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司法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和谐与心理健康现状

司法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和谐与心理健康现状

收稿日期:2012-06-10作者简介:李亮亮(1987 ),男,黑龙江明水人,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公共关系与组织形象设计。

董杨叶(1988 ),男,四川人,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管理心理学。

2012年10月第31卷第10期绵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Oct.2012Vol.31No.10司法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和谐与心理健康现状李亮亮,董杨叶(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重庆北碚400715)摘要:在随机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和谐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唐山市某区300名司法机构工作人员进行测查,运用SPSS 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多元回归方法确定影响司法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健康和心理和谐的因素。

司法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和谐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全国均值,心理和谐与心理健康状况呈显著负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抑郁、敌对、工资待遇、偏执、精神病性、工作任务、工作压力。

司法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和谐和心理健康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司法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和谐;心理健康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12x (2012)10-0118-05司法机构工作人员的心理和谐和心理健康是目前心理健康研究中一个新的领域[1]。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改革的日益深入,现代社会已向司法机构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

司法机构工作人员的心理和谐和心理健康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2]。

心理和谐是个体在处理自我、家庭、人际和社会问题过程中的主观体验和总体感受。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个体对生活、工作、个性特征、情绪情感等的感受或体验,即自我状态;(2)个体对家庭生活中的氛围和成员之间关系的感受和评价,即家庭氛围;(3)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对他人的认知和评价,即人际关系;(4)个体对社会现象的评价,即社会态度。

心理和谐是基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实际国情所提出的全新概念,它除了强调个体对自己的主观体验和评价之外,还强调个体对人际关系及社会态度等外部环境的感受和评价。

因而心理和谐的内涵更加丰富,能够更加全面、综合地反映个体的心态和感受[3]。

司法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惩治犯罪、调处纠纷、实现正义、维护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职能的实现,但目前司法机构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却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关注。

尽管之前的研究对司法机构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有所涉及,但并未从心理和谐角度加以研究。

本文研究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司法机构工作人员的心理和谐与心理健康加以测量,以期为改善司法机构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提供新的思路。

一、对象与方法(一)对象选取了唐山市司法机构工作人员300名,基本涵盖了公安、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其中包括暂不在编、办事员、科员、副科、正科、副处等类别,经过调查,年龄基本平均分布在各个阶段,满足作为司法机构工作人员的样本条件。

其中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74份,剔除无效问卷16份,共回收有效问卷258份,有效率94.2%。

司法机构工作人员的构成情况见表1。

表1司法机构工作人员的构成情况(含前不含后)5年以下5-10年10-15年15-20年20-25年25-30年30年以上男4436205438202女1464128(二)方法自编若干与司法机构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相关的题项以了解他们目前的工作状态,主要测试维度为性别、年龄、工作年限等基本资料与工资待遇、工作压力、工作任务等主观感受。

如“我会因为工作中工作对象的不配合而感到头痛”、“我会为解决困难的案件(任务)而感到开心”、“节假日要值班、值班很晚不能陪家人让我沮丧”等,采用Likert5点计分(1“完全符合” 5“完全不符合”)。

经检验,本问卷的克朗巴赫α系数为0.83,具有一定的信度与效度。

对司法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和谐水平的测量,采用任孝鹏等人编制的心理和谐量表测量[4]。

共44个条目,包括自我状态、家庭氛围、人际关系和社会态度四个维度,量表总平均分反映了个体的心理和谐状况。

采用Likert5点自评量表(1“非常不满意” 5“非常满意”)。

相关研究表明心理和谐状态测量工具满足心理测量学的信度要求,用该工具测量所得到的结果稳定、可信。

以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SCL-90)测量司法机构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该量表包括9个症状因子,共90个题目,每题采用5点评分,症状从无到严重分别评为1 5分,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明显,心理健康状况越差[5]。

对录入的数据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一)司法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和谐总体状况采用单样本t检验,结果如图所示(见表2),司法机构工作人员的心理和谐平均分为3.40,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心理和谐的4个成分中,“家庭氛围”平均分最高为3.67分;“自我状态”平均分最低,为3.29分。

与全国调查结果进行差异性比较发现,司法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和谐的四个维度均极其显著地低于全国调查状况。

结果说明本样本所显示的司法机构工作人员的心理和谐状况不容乐观。

表2司法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和谐总体状况统计表(n=258)维度样本平均数样本标准差全国常模水平t值及显著性自我状态3.29ʃ0.523.55-7.82**人际关系3.41ʃ0.563.59-5.10**家庭氛围3.67ʃ0.814.02-6.90**社会态度3.36ʃ0.523.67-9.59**心理和谐3.40ʃ0.513.72-10.10**全国状况为2008年对全国4475名正常人调查结果:**p<0.01,*p<0.05(二)司法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对司法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进行单样本t检验分析(见表3),结果显示,司法机构工作人员总症状指数为1.62,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以外(人际关系敏感与全国平均水平差异不显著),其他因子均极其显著高于全国常模,说明被调查司法机构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水平,与之前司法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和谐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结论也互相印证。

表3司法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的比较(n=258)维度样本平均数ʃ标准差全国常模平均数ʃ标准差t值及显著性躯体化1.59ʃ0.541.33ʃ0.877.83**强迫症状1.74ʃ0.541.65ʃ0.582.76**人际关系敏感1.67ʃ0.491.65ʃ0.510.602抑郁1.61ʃ0.551.50ʃ0.593.24**焦虑1.61ʃ0.551.39ʃ0.436.42**敌对1.60ʃ0.561.48ʃ0.553.42**恐怖1.53ʃ0.601.23ʃ0.418.06**偏执1.56ʃ0.521.43ʃ0.574.13**精神病性1.63ʃ0.501.29ʃ0.4211.08**总症状指数1.62ʃ0.491.44ʃ0.436.02**全国常模为1986年对全国13个地区1388名正常人调查结果:**P<0.01,*P<0.05(三)司法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和谐与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分别以心理和谐各维度、心理和谐总分和总症状指数为因变量,采用向后筛选策略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确定影响心理和谐和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

共线性诊断显示各个自变量间均没有出现明显共线性。

表4-1 表4-6的结果表明:以“自我状态”为因变量,工资待遇、工作压力、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等变量入选后,累计解释量达到了36%;以“人际关系”为因变量,工资待遇、工作任务、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变量入选后,累计解释量达到了40.7%;以“家庭氛围”为因变量,工资待遇、强迫症状、抑郁、敌对、偏执等变量入选后,累计解释量达到了44.5%;以“社会态度”为因变量,工资待遇、强迫症状、抑郁、精神病性等变量入选后,累计解释量达到了32.6%;以“心理和谐”总分为因变量,工资待遇、强迫症状、抑郁、偏执等变量入选后,累计解释量达到了43.9%;以“总症状指数”为因变量,工作压力、工作任务、自我状态、家庭氛围、社会态度等变量入选后,累计解释量达到了53.7%。

表4-1司法机构工作人员自我状态的回归分析(n=258)因变量入选自变量βT值R R2ΔR2F值自我状态工资待遇0.083.76**工作压力-0.03-3.31**抑郁-0.33-2.86**敌对0.252.57*恐怖-0.14-1.70偏执-0.26-2.69**模型值0.610.370.3624.89**表4-2司法机构工作人员人际关系的回归分析(n=258)因变量入选自变量βT值R R2ΔR2F值人际关系工资待遇0.146.90**工作任务-0.02-1.77抑郁-0.25-2.06*敌对0.222.32*偏执-0.23-2.17*精神病性-0.24-1.97*模型值0.650.420.4130.20**表4-3司法机构工作人员家庭氛围的回归分析(n=258)因变量入选自变量βT值R R2ΔR2F值家庭氛围工资待遇0.124.09**强迫症状0.443.46**抑郁-0.60-3.59**敌对-0.33-2.40*偏执-0.40-2.83**模型值0.670.460.4541.95**表4-4司法机构工作人员社会态度的回归分析(n=258)因变量入选自变量βT值R R2ΔR2F值社会态度工资待遇0.136.52**强迫症状0.343.91**抑郁-0.42-3.76**精神病性-0.28-2.43*模型值0.580.340.3331.89**表4-5司法机关构工作人员心理和谐的回归分析(n=258)因变量入选自变量βT值R R2ΔR2F值心理和谐工资待遇0.116.29**强迫症状0.202.63**抑郁-0.47-4.64**偏执-0.24-2.83**模型值0.670.450.4450.93**表4-6司法机构工作人员总症状指数的回归分析(n=258)因变量入选自变量βT值R R2ΔR2F值总症状指数工作压力-0.04-4.33**工作任务0.078.77**自我状态-0.23-3.53**家庭氛围-0.27-6.93**社会态度0.182.43*模型值0.740.550.5460.23**根据各变量关系的标准回归系数做出的标准化解,如图1-1、1-2所示。

从中可以看出对工资待遇越满意、工作压力越小、抑郁得分越低、敌对得分越高、恐怖得分越低、偏执得分越低的司法机构工作人员的自我状态越好;对工资待遇越满意、对工作任务越消极、抑郁得分越低、敌对得分越高、偏执得分越低、精神病性得分越低则司法机构工作人员的人际关系越好;对工资待遇越满意、强迫症状得分越高、抑郁得分越低、敌对得分越低、偏执得分越低则司法机构工作人员的家庭氛围越好;对工资待遇越满意、强迫症状得分越高、抑郁得分越低、偏执得分越低则司法机构工作人员的社会态度越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