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芩水浸软化时为什么发绿

黄芩水浸软化时为什么发绿

黄芩水浸软化时为什么发绿?若防止发绿可采用什么方法炮制?答:黄芩遇水发绿是因为黄芩中的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被黄芩中所含的黄芩酶酶解产生黄芩素和汉黄芩素两种苷元,这两种苷元为邻位三羟基的黄酮,易被空气中的氧氧化而转变成为绿色,因而黄芩变绿说明苷已被酶解,为防止酶解,黄芩原药材可采用蒸、沸水煮等加热杀酶的方法炮制,以达到杀酶保苷的目的。

黄芩“杀酶保苷”的操作过程中操作不当,把水烧干了,饮片被烧焦烧糊。

孰不知黄芩苷含量随加热时间增加和加热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如此随意操作,黄岑的有效成分黄芩苷可能荡然无存。

2.试述半夏的炮制方法和炮制作用?答:半夏的炮制品有清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生半夏一般只外用,不内服。

①生半夏:取半夏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②清半夏:取上述净半夏,以8%明矾水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每100kg半夏用白矾20kg;③姜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档,以清水浸漂至内无干心时,加入生姜汁,白矾共煮透取出,晾半干后切薄片,干燥;④法半夏:同姜半夏的浸漂炮制至内无干心时,取出加入石灰、甘草液浸泡,每日搅拌1~2次,保持PH值12以上,至口尝微有麻舌感,切面黄色均匀,取出,洗净,阴干。

每100kg半夏用生石灰10kg,甘草15kg煎汁趁热加入生石灰化开。

炮制作用:生半夏性温味辛有毒,一般多外用,用于蛇虫螯痛,痈肿,痰核。

清半夏:降低毒性和刺激性,长于化痰,多用于痰多喘咳,痰饮眩悸;姜半夏:降低毒性和刺激性,增强降逆止呕作用,多用于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等;法半夏:降低毒性和刺激性,主要用于中成药中,以燥湿化痰和中为主要功效。

第十二章蒸、煮、火单法单选题1.制首乌泻下作用减弱的原因是 EA.游离蒽醌含量减少 B.卵磷脂含量减少 C.糖的含量减少 D.二苯乙烯含量减少 E.结合型蒽醌含量减少2.制首乌补益作用增强是因为 DA.结合型蒽醌含量增高B.游离蒽醌含量增高C.总蒽醌含量增高 D.卵磷脂和糖的含量增高E.二苯乙烯含量增高3.冷浸软化黄芩可使黄芩中的有效成分变成 EA.黄芩苷 B.汉黄芩苷 C.黄芩素 D.汉黄芩素 E.醌类物质4.酒蒸女贞子的作用是 BA.滋阴润燥 B.增强补肝肾 C.酸涩收敛 D.滋阴补血 E.引药上行,清上焦热5.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功能的地黄炮制品是 CA.鲜地黄 B.生地黄 C.熟地黄 D.生地炭 E.熟地炭6.地黄蒸制后单糖含量 DA.出现 B.减少 C.不变 D.增加 E.消失7.蒸黄精的作用是 AA.除去麻味,增强补脾润肺益肾 B.除去麻味,使之补而不腻C.补肾涩精,固精缩尿 D.增强补肾助阳 E.滋阴补血8.生晒参在下列哪方面的作用比红参强 EA.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能力 B.增强心脏收缩幅度C.增强动物动情期 D.抗肝毒活性 E.抗疲劳和促进小鼠体重生长9.酒苁蓉的作用是 CA.敛阴止汗 B.补肾止浊 C.补肾助阳 D.固精缩尿 E.滋阴补血10.酒蒸五味子的作用是 CA.敛肺止咳 B.酸涩收敛 C.益肾固精 D.滋补肝肾 E.补气生精11.麻黄炮制的目的是 DA.增强疗效 B.改变药性 C.缓和药性 D.降低毒性 E.洁净药物12.川乌炮制的最佳方法是 AA.清水煮 B.豆腐煮 C.甘草煮 D.醋煮 E.甘草、双花煮13.川乌炮制去毒的原理是 BA.使乌头碱溶于水 B.使乌头碱水解 C.使总生物碱含量降低 D.乌头碱被破坏 E.使乌头碱含量降低14.炮附片的作用是 CA.回阳救逆 B.散寒止痛 C.温肾暖脾 D.祛风除湿 E.温经止痛15.下列哪项不是苦杏仁的炮制目的 CA.破坏酶,保存苷 B.保存药效,利于贮藏C.利于粉碎和制剂D.去小毒,保证用药安全 E.去皮,利于有效成分煎出多项选择题1.制首乌的炮制原理是 D B EA.游离蒽醌含量减少 B.结合型蒽醌含量减少C.毒性成分减少 D.还原糖含量增高E.卵磷脂含量增高2.蒸法软化黄芩的优点是 A B C D EA.避免黄芩饮片色变绿 B.利于软化切片C.破坏酶保存苷 D.保持饮片色黄E.避免黄芩苷的流失3.熟地黄具有的作用是 C EA.清热凉血 B.凉血止血C.滋阴补血 D.补血止血E.益精填髓4.熟地黄中单糖含量增高的原因 ABDEA.多糖分解 B.低聚糖分解C.三糖苷水解 D.双糖苷水解E.单糖苷水解5.五味子不同炮制品的作用是 ABDA.生五味子敛肺止咳 B.醋五味子增强酸涩收敛C.醋五味子增强入肝经止痛 D.酒五味子增强益肾固精E.酒五味子引药上行清上焦之热6.下列常用酒蒸的药物有 ABCDEA.女贞子 B.山茱萸 C.肉丛蓉 D.黄精 E.熟地7.红参主含的人参皂苷有 ABCDA. Rg2 B. Rg3 C. Rh1 D. Rh2 E. Ra28.在药理作用方面,生晒参强于红参的作用包括 CDEA.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能力 B.对循环系统的作用强度C.降低血压作用 D.抗疲劳作用E.促进小鼠体重增长作用净选与切制第一节净选净选指中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前,均应选取规定的药用部分,除去非药用部分、杂质及霉变品、虫蛀品等,使其达到药用的净度标准。

1.清除杂质的方法有四种:挑选、筛选、风选、水选等。

X型题。

2.分离和清除非药用部位:首先搞清要分离不同药用部位的有——莲子心(胚芽)清心火,莲子肉补脾涩精;麻黄根止汗,麻黄草质茎发汗;如白扁豆分离种皮和种仁。

白首乌、苦楝根、雷公藤的外皮有毒副作用也应除去。

毛能刺激咽喉引起咳嗽,故应除去以消除副作用。

去毛方法有鹿茸燎去毛茸;枇杷叶、石韦刷去毛;骨碎补、狗脊、马钱子用砂炒法烫去毛;金樱子挖净毛和核;香附撞去毛。

B型题。

其他操作多为去除非药用部位,以洁净药物,调配时剂量准确。

要知道应去除的部位及适用的药物,以备选择。

如用茎部分的药物一般须除去主根、支根、须根等,例石斛、芦根、藕节等。

用根部的药物往往须除去残茎,如龙胆、丹参、威灵仙、防风。

牡丹皮、地骨皮、巴戟天、五加皮应去木质心。

乌梅、山楂,山茱萸等去核取肉。

枳壳去瓤。

3.其他加工应了解方法及适用药物。

碾捣:如矿物药自然铜、赭石、龙骨、阳起石,动物甲壳龟甲、牡蛎、瓦楞子,植物药芥子、韭菜子、木鳖子等。

制绒:如麻黄制绒,艾叶制绒。

拌衣:如朱砂拌茯神、茯苓、远志,以增强宁心安神作用。

青黛拌灯心草有清热凉肝的作用。

第二节切制饮片切制是中药炮制的工序之一,是将净选后的药物进行软化,切成一定规格的片、丝、块、段等。

其目的有:便于有效成分煎出,提高煎药质量,利于炮炙,利于调配和贮存,利于制剂,便于鉴别。

X型题。

1.切制前的水处理有淋法、淘洗法、泡法、漂法和润法。

X型题。

各种方法适用的范围及其药物多见于B型题和X型题。

如淋法,多适应于气味芳香质地疏松的全草类、叶类、果皮类等有效成分易随水流失的药材,有薄荷、荆芥、佩兰、枇杷叶、陈皮、甘草等。

淘洗法多适用于质地松软、水分易渗入及有效成分易溶于水的药材,有五加皮、白鲜皮、南沙参、防风、龙胆等。

泡法多适用于质地坚硬,水分较难渗入的药材,有萆解、天花粉、木香、乌药、三棱等。

漂法多适用于毒性药材、用盐腌制过的药物及具腥臭异常气味的药材,有川乌、天南星、肉苁蓉、昆布,紫河车、人中白等。

润法多适用于质地坚硬、短时间外部水分不易渗透组织内部,达到内外湿度一致,利于切制的药物,有三棱、槟榔、郁金等。

检查其软化程度的方法有弯曲法、指掐法、穿刺法、手捏法。

X型题。

2.饮片类型及切制方法多出A、B、X型题,应注意饮片的类型、规格及适用药物的对应。

极薄片:厚度为0.5mm以下,适宜木质类及动物角质类药材,如羚羊角、鹿角、苏木等。

薄片:厚度为1~2mm,适宜质地致密、坚实、切薄片不易破碎的药材,如白芍、乌药、三棱、天麻等。

厚片:厚度为2~4mm,适宜质地松泡、粘性大、切薄片易破碎的药材,如茯苓、山药、天花粉、泽泻、升麻、大黄等。

斜片、直片均属于厚片的范畴。

丝:有细丝(2~3mm),宽丝(5~10mm)。

适宜皮类、叶类和较薄果皮药材。

切细丝的如黄柏、厚朴、桑白皮、切宽丝的如荷叶、枇杷叶。

段(咀、节):长为10~15mm,长段称节,短段称咀,适宜全草类和形态细长,内含成分易于煎出的药材。

如薄荷、荆芥。

饮片的切制方法:镑片多用于动物角类,如羚羊角、水牛角;刨片多用于木质类药材,如檀香;锉法多用于羚羊角、水牛角等习惯用粉末的药材;劈,多用于木质类药材及动物骨骼,如降香、松节等。

第三节饮片的干燥干燥包括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

人工干燥是利用各种干燥设备对饮片进行干燥,一般药物以不超过80℃为宜。

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物以不超过50℃为宜。

第四节饮片的包装一般为0.5kg,1kg小包装,再装入硬纸箱(大包装)中,并在大、小包装上均按规定注明品名、数量、生产批号、厂名等。

清炒法--中药炮制学(第五讲)炒法分为清炒法和加辅料(固体辅料)炒法两大类。

每类又包括数种操作方法。

清炒法包括炒黄、炒焦、炒炭;加辅料炒法包括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及滑石粉炒。

一般说来,炒黄多用文火,但王不留行、苍耳子、山楂用中火;炒焦多用中火;炒炭多用武火,但蒲黄用中火。

加辅料炒多用中火或武火,其中砂炒用武火。

炒法分手工炒和机器炒两种,机器炒常用平锅式炒药机和滚筒式炒药机。

一、清炒法的操作方法:清炒法包括炒黄、炒焦、炒炭3种不同的火候要求,炒黄(包括炒爆)是将净选或切制后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稍深,或发泡鼓起,或爆裂,并透出药物固有气味,如牛蒡子、芥子、王不留行、酸枣仁、槐花等。

芥子炒黄散出香辣气。

王不留行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

炒焦是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并具有焦香气味,如山楂、栀子、槟榔等。

炒炭是指将净选或切制后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黑色,内部呈焦黄色或焦褐色。

炒炭要求存性,“存性”是指炒炭后药物只能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

未炭化部分应保存药物的固有气味;花、叶、草等炒炭后仍可清晰辩别药物原形,如槐花、菊花、荆芥、大蓟等。

蒲黄用中火炒至棕褐色。

荆芥武火炒至表面黑褐色。

二、清炒的目的有:1.增强疗效种子果实类药物均可通过炒黄,使其果皮、种皮爆裂,易于煎出有效物质,如紫苏子、芥子、决明子等;炒黄可杀酶保苷的有槐米、芥子、牛蒡子、杏仁等;谷芽、麦芽、山楂炒后产生焦香气,可增强健脾消食作用。

2.降低毒性或消除副作用如苍耳子炒黄降低毒性;牵牛子炒后可缓和峻烈作用,莱菔子、瓜蒌仁等生品有闷臭气,易致恶心或呕吐,炒后气香,可纠此弊。

3.缓和或改变药性有些药物作用峻烈,炒后药性缓和,免伤正气,如葶苈子、郁李仁、川楝子等;牛蒡子炒黄缓和寒滑之性;芥子缓和辛散走窜之性;有些药物炒后药性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以适应临床的需要,如干姜偏燥,长于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