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喜爱。

2.音乐基础知识方面本教学设计对象为四年级(5)班,该班学生掌握基础乐理知识,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四分休止符及常见节奏性等。

通过聆听能判断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表现要素。

3.音乐技能方面感受能力:学生能够准确判断音乐的风格流派。

该班恒拍感较强,并能准确模仿节奏,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及听辨能力。

能较好地合作表现音乐。

演奏能力:该班一二年级时演奏过简单打击乐器,能按简单节奏敲击乐器。

个别学生能演奏大锣。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本课以体验,模仿,自主探究,合作,综合性表演等为主要教学方式与手段。

(四)技术准备1.运用overture打谱软件制作乐谱;2.使用Powerpoint制作教师课件;3.运用狸窝(converter)制作并截取视频。

4.运用cooledit制作音乐伴奏。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1.前期教学状况本班学生音乐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对京剧感兴趣。

之前没有接触过大锣小锣铙钹等乐器,合作演奏并为视频配乐有一定难度。

2.问题与对策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京剧锣鼓经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传统京剧的喜爱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体验锣鼓经,共同探究,合作演奏的方法学习锣鼓经“慢长锤”和“急急风”。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慢长锤”和“急急风”的相关知识。

2.体验运用大锣,小锣,铙钹演奏“慢长锤”和“急急风”。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锣鼓经“慢长锤”和“急急风”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难点合作演奏“慢长锤”和“急急风”。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环节目标】感受京剧,学习京剧基础知识,为学习锣鼓经做好铺垫。

【设计说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已有知识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

活动1.1 京剧念白问好活动1.2 感受京剧1 .介绍京剧起源及特点。

①师生互动:你了解哪些京剧知识?(预设:京剧有四大行当,京剧传统唱段等)②教师总结京剧起源及特点。

2.介绍选段《三岔口》故事情节,并播放视频。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两段视频的不同,体会京剧乐队伴奏的重要性。

(第一段视频有伴奏,第二段为无声视频)3.介绍“文武场”乐器及特点。

①教师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思考a.文武场分别是为什么伴奏的?b.主奏乐器有哪些?②教师小结“文武场”乐器及特点。

(设计意图:简要介绍“文武场”,为学习锣鼓经做铺垫。

)(二)学习锣鼓经【环节目标】掌握锣鼓经“慢长锤”和“急急风”相关知识。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对比,感受,模仿,记忆等方法学习锣鼓经。

活动2.1 学习大锣,小锣,铙钹武场乐器。

1.介绍乐器大锣,小锣,铙钹。

教师展示乐器并介绍演奏方法。

请学生用一个字模仿乐器音色。

2.介绍三种乐器的记谱方法。

大锣:[匡] 小锣:[台] 铙钹:[七]3.小游戏:教师指大锣,小锣,铙钹三种乐器其中一个,学生说出其所代表的字。

(速度由慢到快,让学生充分练习)4.教师按节奏依次指大锣,小锣,铙钹,学生有节奏地说出字。

活动2.2 介绍锣鼓经概念及常用锣鼓点。

1.锣鼓经是戏曲中约定俗成的谱式总称。

常用的有“四击头”“慢长锤”等。

活动2.3 学习锣鼓经“慢长锤”1.聆听音响,感受“慢长锤”速度特点。

(预设:速度很慢)2.展示节奏谱,学生有节奏地划拍。

2/4 X X ∣X X :ll X X ∣X X X ∣X O ll3.展示字谱。

学生划拍练习。

(要有力度变化,“匡”字力度要强。

)2/4匡七∣台七 :ll 匡七∣台七台∣匡 0 ll4.学生分三组,模拟拍击“慢长锤”。

大锣为拍手,小锣为拍腿,铙钹为拍手背。

5.每组选一位学生合作展示。

6.请学生上台用乐器展示,台下学生做动作配合。

(预设:学生初次演奏乐器,应注意持乐器方式,演奏方法是否到位,可以个体指导及时纠正。

)7.观看视频,感受“慢长锤”的作用。

①观看第一段视频,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慢长锤”在人物上场时演奏。

②展示第二段视频,教师介绍视频“霸王别姬”的故事。

让学生理解“慢长锤”用于渲染人物悲伤忧郁的心情。

8..请学生用“慢长锤”为视频“霸王别姬”伴奏。

活动2.4 学习锣鼓经“急急风”1.播放音响,揭示“急急风”特点及其作用。

①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急急风”与“慢长锤”的区别。

(“慢长锤”速度慢,“急急风”速度快。

)②通过“急急风”名字启发学生“急急风”用于紧激烈的战斗场景。

2.聆听音响,教师给出四种基本节奏性,请学生听记“急急风”节奏谱。

3.展示节奏谱,学生划拍读节奏。

2 4 X X X X ∣X X X X l X X ∣ X O ll4.复听音响,出示合奏的记谱方法。

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a.有哪些乐器演奏?b.是单个演奏吗?②出示合奏字“仓”,“才”。

仓:大锣+小锣+铙钹才:小锣+铙钹5.再听音响,学生为节奏谱配器。

(预设:学生如果区分不出来,教师提示“仓”有大锣音色,“才”没有,并且反复聆听两种音色。

)6.视唱“急急风”字谱。

①出示谱例1,学生慢速练习。

2/4仓仓仓仓∣仓仓仓仓∣仓才∣仓 O ║②出示谱例2,学生加入反复记号,并用较快速度练习。

2/4仓仓仓仓∣仓仓仓仓 :ll仓才∣仓 O ║7. 学生分三组,模拟拍击“急急风”。

(预设:合作时大锣容易记混字,教师提问帮助记忆。

)8.每组选一位学生合作展示。

9.请学生上台用乐器展示,台下的学生做动作配合。

(预设:由于急急风速度较快,学生容易打乱节奏,教师可以划拍并进行个体指导。

)(三)锣鼓经表现【环节目标】乐于参与京剧表现活动,形象感受锣鼓经特色,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说明】根据锣鼓经特点,设计综合性表现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