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点观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师小结:观察景物时上看、下看、远看、近看,变换各种观察角度。
就像一个摄影师,一会把镜头摇远,一会把镜头拉近呈大特写,一会仰视、一会俯视,一会平视,这样文章才有动感。
比如:《答谢中书书》中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生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先是仰视,再是俯视,接着再平视,写景秩序井然,文章多了一丝灵动,少了呆板之感。
2.移步换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就是走动起来,变换远近距离,高低位置和各种视角,观察同一景物的不同侧面、局部,或者不同景物的各个方面,然后依次进行描写。
如《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渊明抓住渔人一路上走来看见的不同的景物,将我们一同带进了这个神秘仙境:世外桃源。
激发的读者的兴趣,避免了平铺直叙。
移步换景类的文章,我们通常在描写的时候采用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有由中心到四周,或由左至右、由上到下、由前至后等形式。
3.动用多种感官: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充分调动我们心灵的扫描器——眼、耳、口、鼻、肤等感官来体会眼前的景物,并赋予景物于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鲁迅先生的《社戏》中这样一段描写: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舍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
鲁迅善于调动多种感官来写,有嗅觉、视觉、听觉、触觉,使人身临其境。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4.时间变换观察:
一种景物,四时风情。
我们知道同一处的风景,时令不同,哪怕是朝暮不同,都会引起景色的变化,如泰山上日出前后的景色;北海春夏秋冬的景色是迥然不同、风情各异的。
我们可以以时间为顺序,按照时间的变换来观察景物,以时间作为景物变化的线索,观察景物的变化,可以写学生结合课文第210页,理解定点观察,然后再举出学过的课文里用定点观察的例句,如学生说不出,教师可提示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最后教师小结。
方法同上。
提示学生从朱自清的《春》里找出并分析。
出不同的味道。
5.正面、侧面,动静,虚实结合: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桃花源记》中多处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描写景物。
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
属于正面描写,“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是侧面描写。
正面侧面结合,更突出桃源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2)如《记承天诗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突出月光明亮,环境静谧,写的是静态美;“水中藻、荇交横”突出月色清丽淡雅,写的是动态美。
动静结合,写出了月色的不同的特点。
(3)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作者运用想象虚写和实写相结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副色彩艳丽,层次多样的春花图。
三、我归纳,我总结:
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1.抓住特点,巧用修辞。
描写景物要抓住特点,巧用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景物的特点。
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
2.调动多种感官,多角度感知景物的特点。
如果我们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描摹景物,那我们的文章就会生动得多。
著名作家余光中说过:“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味、有光。
”调动多种感官去体味,让景物呈现出丰富瑰丽的声、色、味、态;注意动态、静态的调和,实景(眼前之景)、虚景(联想想象之景)的互补;注意手法多样,兼顾正面与侧面等,多角度地描写景物。
3.选好观察点,有序写景。
观察和描写景物,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
随着观察点的变换,景致也有所变换,我们常常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景物。
4.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清代著名的画家和诗人郑板桥写过这样的诗句:“一枝一叶总关情”,强调的就是以情带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
”写景,不仅是作者对自然界景物的肉眼所见,更主要的是作者的心灵的感受。
流动着情感的文章才富有感染力。
比如《济南的冬天》,老舍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喜爱和赞美之情:“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
不能为写景而写景,写景是为了抒情达意。
方法同上。
学生归纳、总结;教师补充。
描写校园的一段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