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术的造型、特征及精神内涵的理性分析能力,特别是加强学生对我国美术独特的审美观的形
成与沿袭的认识。立足当代结合现实, 立体地把握中外美术各艺术风格、流派及作品作家的
特点,综合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实现由以往单一、枯燥的纯理论教学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传统与时代相结合、中国与西方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转变。
难点:原始美术创作的动因与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讲授与提问相结合辅助多媒体讲解
主要内容:
第一节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00万年前一一1万年前)
一、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二、打制石器的造型与发展
三、打制石器的特点与原始饰品、刻划艺术品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距今1万年前一一公元21世纪)
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二、磨制石器与玉器
三、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早节
内容
学时
第一部分
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
原始社会美术
2
第二章
夏商周美术
2
第三章
秦汉美术
2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2
第五章
隋唐五代美术
2
第八章
宋辽金元美术
2
第七章
明清美术
2
第八章
民国与新中国初期美术
2
第二部分
外国美术史
第一章
原始、上古美术
2
第二章
中世纪美术
2
第三章
近代美术
6
第四章
现代主义美术
6
合 计
32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中国美术的源头一一原始社会美术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美术的起源与原始时期美术的主要样式的形成原
因及发展规律。
基本要求:理解原始美术的基本特征及原始人群生存环境与美术形成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
重点:全面掌握生产工具向艺术转化的历史进程。
时期的山水画、 花鸟画、 人物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形成了完善的体系,同时也
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代表人物。 只有对该时期美术形成的原因、 特征、 作品作 家及历史意义进行系统化、 理论化研究, 才能从本质上了解与掌握隋唐五代美术
的外部特征及内在精神。
基本要求: 结合历史的发展规律,以隋唐五代的社会背景为基础, 领悟、理解该时期美术的 艺术风格与内容。
难点 : 对原始美术的审美性与实用性关系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与提问相结合 辅助多媒体讲解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青铜器
一、青铜器的起源、冶炼及铸造
二、青铜器的品种与用途
三、青铜器形制与纹饰的演变
第二节 雕塑
一、玉石雕刻
二、青铜雕塑
三、漆木雕刻
第三节 壁画、帛画与漆画
一、壁画遗迹
二、帛画肖像的新水平
三、漆画《车马人物出行图》
第二节 雕塑艺术
一、仪卫性、纪念性雕塑
二、明器雕塑
第三节 建筑艺术
一、秦代建筑
二、汉代建筑
三、秦汉建筑装饰
第四节 工艺美术
一、陶瓷工艺
二、漆器工艺
三、青铜工艺
四、玉器工艺
五、织绣工艺
第四章 南北交融、东西并汇——魏晋南北朝美术
教学目的: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分裂、 动荡的时代, 其美术成就却在时代进入了一 个辉煌的时期。 在领悟该时期佛教、 老子思想对美术产生深刻影响的基础上全面 把握美术创作的动因及功用, 理性地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样式的基本特征与 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以此领悟该时期美术的精神内涵。
基本要求: 在了解宗教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 系统化、 理论化地理解与掌握 该时期美术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规律。
重点与难点:
重点 : 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形成的原因、样式、特征及历史意义。
难点 : 宗教精神与艺术风格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与提问相结合 辅助多媒体讲解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佛教美术
三、彩陶与黑陶
四、拟形陶器与原始雕塑
五、岩画与建筑
第二章 青铜的光辉夏商周美术
教学目的:了解中国进入奴隶社会美术的变化过程,熟练掌握青铜器形成的原因、特点、意
义及其它美术样式。
基本要求:按历史进程分析各美术样式之间的关系与特征。
重点与难点:
重点 : 掌握奴隶社会美术样式形成的社会背景、造型与历史意义。
教学目的:通过隋唐五代的教学,使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掌握隋唐五代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与美术发 展的关系,理解、分析儒释道三教思想及异域文化对当时美术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在此背景下, 三个时期的美术呈现出了各自鲜明的特征——隋代的承前启后、唐
代的灿烂求备、 五代的异彩纷呈并对以后两宋美术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该
《中外美术史》课程(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中外美术史
课程代码:0504041523
学分与学时:2学分32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授课对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中外美术史的教学, 使学生了解美术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的
基本规律,结合各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科学与地理等大的社会背景来了解、分析每个 时期美术样式形成的原因及意义,运用纵横联系、中西比较的方法加强与提高学生对中外美
基本要求:系统化、理论化分析秦汉时期美术样式形成的原因及审美意蕴。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掌握该时期美术的特征与社会功用。
难点: 封建帝王思想在美术作品中的具体显现。
教学方法:多媒体影像资料与理论讲授相结合,辅助中西同期比较讲解 。
主要内容 :
第一节 绘画艺术
一、帛画
二、墓室壁画
三、画像石与画像砖
四、器物上的绘画
一、佛教美术的兴起
二、早期的石窟壁画
三、石窟造像
四、佛教建筑
第二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
一、承上启下的人物画发展
二、南朝的人物画
三、北朝的人物画
第三节 山水画的兴起
一、山水画溯源
二、山水画论
第四节 南朝陵墓雕塑
一、明器雕塑
二、石雕
第五节 工艺美术
一、织绣工艺
二、漆器工艺与金属工艺
三、陶瓷工艺
第五章 灿烂求备,异彩纷呈——隋唐五代美术
第四节 建筑与工艺美术
一、建筑
二、刻划白陶与原始瓷器
三、漆器与丝织刺绣
第三章 封建社会上升期的美术样式——秦汉美术
教学目的: 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且相对稳定的时期, 其美术在此时期也得到了进一 步的发展与完善。结合秦汉时期的政治、 军事、经济、文化状况来诠释美术的形 制与内涵,从而达到全面了解该时期美术的全貌。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掌握隋唐五代美术的样式、特征、作品作家与意义。
难点 : 精神需求与神没渴望的关系。 教学方法:多媒体影像资料与理论讲授相结合,辅助中西同期比较讲解 。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人物画
一、初唐画坛
二、画圣吴道子
三、仕女人物画
四、孙位及其《高逸图》
五、五代人物画
第二节 山水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