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航天史发展情况精编版

中国航天史发展情况精编版


神舟八号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组 装成空间站雏形空间交会主要 有四大步骤。 交会对接示意图
地面引导——即两个航天器都 上天入轨后,通过地面测控站 的引导,逐渐缩短相互之间距 离。
自动寻的——在相距100 公里时,“神舟八号”开始捕 捉“天宫一号”,这是一个自 动追踪、捕捉的过程,让“神 八”通过几次变轨,缩短与天 宫的距离。
神舟六号
神舟六号进行了 我国载人航天工 程的首次多人多 天飞行试验,完 成了我国真正意 义上有人参与的 空间科学实验。
神舟七号
2008年9月25日, 我国第三艘载人飞 船神舟七号成功发 射,三名航天员翟 志刚、刘伯明、景 海鹏顺利升空。
神舟七号
27日,翟志刚身着我国 研制的“飞天”舱外航 天服,在身着俄罗斯 “海鹰”舱外航天服的 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 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 动。中国随之成为世界 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 活动技术的国家。
神舟四号
2002年12月,神舟 四号在经受了零下 29摄氏度低温的考 验后,于30日0时 30分成功发射,突 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 历史纪录。2003年 1月5日,飞船安全 返回并完成所有预定 试验内容。

神舟四号
神舟四号除没有 载人外,技术状 态与载人飞船完 全一致。飞行中, 飞船相继完成了 对地观测、材料 科学、生命科学 实验和空间天文 和空间环境探测 等任务
863计划
1986年3月3日, 王淦昌、陈芳允、 杨嘉墀、王大珩四 位科学家联名向中 央呈报了一份《关 于跟踪世界战略性 高技术发展》的建 议。中央很快就批 准了这个建议,这 就是后来著名的 “863计划”。
863计划
航天技术是“863 计划”七大领域中 的第二领域。 “863计划”对中 国载人航天工程起 到了催生的作用。
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 (Tiangong-1)是 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 于2011年9月29日 21时16分3秒在酒泉 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 行器全长10.4米,最 大直径3.35米,由实 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它 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 中国航天“三步走”战 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天宫一号
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 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 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 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 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 间实验室。2011年10月 10日,天宫一号腾讯微博 发出第一张自拍照,11月 3日凌晨顺利实现与神州八 号飞船首次对接。2011年 11月13日,天宫一号与神 八第二次交会对接。
神舟七号
2008年9月28 日傍晚时分,神舟 七号飞船在顺利完 成空间出舱活动和 一系列空间科学试 验任务后,成功降 落在内蒙古中部阿 木古朗草原上。
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1日5时58 分,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 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中央 军委委员、任务总指挥长常 万全宣布:根据北京航天指 控中心报告,神舟八号已进 入预定轨道,神舟八号飞船 发射圆满成功。承载着中国 载人航天工程首次交会对接 使命的神舟八号飞船,1日 5时58分07秒从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点火升空,开始追逐 天宫一号的漫漫行程。
嫦娥三号
嫦娥三号卫星简称嫦 娥三号,专家称“三 号星”,是嫦娥绕月 探月工程计划中嫦娥 系列的第三颗人造绕 月探月卫星。计划于 2013年发射的“嫦 娥三号”卫星将实现 软着陆、无人探测及 月夜生存三大创新。
嫦娥三号
“嫦娥三号”最大的 特点是携带有一部 “中华牌”月球车, 实现月球表面探测。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神舟二号
2001年1月10日凌晨,神舟二号飞船发射 成功。飞船在轨飞行近7天后返回地面。
神舟二号
神舟二号是第一艘 正样无人飞船,技 术状态与载人飞船 基本一致。它的发 射完全是按照载人 飞船的环境和条件 进行的,凡是与航 天员生命保障有关 的设备,基本上都 采用了真实件。
神舟二号
,“神舟二号”飞船 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 扩展,技术性能有了 新的提高,飞船技术 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 一致。据介绍,我国 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 微重力环境下空间生 命科学、空间 神舟二号飞船 材料、空间天文和物 理等领域的实验
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16日 18时30分,神舟 八号飞船与天宫一 号目标飞行器成功 分离,返回舱已于 11月17日19时许 返回地面,。
空间站计划
根据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规划,中国将在 2010年至2015年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 和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将分别 发射2艘无人飞船——神舟八号、神舟九号—— 进行无人对接试验,发射5艘无人飞船进行载人 对接试验和载人驻留试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 闻发言人于2010年10月27日表示,我国载人 空间站工程已正式启动实施,2020年前后将建 成规模较大、长期有人参与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
神舟四号
“神舟”四号是我国载人航 天工程第三艘正样无人飞 船,除没有载人外,技术 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 在这次飞行中,载人航天 应用系统、航天员系统、 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 分系统全面参加了试验, 先后在太空进行了对地观 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 试验及空间天文和空间环 境探测等研究项目
神舟五号
中国航天步伐
1970年7月14日, “东方红一号”
发射后不久,科
学家就上报了关
于发展载人航天 的报告。1971年 4月,代号为 “714工程”的 中国载人航天工 程全面启动。
当时的人们,给 中国规划中的宇 宙飞船命名为 “曙光一号”。 遗憾的是,由于 种种因素, 1972年, “714工程”被 迫暂停。
神舟系列
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 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 船技术的飞船。 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 段,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 段构成,由13个分系统组成。 神舟号飞船 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 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
神舟一号
1999年11月20 日6时30分,神 舟一号飞船在酒 泉卫星发射基地 顺利升空,经过 21小时的飞行后 顺利返回地面。
2003年10月15日, 我国第一艘载人飞 船神舟五号成功发 射。中国首位航天 员杨利伟成为浩瀚 太空的第一位中国 访客。
神舟五号
神舟五号21小时 23分钟的太空行程, 标志着中国已成为 世界上继俄罗斯和 美国之后第三个能 够独立开展载人航 天活动的国家。
神舟五号
10月15日9时31分许, 停泊在南太平洋的 “远望”二号测量船 捕获飞船信息。“神 舟”五号飞船的舱内 图像清晰地显示在北 京航天指控中心的大 屏幕上,杨利伟在与 医学监督医生通话时 显得相当沉稳,他说: “我感觉良好!”
长二捆
1990年夏天,中国 第一枚大推力捆绑 式火箭——长征二 号E即“长二捆”火 箭顺利升空。“长 二捆”就是承担载 人飞船发射任务的 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 前身。
921工程
1992年9月21 日,中国航天 史上一个值得 永远记住的日 子——这一天, 中央正式批复 载人航天工程 可行性论证报 告。中国载人 航天工程正式 立项,代号为 “921工程”。
航天员选拔
1995年10月, 我国决定从空 军歼、强击机 飞行员中选拔 首批预备航天 员。
航天员选拔
不久,12名预备航天员从 数千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 连同2名航天员教练员,组 成中国首批航天员的队伍。
1997年底,经中央军 委批准,由14名预备航天 员组成的世界上第三支航天 员大队成立。1998年1月5 日,14人到齐。这一天从 此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 员大队的生日。
嫦娥二号
嫦娥二号卫星(简称: 嫦娥二号,也称为 “二号星”)是嫦娥 一号卫星的姐妹星, 由长三丙火箭发射。 “嫦娥二号”于 2010年10月1日 18时59分57秒在西 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卫星 上搭载的CCD相机 的分辨率将更高, 其它探测设备也将 有所改进,所探测 到的有关月球的数 据将更加翔实。
神舟一号
鲜为人知的是, 这枚载人航天工程 的“先锋官”,竟 是由地面试验用的 电性能测试飞船临 时改装而成的。将 初样产品直接当成 正样产品使用,在 中国航天史上史无 前例。
神舟一号
它是中国载人航天 工程的首次飞行, 标志着中国在载人 航天飞行技术上有 了重大突破,是中 国航天史上的重要 里程碑。
天宫二号
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将 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建设 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 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2015年前,再陆续发射 “天宫二号”、“天宫三 号”两个空间实验室。按 照规划,我国真正意义上 的载人空间站将在2020 年前后建成。
探月工程:
目前我们的探月计划是分 “绕、落、回”三个阶段。 目前“嫦娥一号”月球探 测卫星已经完成了总装, 预计明年发射。发射后卫 星将距月球表面200公里 环绕。“嫦娥一号”的科 学目标主要是探测地球到 月球之间的环境,还要对 月球实施立体成像,探测 月壤的厚度和成分。至于 什么时候“落”、“回”, 还要根据绕月探测计划是 否成功再来确定下一步时 间。
北斗一代
“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 统(“北斗一号”) “北斗”卫星导航 试验系统(也称“双星 定位导航系统”)为我 国“九五”列项,其工 程代号取名为“北斗一 号”,2003年5月25 日零时34分,我国在西 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 征三号甲”运载火箭, 成功地将第三颗“北斗 一号”卫星送入太空。
北斗二代
神舟三号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 号飞船发射升空,于4月1 日返回地面。
神舟三号飞船搭载了 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 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 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 呼吸和血液循环等重要生 理活动参数。飞船工作正 常,预定试验目标全部达 到,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神舟三号
具体来说,神舟三号飞 船是由轨道舱、返回舱 和推进舱三部分组成。 返回舱在飞船的中部, 为密闭结构,其前端有 舱门,供宇航员进出轨 道舱使用。其外形为大 钝头倒锥体的钟形。据 介绍,神舟号的返回舱 容器是世界上已有的近 地轨道飞船中最大的一 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