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1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应用。
2药物剂型是把医药品以不同给药方式和不同给药部分为目的制成的不同形态、商标剂型,以剂型制成的具体药品称为药物制剂,简称制剂。
一种剂型包括各种制剂。
3药剂学分支学科: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临床药剂学,邀功高分子材料学,药物动力学。
4药物制剂的重要性:不同剂型改变药的的作用性质:如硫酸镁口服剂泻下,5%注射剂解痛,镇静;不同剂型改变药物作用速度:如注射剂快于丸剂;不同剂型改变药物的毒副作用:如氨茶碱成栓剂消除心跳加快的毒副作用;有些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如微粒结构静脉注射剂;有些剂型影响疗效。
DDS:药物传递系统5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有利于制剂形态的形成;是制备过程简便;提高药物的稳定性;调节有效成分的作用6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法典、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撰具有法律效率,现行为2005年编7处方系指医疗和生产部门同于药剂调剂的一种重要书面文件,有法定处方和医师处方。
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可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不需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可自行判断购买的药品(OTC)8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CP: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第二章液体制剂1液体制剂特点:优点:药物以分子或微粒状态分布于介质中分散度大,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可内服外用;易于分剂量服用方便;能减少某些药物刺激性;生物利用度高。
不足:易产生化学降解,药效降低甚至失效;液体制剂体积大,运输贮存不便;水性制剂易霉变,须加防腐剂;非均匀性液体制剂易产生物理稳定相2低分子溶液剂 <1nm 以分子或离子的澄清溶液稳定溶解法制备(均相)高分子溶液剂 <100nm 以分子或离子的澄清溶液稳定胶溶法制备(均相)溶胶剂 1-100nm 以胶态分散成多相体系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分散、凝聚法制备(非均相)乳剂 >100nm 以液体微粒分散剂成多相体系热力学动力学不稳定体系分散法制备(非均相)混悬剂 >500nm 以固体微粒分散型成多相体系热力学动力学不稳定体系分散法/凝聚法制备(非均相)3溶剂分类:按介电常数大小分:极性溶剂如水、甘油二甲亚矾;半极性溶剂: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非极性溶剂:脂肪油,液体石蜡,乙酸乙酯。
4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的联系与区别:都增加药物溶解度。
区别:增溶剂为增加药物溶解度的表面活性;助溶剂为药物形成络合物增加药物溶解度;潜溶剂为能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的混合溶剂:为了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常常使用两种或多种混合溶剂,在混合溶剂中各容积达到某一比利时,药物的溶解度出现最大值。
糖浆剂浓度为85%(g/md/64.7%(g/g)为含药物或芳香质的浓蔗糖水溶液。
5醑剂系指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
药物浓度一般为5%-10%,乙醇浓度为60%-90%6酊剂:用规定浓度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
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含有毒剧药品的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药物10g,其他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药物20g。
7高分子溶液的性质:高分子的荷电性,高分子的渗透压,高分子溶液的黏度和分子量,高分子溶液的聚结特性,胶凝性。
8高分子溶液:由有限溶胀——无限溶胀有限溶胀:水分子渗入高分子间空隙中,与亲水基团水化膨胀,水分子充满分子间隙。
无限溶胀:由有限溶胀至高分子化合物完全分散于水中形成高分子溶液的过程。
9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因素: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微粒的荷电与水化,絮凝与反絮凝,结晶微粒的长大,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
(浓度上稳定性下降,温度下稳定性下)10乳化剂:O/W型:乳白色可用水稀释导电水外相油内相W/O型:近油色可用油稀释几乎不导电油外相水内相11乳化剂的作用:被吸附于乳滴界面,使形成时降低表面张力或表面自由能;使乳剂具一定分散度和稳定性;乳剂制备过程中耗能小。
12乳剂不稳定表现:分层,絮凝,转相,合并与破裂,酸败13鱼肝油乳剂:鱼肝油(主要油相)、阿拉伯胶(乳化剂)、西黄耆(加草字头)胶:稳定剂、糖精钠、杏仁油(矫味剂)羟苯乙酯为防腐剂。
过程:阿拉伯胶+鱼肝油研匀后一次加入纯化水,沿一个方向研成初乳加入糖精钠水溶液、杏仁油、羟苯乙酯醇溶液,再缓缓加入西黄耆胶胶浆,加纯化水至全量,搅匀,即得。
注意:乳剂质量评定。
乳剂粒径大小的测定,分层现象的观察,乳滴合并过度的测定,稳定常数的测定。
第三章灭菌与无菌制剂1灭菌:指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手段。
2无菌:系指在任一指定物体、介质或环境中,不得存在任何活的微生物。
防腐:系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的手段,亦称抑菌。
3消毒:系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病源微生物的手段。
4微波灭菌法的特点:微波能穿透到介质和物料深部,可使介质和物料表里一致的加热,且具有低温、常压、高效、快速、低能耗、无污染、易操作,易维护,产品保质期长等特点。
5灭菌法分类:物理灭菌法(热灭菌法(干热、湿热)、射线灭菌法、过滤除菌法)、化学灭菌法(气体灭菌法、化学药剂灭菌法)无菌操作法)6影响湿热灭菌的主要因素有: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耐热耐压次序:芽孢>繁殖体>衰老体,微生物数量越少,所需时间越短)蒸汽性质:热压灭菌应采用饱和蒸汽,药品性质和灭菌时间:在达到有效灭菌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灭菌温度,缩短灭菌时间。
其他:介质的PH:一般情况下,中性环境下微生物耐热性最强,碱性环境次之,酸性环境则不利于微生物生长和发育。
7注射剂特点:药效快速作用可靠;可用于不宜口服给药患者;用于不宜口服药物;发挥局部定位作用;注射不方便且疼;制造过程复杂,生产费用较大,体格较高。
8一般质量要求:无菌,无热源:特别是共静脉脊椎注射的,9热源体内实验方法有:家兔法,体外实验方法: 试剂实验法。
澄明度,安全性(不能引起对组织的刺激性或发生毒性反应),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近,大剂量注射剂还要求具有等张性),PH(要求与血液相等或相近(4—9),稳定性(物理、化学稳定性),降压物质(确保安全)。
10主要附加剂:缓冲剂、抑菌剂、麻醉剂、等渗调节剂、抗氧剂、螯合剂、增溶剂、润湿剂、乳化剂、助悬剂、填充剂、稳定剂、保护剂。
11等渗溶液:系指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属于物理化学概念。
0.9%氯化钠溶液与5%葡萄糖溶液等张溶液:细致渗透压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属于生物学概念。
0.9%氯化钠溶液等张不一定等渗,等渗不一定等张。
12等渗调剂:冰点降低数据法和氯化钠等渗当量法。
冰点降低数据法:w=0.52-a/b w为配置等渗溶液调节剂的百分含量a为药物溶液的冰点下降度数b为用以调节的等渗剂1%溶液的冰点下降度数。
氯化钠等渗当量法:氯化钠等渗当量系指与1g药物呈等渗的氯化钠质量。
热原:注射后能引起人体致热反应的物质,大多数细菌都能产生热原,致热能力最强的的是革兰阴性杆菌和霉菌。
病毒也可。
12热原的性质:耐热性(250℃,30-40min;200℃,60min;180℃,3-4h可破坏)过滤性,水溶性,不挥发性,其他(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超声波及某些表面活性剂破坏)13热原的主要污染途径:注射用水,原辅料,容器、用具、管道与设备,制备过程与生产环境,输液器具。
14热原的去除方法:高温法(250℃,30min以上)酸碱法,吸附法(活性炭)离子交换法,凝胶过滤法,反渗透法,超滤法,其他(微波,二级以上湿热灭菌及提高灭菌温度时间)滴眼剂:系指供滴眼用的成名溶液或混悬液。
PH5-9 无菌洗眼剂:将药物配成一定浓度的灭菌水溶液供眼部冲洗、清洁用。
如生理盐水,2%硼酸溶液15IDDS:体内植物制剂:三大类:植入泵,高分子聚合物植入系统,可降解型注射式原位IDDS16注射液的配制:浓配法/稀配法,活性炭作用:助虑,吸附杂质,除热原,脱色17注射液过滤:影响因素:操作压力越大,滤速越快;毛细管孔径越小,阻力越大,滤速越慢;过滤速度与过滤器过滤面积成正比;药液的黏度越大,滤速越慢;滤速与毛细管长度成反比。
增加滤速的方法:加压或减压提高压力差;升高滤液温度,降低黏度;先进行预滤,减少滤饼厚度;设法使颗粒变粗以减小滤饼阻力。
18常用助滤剂有:硅藻土,活性炭,滑石粉,纸浆过滤装置:一般漏斗类(玻璃漏斗布什漏斗)重熔玻璃滤器(重熔玻璃漏斗、重熔玻璃滤球、重熔玻璃滤棒)砂滤棒,板框式压滤器。
19按孔径分为1-6号1、2常压过滤,滤除大颗粒沉淀;3、4号减压过滤,滤除细沉淀物,5-6号滤除细菌、做无菌过滤用20微孔滤膜过滤器:优点:A微孔的孔径小,截留能力强,有利于提高注射剂澄明度;B孔径大小均匀,不易出现微粒泄漏现象C在过滤面积截留颗粒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截留速度比其他滤器速率快40倍D滤膜无介质的过程,不影响滤液PH,不滞留药液E滤膜用后弃去,不会造成产品之间的交叉感染。
21混合机理:对流混合,剪切混合,扩散混合。
22混合的影响因素:物料粉体性质的影响,设备的影响,操作条件的影响,各组分的密度,各组分的黏附性与带电性,含液体或易稀释成分的混合,形成低共熔混合物。
第四章固体制剂-11吸附路径:口服给药—崩解—溶解—吸收至血液循环2吸收快慢顺序:溶液剂>混悬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3不同给药途径粒度要求不同:口服散剂为细粉(指能全通过五号筛,并含能通过六号筛(100目150μm)的粉末不少于95%)儿科用及局部用散剂为最细粉,(能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能通过七号筛(120目,125μm)的粉末不少于95%)也可根据用药部位不同另有规定;如眼用散,应全部通过9号筛(200目,75μm)4分剂量:目测法,重量法,容量法5散剂特点: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外用散的覆盖面积打,具收敛保护作用;贮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制备工艺简单,计量易于控制,便于婴幼儿服用。
标准筛常用“目”数表示筛孔大小,即以每英寸25.4㎜长度上的筛孔数目表示,孔径大小常用μm表示。
筛分用的药筛分为两种:冲眼筛和编织筛;根据运动方式分为摇动筛和振动筛。
倍散:小剂量的剧毒药中添加一定量的填充剂制成的稀释散。
剂量0.1-0.01g制成10倍散,0.01-0.001制成100倍散,0.001g以下的制成1000倍散。
用等量递增法配制颗粒剂:制软材(手握成团,轻压即散)—制备湿颗粒—颗粒的干燥—整粒与分级—质量检查与分剂量(105℃干燥至恒重,含糖颗粒应在80℃减压干燥,减湿重量不得超过2%,水分不得超过6%)片剂分类:口服用片剂(片剂,包衣片,泡腾片,咀嚼片,分散片,缓释片,控释片,多层片,口腔速崩片);空腔用片剂(舌下片、含片,口腔贴片)外用片剂(可溶片、阴道片、阴道泡腾片)片剂常用的辅料:1、稀释剂(淀粉、蔗糖,糊精,乳糖,预胶化淀粉,微晶纤维素,无机盐类,糖醇类);2、润湿剂和黏合剂(常用的润湿剂为水和乙醇,黏合剂:淀粉浆,纤维素衍生物:a甲基纤维素b羟丙基纤维素c羟丙甲纤维素d羧甲基纤维素钠e乙基纤维素,聚维酮PVP,明胶,聚乙二醇,其他50—70%蔗糖溶液)3、崩解剂(除缓释、口含、咀嚼,舌下片等,一般需要加入崩解剂,如干淀粉,羧甲淀粉钠,L-HPC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CCNa交联羧甲纤维素钠,交联聚维酮PVPP、泡腾崩解剂)4、润滑剂:助流剂(微粉硅胶)、润滑剂(硬脂酸镁)、抗黏剂(滑石粉,氢化植物油,聚乙二醇类,月桂醇硫酸钠)片剂的制备方法:制粒压片法(湿法制粒压片法,干法制粒压片法);直接压片法(粉末(结晶)直接压片法、半干式(空白)颗粒压片法质量评价;外观性状;片重差异;硬度,脆碎度;崩解度;溶出度或释放度;含量均匀度糖包衣的工艺流程:片芯—包隔离层—包粉衣层—包糖衣层—包有色糖衣层—打光薄膜包衣:片芯——喷包衣液——缓慢干燥——固化——缓慢干燥—薄膜包衣片(2、3数次)第五章固体制剂-2(胶囊剂、滴丸、膜剂)胶囊壳成分为水溶性明胶,固不可填充药物为水溶液或稀乙醇溶液,以防囊壁溶化)胶囊分为:硬胶囊,软胶囊(胶丸),缓释胶囊(非恒速),控释胶囊(恒速或近恒速),肠溶胶囊(肠溶材料)基质吸附率=基质重量/固体重量受药物粉末形态、大小、密度、含水量影响软胶囊制法:滴制、压制法肠溶胶囊制备:明胶与甲醛作用成甲醛明胶,无游离氨基失去与醛结合力,只在肠溶液中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