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大家一起玩Word版

3--大家一起玩Word版

3 大家一起玩主题目标1.感受游戏中规则的作用,能遵守游戏中的规则。

2.知道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明白规则对维护人们安全愉快生活的重要性。

3.能够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共同规则。

教材分析本主题包含“游戏怎么玩”“规则在生活中”“我们一起定班规”“我的班规我遵守”四个话题。

话题“游戏怎么玩”通过唤起儿童真实的生活体验让他们感受到规则的重要性,让他们自己制定规则是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明白什么是规则,促使他们更好地去遵守规则。

教材第13页的两幅图展现了儿童游戏中的情景:跳皮筋时,一个孩子踩了皮筋却耍赖皮说没踩;打乒乓球时因为没有秩序游戏玩不下去了。

“他们的游戏为什么玩不下去了?”这个问题使学生在探究原因时感到规则的重要性。

教材第14页的图表现了学生在玩耍时只有遵守规矩才能享受到游戏的乐趣。

教材第15页尝试着让学生共同制定游戏规则,教材上呈现了两种情景:下飞行棋和“钻山洞”,如果学生们对这两种游戏不熟悉或不感兴趣,还可以换其他游戏。

接下来学生可以制定自己喜欢的游戏的规则,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规则的重要性。

话题“规则在生活中”告诉学生,除了游戏有规则以外,社会生活中处处有规则。

教材第16页列举了这样几种规则:学校阅览室里的规则、交通秩序中的规则、运动场上的规则,这只是给学生提供的几个例子,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发现生活中的规则,知道规则能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有序。

话题“我们一起定班规”引导学生根据集体的需要针对班级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程序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

教材第17页的图表现了学校生活中这样的情景:学生发现图书角的书越来越少,有的书还“开了天窗”,于是建议制定班级图书角管理规定。

这是提示学生去寻找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制定规则来约束自己。

也是告诉学生:在集体中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当我们各自的需要发生冲突时,就要互相协商,定一个规则,这就是班规。

“图书角管理规定”是给学生提供的一个例子,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班上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

教材第18页的几幅图展现了班级中存在的其他几种不好的情况,让学生认识到班规是建立在班级需要的基础上的。

教师要注意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忌为完成教材要求,引导学生制定没有指向性、无法实施的班规。

话题“我的班规我遵守”让学生在辨析中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知道要自觉遵守规则。

教材第19页表现了这样一种情况:有些时候,明明知道规则要求,有的人却不能自觉遵守,如不把垃圾扔进废纸篓、拉树枝、上课偷玩玩具等,教材上表现了他们当时真实的心理,让学生自己去辨析,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教材第20页提示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自觉地遵守班规,通过讨论探讨遵守班规的方法,泡泡语引导学生讲述遵守规的故事,从中感受遵守班规能让我们的班级生活更有序、更愉悦。

活动建议一、游戏怎么玩活动目标1.感受游戏中规则的作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

2.游戏中能遵守规则,与伙伴快乐游戏。

活动准备1.教师需了解学生经常玩的各种游戏及游戏规则。

2.教师准备游戏活动所需道具和奖品。

活动过程活动一游戏要有规则1.游戏导入:“贴鼻子”游戏(1)在黑板上随手画几个大小不一的娃娃脸。

(2)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带上眼罩,请其中一位学生原地转三圈后宣布游戏开始。

(3)宣布获胜小组,颁发奖品。

2.讨论交流:(1)游戏结果你们满意吗?为什么?(2)这个游戏怎么玩,才能公平、合理。

3.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这些保证游戏玩得公平的条件,就是规则。

没有规则,游戏就进行不下去。

4.再玩游戏:按照刚才商量出的规则,再次玩“贴鼻子”游戏。

这次结果满意吗?为什么?5.教师总结:游戏要有规则,才能保证公平。

活动二游戏要守规则1.明确规则:出示“抢板凳”的游戏规则,指名读,明确该游戏的规则。

2.观看思考:一组学生玩“抢板凳游戏”的视频片段,因为不遵守规则,他们玩不下去了,大家都很不开心。

思考交流:为什么会这样?3.教师小结:有了规则不遵守,游戏同样玩不下去。

4.再次体验:选定一组学生玩抢板凳游戏,体验游戏一定要守规则,才能玩得开心。

活动三共同制定规则1.读话导入:有个游戏只有玩法,没有规则,怎么办?2.共同制定规则:教师出示游戏玩法,学生交流讨论,为该游戏制定规则。

3.试玩游戏:每组派一名学生参与,试玩游戏。

全班观察规则是否合理,参与者是否遵守规则。

游戏后可根据需要调整规则。

4.大家一起玩:全班一起玩该游戏,刚才参与游我的同学回到小组,担任小助手。

5.齐读儿歌:读教材第15页儿歌。

6.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咱们今天不仅玩了游戏,还明白了玩游戏时要有规则、守规则,没有规则时要共同制定规则。

希望同学们将这些收获运用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做一个会游戏、会守规则的孩子。

活动要求教师要提前设计好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并准备好道具,注意游戏的娱乐性和安全性。

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游戏和讨论之中。

活动拓展可以让学生写下自己喜欢的游戏规则,在小组里交流;也可以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规则,让游戏更优化;或者改编规则,创新游戏。

课下,学生可以一起试玩这些游戏,进一步验证规则的合理性。

二、规则在生活中活动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一些规则,形成规则意识。

2.知道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明白规则对维护人们安全愉快生活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有哪些规则。

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游戏中有规则,生活中哪些地方也有规则呢?2.阅读教材:出示教材第16页的三幅图,议一议:(1)阅览室里为什么要安静?(2)车辆为什么要按交通规则行驶?(3)裁判为什么要亮黄牌?3.全班交流:生活中,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规则,你发现了哪些规则?4.讨论辨析:生活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规则,假如没有规则会怎样?举例子说一说或演一演。

5.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

规则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保障了我们安全有秩序地生活。

活动要求课前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中的规则,可以采用抄写、绘画、拍照、录短视频等方法记录下来,课堂上交流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

活动拓展课后,可以鼓励学生再次走进生活,去观察生活中规则的遵守情况,思考背后的原因,和伙伴、家人商量改进方法,还可以给有关单位或部门提出建议书。

三、我们一起定班规活动目标1.了解制定规则的程序,尝试自己定班规,体会班规是建立在班级需要的基础上的。

2.能够自觉遵守学校、社会生活中的共同规则。

活动准备让学生注意观察,发现班集体中存在的问题。

活动过程1.导入:在集体中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

当我们各自的需要发生冲突时,就要相互协商,定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规则。

2.看图讨论:阅读教材第17页,说说图书角有哪些管理规定?为什么要有这些规定?制定规则时要注意什么?3.情境讨论:看教材第18页的三幅图,说说班上有这样的问题吗?如果不加以制止会怎样?还有没有其他影响班级生活的问题?4.了解方法:你们知道规则该如何制定吗?议一议。

5.制定班规:学生以教材第18页右下角“制定规则的程序”为范例,分组针对班上存在的某个问题制定规则。

6.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将本组制定的班规在全班交流,吸取各组的优点,制定全班共同遵守的规则。

7. 教师总结:规则的制定要大家协商,规则要简单明白、切实可行,这样才便于大家遵守。

活动要求这一活动一定要基于班级生活中有必要订立班规的方面,注意针对性和实效性。

依据学生班级生活的特点,来制定能付诸实施的班规是这部分活动的关键。

活动拓展可以将共同约定的班级规则制作到棋盘上,制作“班级文明棋”,通过讨论,确定哪些行为可以列入棋盘上的“奖励”,哪些行为要列入棋盘上的“惩罚”,让学生在试下棋,再完善,在游戏的过程中,讨论交流、总结提升,强化班级规则意识,使学生愿意自觉遵守班级规则。

四、我的班规我遵守活动目标1.进一步体会班规是建立在班级需要的基础上,形成规则意识。

2.能够自觉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共同规则。

活动准备注意观察,发现班集体中遵守班规和不遵守班规的现象。

活动过程1.情境导入:情境出示班级生活中守规则和不守规则的行为。

看看这些行为,你们喜欢哪种,不喜欢哪一种?为什么?2.教师小结:遵守规则不仅可以使班集体获得荣誉,更能让每一个人在班级生活中更安全、更愉快!遵守规则很重要。

3.谈话交流:规则是我们自己定的,大家都要遵守,可是有些时候我们明明知道规则要求,却没能自觉遵守,这是怎么回事呢?4.行为辨析:阅读教材第19页的三幅图,或者回顾之前出示的班级中不守规则的行为,说说自己的看法。

5.小组讨论: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方法能让我们自觉遵守班规?6.全班交流: (1) 把班规牢记在心。

(2) 向做得好的同学学习。

(3) 违反班规要有惩罚。

(4)轮流当值日生,负责监督提醒。

7.教师小结:定规则,更要守规则,我们要督促他人、督促自己,自觉遵守班规。

活动要求1.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个人行为与班级规则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对比中真实感受到班级规则可以保障我们在班中生活得更加愉悦。

2.教学时,交流班级中不遵守规则的反面事例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描述班级中不守规则的现象和行为,对事不对人,不要指名道姓地针对某位学生开批斗会。

活动拓展本活动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班级生活,如:平时留心观察、同学间互评、与其他班对比、学校大队部值日生检查反馈……从而唤起学生对班级里的责任感,主动关心班集体。

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意识到遵守规则是游戏顺利进行的前提,并意识到社会生活亦如此。

2.学生是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规则的重要性,并能自觉遵守。

3.学生是否积极参加了讨论和班规制定。

4.学生是否能遵守共同制定并通过的班规。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