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学习现状调查实践教学报告

大学生学习现状调查实践教学报告

南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学生姓名所在院系电气工程专业自动化学号1212011080指导教师李佳南通大学政治学院2013年5月2日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要求与说明一、活动目的与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和任务是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热情和能力,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加深对课堂教学中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践考察和调研中培养和巩固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增强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自觉性,锻炼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任务与要求1、参加对象:大一、大二学生。

2、活动时间:根据各课程授课计划,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

3、活动内容:活动要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突出课程教学重点,体现课程教学的目的、要求,注意结合同学自身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

4、活动形式:可参加各课程所在教研室集体组织或指导教师自行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经指导教师同意后,也可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自行组织社会调查,或参与由校团委、学工处组织开展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纪律。

5、报告要求:实践活动结束后,每个学生都必须独立完成一份不少于3000字的实践报告,报告内容观点正确,逻辑严密,能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对某些社会现实问题进行剖析,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和现实意义。

报告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交给指导教师,严禁抄袭或剽窃,否则实践活动成绩为零。

三、指导教师职责与工作1、各课程所在教研室负责确定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原则上由任课教师担任,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聘请团委、学工处的教师或校外辅导员担任指导教师。

2、指导教师负责对实践活动的选题、活动过程和报告撰写给予必要的组织和指导,并对学生实践报告进行认真批改,评定成绩,并计入课程学习总分。

一、社会实践选题与方案设计二、社会实践报告鉴定报告正文关于大学生学习生活情况调查报告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特意组织了此次调查活动。

让大家全面客观地做出选择,真实地反映大学生当前的生活学习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相关组织团体指定相关的管理措施提供有利的参考,以及能让自己或是其他同学们更加明确自己发展方向和人生目标,促进同学们改善不好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具体情况如下:一、调查目的: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二、调查对象:全日制本科在校大学生三、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随机调查,还有通过与学生访谈、深入学生所在系了解情况等方式。

四、调查时间:2013年4月——2013年5月五、调查内容:1. 大学生总体自我定位2. 目前面临的苦恼和压力3. 专业知识认识度4. 对所学专业的态度5. 是否逃课6. 不上课原因分析7. 每天玩游戏时间8. 对于逃课态度9. 上自习时间10. 上自习的原因11.听课情况12.记笔记情况13.影响学习效率的因14.学习情况定位15.学习成绩好坏16.是否有改变现状的想法及方案17.大学中各方面重要性排序18.对学校的满意度六、调查结果:本人就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如下:存在问题:一、现代大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原因分析:上大学的目标实现了,下一个目标是什么?目标困扰着大学生,没有现实、可行、明确的目标是一些大学生感到茫然的最主要原因。

没有使命感的人生是彷徨的人生,可惜很多人都没能走出这份彷徨。

进入大学后,许多同学在心理上都开始解放,开始做以前想做但没有时间做的事情,这样意志慢慢被时光所消磨,精神也慢慢被侵蚀。

而今天的大学,就业率似乎已成了一条生命线,专业的设置、招生都已唯市场需求是从,有的高职院校甚至成了企业的岗前培训,从招生到就业一开始就与企业捆绑一起;而一些理工科院校,对学生过早地专业定向,人文类的课程很少开设。

不少学生还在懵懂当中就进入了自己可能一辈子都不喜欢的专业,结果在痛苦中学习,甚至放弃学习,不再有学习动力。

总有人这样说:“我的心里除了看书这个所谓的学习外,再也没有其他的任何东西了。

周围发生的一切,我都当是不知道,心想:反正也不关我的事。

也许学习才是我最重要的。

但是我总觉得缺少什么,我也不知道我存在的价值是什么?”由于高校的扩招,更由于传统的认为“大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理念的影响,很多高校在课程的设置,尤其是教师教学方式上,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与学生个人感受的联系,总之,大学的课堂上依然缺少人文精神的阳光。

因此,学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这些,学这些以后有什么用,所以很多人就这样没有了学习目标,在迷茫中懈怠了。

二、现代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方案原因分析进入大学后没有及时确定学习目标,心理落差大。

进入大学前以考入理想大学为唯一的学习目标,缺乏长远目标,因此,虽然学习动机非常强烈,但却属于狭隘的近景性学习动机。

很多同学一旦考上大学,实现近景目标,就进入了“动力真空带”,出现厌学情绪。

此外,进入大学前由于繁重的学业负担,没有时间和精力培养自己的特长和业余爱好,进入大学后,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多,于是就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锻炼自己在其它方面的兴趣爱好,从而对学习失去了应有的兴趣。

大学前后学习模式的巨大差异,部分学生学习适应困难。

大学前后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差别,入大学前的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习活动相对比较被动且有章可循;而大学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对学习的兴趣,要求学生具有独力思考和研究学习的自觉性。

大学里课程门类多、课时多,教师讲课又不拘泥于一本教材。

这样一来,对于依旧沿着中学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进行学习的学生便产生了学习适应困难。

此外,大学教师与学生课后对话少,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答,致使疑难问题越来越多,部分学生无法听懂授课内容而产生苦恼,对学习失去信心。

专业思想动摇,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失去信心。

学生在入校前,填报志愿非常茫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就读的专业并非自己所选择的理想志愿,对所学专业、发展目标、就业前景等了解甚少或者一无所知,更谈不上热爱自己的专业和学习了,所以在学习上常显茫然和被动。

学生所读的专业是否为自己感兴趣,对学生在校时的学习状况影响较大:凡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由自己选择专业或由父母提出参考并指导其选择专业的学生,进人高校后绝大多数学生都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能严格要求自己,不放松学习,认真努力学习各门功课,往往能取得好的成绩;而由父母做主,或经学校调剂的学生,进校后其学习成绩一般较差。

就业的困扰。

在社会需求与往年基本持平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严峻。

面对这一现状,新时期大学生就业的困扰越来越突出。

有调查显示,部分大学生比较普遍地认为自己在大学中并没有掌握实用的知识,埋怨学校没有教会他们更多适应市场所需要的技巧和能力,因此极易产生茫然、不知所措的消极情绪。

就学习目的这一项问题来说,40%的同学选择实现自我价值,25%同学选择为提高就业竞争能力,20%同学选择为不辜负亲友期望,10%的同学选择为荣誉或奖励,只有5%的同学选择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有82.35%的同学觉得大学学习是一件不讨厌但是不得不做的事情,且超过一半的同学觉得自己现在的学习积极性不如自己中学时期;而且在大学,提前预习似乎已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极少的同学有经常预习课本的习惯;对于考试,很多同学都少了高考前的激情,52.94%的同学选择临阵磨枪紧急备考,还有近30%的态度则是及格就好抓重点复习。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同学们读大学的意愿和目的都是好的,但是对待学习的态度却是消极胜过积极的,难免显得眼高手低;而同学们对学习目的的选择,或许是人的本性使然,因为当今社会的发展速度之快,竞争程度之激烈,都不得不让人想要更进一步地提高自己个方面的素质,以表明自己的价值。

3、课余生活:同学们对课余生活的选择从多到少分别为上网聊天玩游戏、睡觉、看书、运动、做兼职、逛街和参加社团活动;经常做兼职的同学只占11.76%;且80%以上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课余生活较枯燥,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由此可以看出,现在大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都没有得到妥善的安排。

如果只是一味的空闲,不仅是浪费时间,而且会造成惰性增长的后果,不利于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

大学生活是有着大把大把的空闲时间的,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而不至于造成浪费时间虚度光阴,则是许多同学都面临的问题。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同学们“从中学紧张的学习中解放出来”的思想严重;个人独立性欠佳,生活习惯不好,欠缺计划和目的;学校课程时间安排的不合理等等。

4、其他:有关假期,相对于在校时间,同学们对假期的态度更显积极,学习备考、外出旅游、社会实践三个选项分别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同学选择,只有少数同学在假期是无所事事的。

这算是个较好的现象,但是问题在于,同样是空闲的时间,为什么在校时的态度比假期的态度要消极许多呢?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寒暑假事长假,时间是大块大块的,有利于做长期的安排;二是在校期间同学们的心里的负担相对重些,记挂着学业,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处理等让在校期间的生活的心理负担更重。

有关谈恋爱,58.82%的同学认为学习是首要,35.29%的同学认为恋爱学习同等重要,5.88%的同学认为恋爱比学习重要。

这个问题或许难以说明什么,因为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价值取向,那么选择自然不同。

但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同学在感情方面是青涩的,这一点可以从第21项选择看出,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自己谈恋爱是受学校风气的影响,因而学校应该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对同学进行正确地引导。

有关前途,仅有11.76%的同学选择了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58.82%的同学选择船到桥头自然直,29.41%的同学选择前途堪忧迷惘不知所措。

童年时期谈及前途,那是一件充满童趣和想象力的美好的事,但长大了,谈及前途,却是沉重的,有些许身不由己的感觉。

这与个人性格、所学专业、社会背景等各方面都有着很大关系。

七、调查体会: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当今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存在着各方各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在各个方面阻碍着同学们的全面发展。

对此,本人特提出以下几点看法和建议:1、就个人而言:要有目的地生活,大学是个小社会,因而大学生活不如中学生活那般简单,而是纷繁复杂的,有一个生活学习的目的,可以促进个人的进步,并在有着大把空闲时间的大学生活中有所得。

要有计划地生活学习,有一个好的计划是成功地第一步,无论是在时间还是金钱上,合理的计划都能使自己觉得更加充实而不浪费。

将好的目的和计划结合起来则是每个成功者必要的条件。

要有好的习惯,习惯不是来源于一朝一夕,而来源于长期的培养,好的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施计划,而更多的是,好的习惯是我们今后生活的巨大财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