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安全新技术的论文 da da

汽车安全新技术的论文 da da

汽车安全装备的新技术
汽车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性(Active Safety)和被动安全性( Passive Safety) , 相应的技术措施也就分为主动安全技术及被动安全技术。

主动安全性也称为“一次安全性", 是指汽车能主动预防或难于发生事故的性能。

被动安全性也称为“二次安全性”, 是指汽车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 一旦出现事故时, 汽车本身具有能对付事故、保护乘员及行人不伤亡或减少伤亡, 将损失减少到最小的性能。

主动安全性包括能让驾驶员避免事故的所有事物,例如车辆的操纵和制动能力,信息系统以及人、机正确位置的控制。

这实际上牵涉到底盘设计的很多方面,例如四轮驱动, 四轮转向、防抱死制动系统(ABS)、防侧滑系统( ASR)及主动悬架等, 也牵涉到有关信息系统方面的技术,例如测距防撞、定位导航技术等。

被动安全性包括所有能减少事故发生后的伤害的事物.例如安全气袋、能抗弯吸收冲击的方向柱等。

一、主动安全性的新技术
1)检测路面及环境状况系统
使用传感器或摄像机检测路面状态(干燥、潮湿或冰雪, 有无障碍物等) ; 检测周围车辆及障碍物的距离,车辆的相对速度; 检测周围行人及交通状况, 夜间则用红外线监视系统在显示屏上指示行人状况。

这些检测不断地给驾驶员提供信息或者危险状态警告等。

2)打瞌睡警告及唤醒系统
使用安装在驾驶员前仪表板处的小型摄像机及夜间使用红外线扫描装置, 监视驾驶员的脸部表情变化,通过微机处理, 判别驾驶员是否打瞌睡。

当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处于危险状态时,即发出警告响声,同时还会由空调系统中自动散发出具有提神效果的香气。

3)高适应性定速巡航系统
定速巡航功能启动后,该系统能根据前方车辆速度及后方车辆的距离, 自动减速或加速.该系统比传统的增加了路面状态感知系统,并用性能更高的微机控制刹车系统及调节发动机的供油量。

4) 紧急制动先期警告系统
一般驾驶员在紧急制动时,脚由加速踏板移到制动踏板时约需0 .8s.这一系统可以监视驾驶员紧急制动的先期动作, 当加速踏板弹回的加速度达到一定值时, 制动灯即亮起, 警告后边车辆驾驶员, 使后车驾驶员多0 。

8s 对前边车辆状况的反应。

配备该系统能减少车辆的追尾现象。

5) 火灾隐患或轮胎气压过低的警报系统
该系统能在发生火灾的早期及轮胎气压过低时, 给驾驶员发出警告信号, 以便
及早消除隐患。

6)智能前大灯随转系统AFSAFs(Intelligent AdaptiveFronLighting System)②是在采用防眩玻璃、异型前照灯等措施之外,视觉方面除了根据各种行驶状况,提供更加便于观察前方道路的灯光。

AFS系统可以根据转弯角度和行驶
速度,自动地将近光束和曲光灯的照射轴向左右两侧调节,使驾驶员在夜间行车
转弯时更容易看清前方的路况,提高了行车安全。

7) 主动行驶安全系统
该系统也称为行驶动力学调节系统,不仅能保持和改进ABS 和ASR 的基本作用, 即汽车在纵向动力学临界状态下的稳定作用; 而且在汽车各种工作状态下,都
能明显地减小侧滑危险,即在横向动力学临界状态下,也能起到稳定作用。

以牵引力控制系统(TCS)为例 ,TCS(TractiOn COntrOlSystem)又称驱动
防滑系统.汽车在光滑路面制动时,车轮会打滑,甚至使方向失控。

同样,汽车在
起步或急加速时,驱动轮也有可能打滑,在冰雪等光滑路面上还会使方向失控而
发生危险。

因此需要对其牵引力进行控制.TCS依靠电子传感器探测到从动轮速度低于驱动轮时(这是打滑的特征),就会发出一个信号,调节点火时间、喷油器开闭时间、减小气门开度,从而降低发动机转速以减小输出扭矩。

或控制降挡及制动车轮,从而使车轮不再打滑。

TCS可以提高汽车行驶稳定性,提高加速性,提
高爬坡能力。

再比如电子稳定装置(ESP)ESPfElectronic StablityProgram)实际上也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与其他牵引力控制系统比较,ESP不但控制驱动轮,而且可控制从动轮。

ESP一般需要安装转向传感器、车轮传感器、侧滑传感器、横向加
速度传感器等.该系统具有支援ABS及TCS的功能。

它通过各传感器传来的车辆行
驶状态信息的分析,向ABS、TCS发出纠偏指令,帮助车辆维持动态平衡。

ESP可
以使车辆在各种状况下保持最佳的稳定性,在转向过度或转向不足的情形下效果更加明显。

有研究表明,ESC技术使美国每年降低了5000~8000③个交通死亡人数,在紧急情况下,驾驶员控制汽车的能力提高了34%④。

8) 卫星定位导行系统
该系统可以向驾驶员提供有关交通信息, 如该车行驶时的所在位置,前进路线
中交通事故及堵塞情况等.指导驾驶员如何按最佳路线行驶,以便顺利到达目的地。

该系统可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使驾驶轻松,有助于交通安全。

9)主动防撞技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