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下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一下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作者:某某某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教学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本P61---84【学情教材分析】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

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学段课程标准】一、学段目标相关表述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二、第一学段相关知识技能表述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

【单元学习目标】1.通过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等学习活动,理解100以内加法和减法口算的算理,能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试题。

2.通过观察主题图和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活动,认识小括号,说出小括号的作用,会说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3.通过说一说、算一算的学习活动,会说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准确地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4.学会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数目比较大的同数连加、连减同数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单元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单元课时安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2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7课时整理和复习2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62页例1【课标描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运算的意义,能口算简单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学习目标】1.通过摆学具、说计算过程的学习活动,掌握整十数加整十数的算理,能说出口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通过知识迁移,自主探索整十数减整十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并说明算理。

【学习重点】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的学习活动,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能说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评价方案】1.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的学习活动,评价学习目标1。

2.通过完成巩固练习,评价学习目标2。

【学习过程】一、复习旧知1.说一说。

10、20、30、()、()80里面有()个十,( )个十是50。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2.算一算。

3+2= 7+5= 9-4=8-2= 5+5= 3+5=二、探究新知1.情境导入,引入新知。

(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仔细观察。

提问:一(1)班上的小朋友在忙些什么呢?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什么?教师引导分成发书、写大字、剪五角星进行观察,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并完整表述。

2.探究新知,理解整十数加整十数方法。

(评价学习目标1)(1)课件出示例1。

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图中的数学信息。

讨论:a.这些书是怎样摆放的?左边10本,右边有20本,一共有30本。

b.为什么是10本10地数?(2)一共有多少本书,你会列出算式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20+10=师:你会计算吗?不会的同学可以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预设——a.小棒摆放。

左边2捆小棒,右边1捆,共3捆,就是30根。

b.直接数数。

10个10个地数,数到30。

c.旧知迁移。

因为1+2=3,所以10+20=30。

课件展示摆小棒的过程并说明算理。

出示计数器,演示在计数器上拨数,巩固算理。

小结:整十数加整十数,数位相同的数可以直接相加。

3.知识迁移,探究整十数减整十数的方法。

课件出示: 30-20=□提问:你会计算吗?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汇报计算过程。

课件展示摆小棒的过程并说明算理。

出示计数器,演示在计数器上拨数,巩固算理。

小结: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数位相同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

三、巩固练习1.第62页“做一做”第1题。

2.第62页“做一做”第2题。

3.练习十四第3题。

4.学生自编2道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题,并叙述计算方法,算出结果。

同位互查。

5.拓展延伸。

(1)合作交流,探索方法。

(2)汇报分析,方法多样,明确解题策略。

四、全课小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与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计算方法不同。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是借助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得来的。

【学习检测】1.计算下面各题:20+50= 20+30= 70-50= 60-30= 40+10= 20+60=40+30= 10+20= 40+20= 70-40= 90-40= 60-30=2.(1)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需要多少钱?(2)付给售货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课后反思】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64页例1【课程描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运算的意义,能口算简单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学习目标】1.通过直观学具摆小棒的操作过程,理解算理,探索算法,能说出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的算理,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并说出计算方法。

2.通过知识的迁移,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并能说明计算过程。

【学习重点】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相同数位相加的算理。

【评价方案】1.通过完成巩固练习,评价目标1。

2.通过自主探究并完成题卡练习,评价目标2。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课本P64页例1的主题图。

学生观察,说出发现的数学信息。

提问:根据了解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预设:小林和小红一共写了多少个字?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学生说一说解决两个问题分别需要哪些数学信息,并列出算式:25+2 25+20提问:为什么这些问题都要用加法计算?引导学生回答:因为它们都是要把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教师引导: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发现?学生观察发现:“25+2、25+20”这两个算式的加数一个是一位数、一个是整十数。

揭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板书课题)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计算方法。

(1)利用学具操作,探究“25+2”的计算方法。

学生同位之间相互说一说“25+2”怎样计算,自己是怎样想的。

拿出小棒摆一摆,一边摆一边说。

摆完之后4人小组再相互摆一摆、说一说。

教师指导“小老师”上台展示,同桌两个人分好工,一名同学摆,一名同学说。

同时教师指导学生互动提问。

预设:为什么先算5+2呢?为什么不用25里面的2加2呢?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后,讲明算理。

因为5是5个一,2是2个一,它们都是几个一,所以要先把几个一相加。

因为25的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教师借助课件演示计算过程:先算5+2=7再算20+7=27学生互相用完整简练的语言说一说计算过程。

(2)练习巩固算理和算法。

教师出示: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计算和描述过程第一个算式,看分解式说过程,并说出得数。

第二个算式没有分解式,口述计算过程,并说出得数。

第三个算式直接说得数。

2.自主探究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1)自主思考,合作探究。

教师谈话:根据我们刚才研究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你能不能再借助手中的小棒来研究“25+20”的计算方法呢?学生先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同桌两人合作研究,要求如下:a.两人合作摆一摆,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b.根据摆的过程,完成题卡中的计算题(35+40= 42+30= 50+21=)。

c.两人做好分工,汇报时,一人摆,一人说。

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索和集体汇报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交流方法、提问方法等的指导,培养学生交流能力。

重点强调:25+20的算式中,20与谁相加,为什么。

教师结合课件演示计算过程和方法:先算20+20=40再算40+5=45小结:在计算“25+20”时先算十位上的数(板书:十位相加)(2)练习巩固。

学生自主交流刚才提卡上计算题的计算方法:35+40= 42+30= 50+21=3.观察对比,强化算理。

观察比较“25+2”和“25+20”两个算式,说一说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为什么25+2这个2要加在个位上,而25+20这个2要加在十位上呢?学生讨论,并汇报,明确:“25+2”中的2是个位上的,表示2个一,要和个位相加;“25+20”20中的2表示2个十,要和十位相加。

教师结合课件演示说明:小结:在口算时要注意只有相同数位才能相加,看清加的是一位数,还是整十数。

如果是一位数就要加在个位上,如果是整十数就要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三、运用新知,拓展延伸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练习并集体订正:我们学校三年级一班的小朋友上周参加书法比赛的男生有 26人,女生有20人。

(1)三年级一班上周参加书法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2)三年级一班上周有3名同学请假没来,这个班原来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四、畅谈收获,全课总结学生互相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学习检测】88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26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57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65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计算下面各题。

43+5= 24+60= 35+50= 23+70= 32+20=77+2= 35+30= 91+8= 80+9= 5+31=【课后反思】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65页例2【课标描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运算的意义,能口算简单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学习目标】1.在购物的具体情境中,通过交流、讨论,用小棒摆一摆等活动,能说出“24+9”的计算过程。

2.通过摆小棒,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推导过程,并归纳出“个位相加满十”的算理,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

【学习重点】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学习难点】归纳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

【评价方案】1.通过动手操作,讨论算法,评价目标1。

2.通过“当堂达标”的活动,在说一说,算一算中,评价目标2。

【学习过程】一、自学导入1.课件出示四样物品,让学生说说喜欢买哪两样?2.让学生算算买两样东西需要多少钱?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24+20 24+9 24+3 20+9 20+3 9+34.提问:这些算式中,哪些算式你能马上算出得数,得多少?哪个算式最难算?二、自主探究,初步感知1.动手操作,讨论算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