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斯大林格勒战役胜败启示录-闵昌运

斯大林格勒战役胜败启示录-闵昌运

宁波大学答题纸(2012 —2013 学年第1 学期)课号:课程名称:战争简史改卷教师:学号:8 姓名:闵昌运得分: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胜败启示录闵昌运(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摘要:1941年底德军兵败莫斯科城下,为重新夺回战略主动权,1942年7月,德军集中大量兵力在西南战线发动攻势,进攻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奋起反击。

双方军队在斯大林格勒进行了长达六个半月的残酷激烈的大决战,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战役以苏联军民的胜利告终。

苏联军民之所以赢得胜利归功于:1苏联军民的顽强抗争永不屈服,2苏联强大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3异常寒冷的天气和苏联落后的交通。

德军失败的原因是:1战略企图与实力相脱节,兵力部属分散,2集中的进攻遭遇集中的防御,3后勤供应困难,人力物力资源不足。

关键词:第二次世界大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德国正文:1941年6月22日凌晨,希特勒撕毁苏德互补侵犯条约,德军实行代号为“巴巴罗萨”的侵略计划,出动190个师,3700辆坦克,5000架飞机,军分三路以闪电战的方式向苏联发动大规模进攻。

战争初期,德军由于准备充分,蓄谋已久,实力雄厚,装备精良,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轻易撕毁苏军防线,深入苏联境内达600公里。

苏联由于对战争估计不足,遭受重大损失。

大片领土沦陷,苏军有数百万军队伤亡并有近300万军队被俘。

德军剑指莫斯科并于1941年底攻到莫斯科城下。

由于苏联军队的顽强抵抗以及源源不断的后备军力的投入战场,再加上当时莫斯科的严寒天气,最终将德军战车阻挡在莫斯科城外,苏军随后发动了大规模反击,收复大片失地并歼灭大量德军。

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第一次遭到重大战略性失败!纳粹德国企图快速征服苏联计划破产,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削弱了德军的士气并极大鼓舞了苏联军民抗击德军的信心!德军在莫斯科会战中失败后,被迫放弃全面进攻,于1942年夏在苏德战场南翼实施重点进攻,企图攻占高加索油田和斯大林格勒,切断苏联的战略补给线。

1942年5月,由于苏军铁木辛哥元帅发动的拙劣攻势,使得德军在哈尔科夫战役中挫败苏军的进攻并歼灭俘虏了25万红军,其中大部分是预备军。

这使得当德军发动攻势时,局势变得豁然开朗,苏联人无法阻挡德军向南涌进的狂潮。

1942年7月23日,德军攻势进入高潮,进展之顺利甚至出乎德军自己的预料。

当时苏军正在南部战线全面后撤,一路迅速向东撤到斯大林格勒,另一路向南退守顿河下游把守高加索油田。

德军于是兵分两路,分为A集团军和B集团军。

A集团军负责进攻高加索地区,B集团军主要由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组成,任务是直取斯大林格勒,消灭集结在那里的敌人部队,占领这座城市并切断顿河与伏尔加河之间的交通。

于是闻名中外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正式打响!斯大林个格勒战役历时6个半月,交战双方投入了数百万的军队以及大量坦克飞机火炮,它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战役最终以苏联军民的胜利告终!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下面仅就此次战役中苏联取胜的因素以及德军失败的原因作些探讨。

一、苏联取胜的因素1苏联军民的顽强抗争永不屈服德国的入侵给苏联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德军深入苏联腹地,苏联大片领土丧失,家园被毁,大量苏军伤亡或者被俘,整个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

但是英勇顽强的苏联军民未被德军的侵略所征服,他们在忍受极为惨重的代价下依然坚持抗争。

斯大林曾经说过一句话:“除了苏联,没有任何一个别的国家可以丧失这么多的领土而仍然能够继续坚持战争。

”在莫斯科保卫战期间,战争最危险的时候,苏联政府机关已经撤退到后方,但斯大林仍然留在莫斯科,表明了坚决抗击的斗志。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在红军节节败退、动辄数十万人马遭受全歼的艰难日子里,斯大林以最高统帅的名义发过一道极其严厉的命令:要求各部队无条件地扼守所占阵地,绝不后撤。

领袖的抗争意志感染着每一位苏军士兵。

一步也不能后退!这应该是我们当前的主要口号。

必须顽强地坚守每一个阵地,坚守每一寸苏联领土,尽最大力量去保卫它,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

斯大林格勒战役最为残酷的时候,苏联军民面对大火、破坏、废墟和狂轰滥炸,没有绝望,没有屈服,他们向法西斯侵略者显示了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保持平静而不惊慌失措。

顽强的斗争着,坚持着,静静地积蓄力量,等待着反攻的那一天。

正是苏联军民的顽强抗争永不屈服,使得他们坚持到了战争的最后,歼灭侵略者并取得了胜利!2苏联强大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战争初期,苏联遭受到巨大的损失,但经过一年的战争以及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德军也损失了大部分的兵力和装备。

尽管苏联军队损失巨大,但其人力的储备却远比德国人庞大。

斯大林格勒战役地区位置靠东,所以也就比较容易接受从东方来的援助,这对该城的防御大有帮助。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因为德军是攻击者,所以他们的消耗率经常要比守军高,同时他们又比较经不起这样的消耗,而苏军却能从乌拉尔山以东的地区得到源源不断的人员装备补给,实力的此消彼长慢慢发生,局势开始变得对苏军有利。

苏联军队最后也能积蓄足够多的力量从侧翼突破以包围德军,并最终歼灭俘虏德军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3异常寒冷的天气和苏联落后的交通苏德战场上的战争不仅是交战双方军队装备的数量、素质以及综合实力的比拼,很多时候还要考虑到苏联的天气状况地理状况以及苏联落后的交通。

一位德国军官曾这样描写苏联的景色:这个空间似乎是无限的,真是一望无际。

景色的单调,森林、沼泽、平原的广大都使我们在心理上感到压迫。

良好得大路极少,到处都是恶劣的小径,一场大雨就把地面迅速变成了泥潭,车辆根本无法通行,每走一步都要陷进去。

村庄是既穷又丑,所看到的尽是木屋草棚。

天然环境的艰苦也使人类变得麻木不仁—他们对于气候、饥渴甚至于生死、天灾、人祸都同样地没有感觉。

苏联不像西欧拥有发达的公路铁路网,所以德军的闪电战在苏联广袤的领土上所能发挥的作用远不及法国战场那样迅速猛烈而有决定性。

而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到11月底,冬天已经来临了。

严寒的天气迟滞了德军的防御和军事移动,而苏军则利用这个机会组织起大规模的反攻一举突破德军两侧的脆弱防线,获得战场主动,包围并歼灭了德国侵略者。

二、德军失败的原因是:1战略企图与实力相脱节,兵力部属分散1942年7月23日,德军攻势进入高潮,进展之顺利甚至出乎德军自己的预料。

此时的希特勒准备进行一次赌博。

当时苏军正在南部战线全面后撤,一路迅速向东撤到斯大林格勒,另一路向南退守顿河下游把守高加索油田。

德国必须当机立断:是集中力量拿下斯大林格勒,封锁伏尔加河;还是把主要矛头指向高加索,以夺取苏联的石油。

然而希特勒却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

他错误的认为苏军已经无力进行抵抗,斯大林格勒在向前推进中唾手可得,不必在这个方向使用重兵了。

所以他不顾参谋部和前线指挥官们的劝告,放弃了德军原定的作战原则,决定加快进攻节奏。

于是在讨论德军下一步军事行动的军事将领会议上,他作出了同时拿下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的狂妄决定并下达了第45号训令,同时向两个方向进攻。

正是这个疯狂的作战计划使本来占尽优势的德军部队被分到了多个战役方向,无形之中分散了德军的作战兵力,犯了兵家之大忌。

此时,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方向就只剩下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而苏联军队却接连不断地向斯大林格勒方向大量集结兵力,仅依靠保卢斯的力量根本无法攻克斯大林格勒。

当希特勒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他又紧急命令进攻高加索地区的第4集团军挥师北上,向斯大林格勒进发,但此时朱可夫指挥下的苏军已经有力量抵挡这次进攻。

更加糟糕的是,由于第4集团军的调离,高加索前线的进攻也受到挫折。

结果是两线都遭遇挫败,竹篮打水一场空。

2集中的进攻遭遇集中的防御自从1942年夏季会战以来,德军的目标都是不确定的,所以也就足以帮助瘫痪对方的抵抗。

现在他们的目标却已经变得十分明显—斯大林格勒,这就丧失了声东击西的利益,所以红军当局胆敢使用其预备队而毫不犹豫。

而且德军一再进攻斯大林格勒,不过进展很轻微,一再攻击不下,这个地区的心理重要性也就随之升高,而且这个地名本省就增强了这种心理作用。

斯大林格勒对于苏联人民是一种精神象征,而对于希特勒则变成了迷魂汤。

它使希特勒陷入了催眠的状态,他完全忘记了一切战略影响,就这样让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城下死耗着,在残酷的巷战中损失大量有生力量,并最终灭亡!任何头脑冷静的战略分析家都能立即认清这种持续不断的消耗战是不利的和危险的,而比较经不起消耗的是德国人。

所以当德军集中攻击斯大林格勒并因此不能自拔,它失败灭亡的命运也已经注定!3后勤供应困难,人力物力资源不足德军的夏季攻势被希特勒分割成两部分,德军必须同时努力实现两个战略目标:一是夺取高加索地区的油田,二是占领斯大林格勒。

而德军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实现这两个目标。

同时因为部队被分为两个方向,由于距离后方遥远,需要同时支援两方面的军队,加上交通状况差,地形不利,导致后勤保障出现严重问题。

而当冬天来临,德国第6集团军被围,后勤只能靠空军空运,对于已经遭受巨大挫折的德军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战斗力急速下降。

那时德国空军力量已经遭受巨大损失,无法提供足够的运力运输大量军事物资以保障德军正常地军事行动,德军的灭亡也早已可预见。

斯大林格勒同时也是极其残酷激烈的,它消耗了交战双方巨大的有生力量。

苏联由于拥有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部队遭遇伤亡容易快速补充。

而德国方面由于同时在多个战线作战,国内人力物力资源大部分已经利用,再遭遇巨大损失无法完全补充恢复,因此随着战事的延长,苏联德国的优势天平越来越倾向于苏联方向,德国覆灭的命运也已经注定!综上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一场人类历史上最为残酷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战役最终以苏联军民的胜利告终!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苏联之所以取胜的因素主要有:1苏联军民的顽强抗争永不屈服,2苏联强大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3异常寒冷的天气和苏联落后的交通状况。

德军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是:1战略企图与实力相脱节,兵力部属分散,2集中的进攻遭遇集中的防御,3后勤供应困难,人力物力资源不足。

参考文献[1]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英]李德·哈特,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10[2] 纳粹德国—部新的历史.[美]克劳斯.费舍尔,译林出版社.2011.09[3] 二战沙场战将全画传之《德军四大战将》.京华出版社.2005.02[4] 第三帝国的兴亡.[美]威廉·夏伊勒,上海三联书店.2008.05[5] 致命的错误—希特勒的第45号训令让德军兵败斯大林格勒.战史钩沉[6] 伏尔加卫城记—斯大林格勒战役.闻立欣,域外铁血.2005.04[7] 拯救斯大林格勒的英雄—常胜将军朱可夫.国防科技.2006.05[8] 苏军高级将领斯大林格勒战役亲历记—最艰难的一日叶廖缅科元帅对8月23日战斗的回忆.军事历史.2006.03[9] 试论二战苏德战争初期德国胜利的军事原因.陈军平,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历史文化版.2006.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