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生公寓楼火灾逃生疏散方法

学生公寓楼火灾逃生疏散方法

学生公寓楼火灾逃生疏散方法单元式学生公寓楼由于通道少而狭窄,且楼内人员集中,一旦发生火灾,疏散逃生困难,所以单元式学生公寓发生火灾后,应针对着火楼层、地点和火势大小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自救、互救。

一、发生火灾后应采取的对策:自己所住的单元发生火灾,在拨打火警“119”电话的基础上应采取以下措施:1、发生火灾单元内的学生首先要根据火情进行自救,如果火势较小,可以用灭火器或室内消防栓进行灭火,也可以用浇湿的毛毯、棉被覆盖,窒息灭火,将火灾消灭在火灾初起阶段。

发现起火应首先断电,特别是用水扑救前,必须断电。

2、如果火势较大,自行扑救有困难或不能扑灭,应迅速跑出着火房间并关闭房门,截断烟雾的扩散和阻碍火势的蔓延,并呼喊或通知楼上各房间的同学,迅速疏散到地面安全地区。

二、发生火灾后的救生方法:(一)、着火层以下楼层的学生在发生火灾后,由于着火层下层受烟、火威胁较小,且火向下蔓延的速度较慢,所以人们可以从容不迫的顺楼梯疏散到地面。

(二)、着火层的学生在发生火灾后应采取以下救生方法:1、房间内着火首先逃出房间,关闭房门,呼喊示警,并打电话报警,通知学校保卫部门。

打电话报警时应说清地点、楼号、栋门号、楼层、房号、人员被困情况、着火物质、报警人的姓名和电话。

2、房间外着火时,若通往楼梯的门未被火封死,可以用浇湿的手帕、毛巾捂住口鼻,采取弯腰或爬行的低姿方式逃出着火区域;若通道被火封死,逃出火场时可以关紧房门,打开窗户呼救,等待消防队员的救援。

(三)、着火层以上楼层人员的救生:楼下发生火灾后,楼上各层会被烟气笼罩,针对火势的大小,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自救:1、在楼梯没有被封堵的情况下,用浇湿的手帕、毛巾捂住口鼻,顺楼梯跑到楼下安全区域。

2、若楼梯被封堵,可以躲进房间,关紧房门,打开窗户呼救,等待救援。

3、单元内有天窗的可以顺打开的天窗,爬到楼顶平台上,躲避烟火的威胁,等待消防人员救援。

=================================================================防火应急知识:单元式公寓火灾逃生为了改善大学生的住宿条件,最近几年,大学生单元式公寓也越来越多,掌握必要的防火安全和逃生自救知识是逃生的关键。

1、利用门窗逃生。

大多数人在火场受困时都采用这个办法。

利用门窗逃生的前提条件是火势不大,还没有蔓延到整个单元住宅,同时,是在受困者较熟悉燃烧区内通道的情况下进行的。

具体方法为:把被子、毛毯或褥子用水淋湿裹住身体,低身冲出受困区。

或者将绳索一端系于窗户中横框或室内其它固定构件上,(无绳索,可用床单和窗帘撕成布条代替),另一端系于两腋和腹部,沿窗滑至下层窗口,然后破窗入室从通道疏散,体力较好的人也可沿绳索滑至地面。

2、利用阳台逃生。

火场中由于火势较大无法利用门窗逃生时,可利用阳台逃生。

高层单元住宅建筑从第七层开始每层相邻单元的阳台相互连通,在此类楼层中受困,可拆除阳台间的分隔物,从阳台进入另一单元,在进入疏散通道逃生。

建筑中无连通阳台而阳台相距较近时,可将室内的床板或门板置于阳台之间搭桥通过。

如果楼道走廊已被浓烟所充满无法通过时,可紧闭与阳台相通的门窗,站在阳台上避难。

3、利用空间逃生。

在室内空间较大而火势不大时可利用这个方法。

其具体做法是:将室内(卫生间、厨房都可以,室内有水源最佳)的可燃物消除干净,同时消除与此室相连的部分可燃物,消除明火,然后紧闭与燃烧区相通的门窗,防止烟和有毒气体进入,等待火势熄灭或消防部队的救援。

4、利用时间逃生。

在火势封闭了通道时,可利用时间差逃生。

由于一般单元式住宅楼为一二级防火建筑,耐火极限为2–2.5小时,只要不是建筑整体受火势的威胁,局部或是一般很难致使住房倒塌。

利用时间差的具体逃生方法是:人员先疏散至离火势最远的房间内,在室内准备被子、毛毯等,将其淋湿,采取利用门窗逃生的方法,逃出起火房间。

5、利用管道逃生。

房间外墙壁上有落水或供水管道时,有能力的人,可以利用管道逃生。

这种方法一般不适用于妇女、老人和小孩。

学生宿舍火灾案例1986年9月25日下午,某大学体育班一同学私下使用购置的电炉,未关闭电炉就去上课,由于电炉放在木桌脚下,结果引起火灾,整个寝室着火,直接损失达1千余元。

该同学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一周。

1988年7月4日,某高校学生宿舍,一位同学躺在床上吸烟,因劳累过度,烟火掉在床上引燃被褥起火。

烧毁床上用品及部分衣物,直接经济损失800余元。

1990年4月28日,某大学女生宿舍发生火灾,一学生被烧伤,烧毁蚊帐三顶、被子一床以及其它许多衣物。

起火原因:该女生27日晚熄灯之后,在床边点蜡烛看书,不久疲劳入睡,但烛火继续燃烧,引燃蚊帐起火。

1995年9月15日,北京某大学昌平校区一学生宿舍,因违章用电发生火灾,损失25000元。

1998年1月22日凌晨2时,在济南某医院实习的某医学院10名学生,因用电炉不慎起火,烧死5人,烧伤5人。

2002年––2003年北京市高等学校中学生宿舍发生火灾7起,大多数宿舍内学生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被全部烧毁。

这些火灾中,绝大多数是因为使用电器不当引起的,也有极个别的是人为纵火。

==========================================================高校学生宿舍火灾隐患预防与自救逃生高校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极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尤其是人员聚集的大学生集体宿舍,更是火灾频发的部位,高校都把学生宿舍定为消防重点部位,依照消防法规定实行严格的防火安全管理,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以保证学生人身和公私财产安全,维护学校的政治稳定。

一、不安全隐患的成因:学生宿舍是广大学生休息、生活、学习的综合场所,学生一天中至少1/2 的时间在这里度过,由于当前高校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学生数量成倍增长,宿舍设施与学生供求矛盾愈加突出,相当数量的学生宿舍已“多功能”使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脑、电视已进入宿舍,学生生活、学习用品增多,可燃物也随着增多;住宿严重超员;学生违反宿舍安全管理规定的现象屡见不不鲜。

因此,不安全隐患明显增多,管理难度加大。

近几年,我市高校学生宿舍因乱接电线,违规使用劣质电器,乱扔烟头,用酒精炉、电炉做饭等相继发生火灾,今年2 月份,武汉大学信息部校区一栋学生宿舍发生火灾,火灾使三层全部共计28间房屋烧毁,使学校学生财产造成一定损失,已不同程度影响学校的正常秩序。

教育部和市教委对安全防火工作高度重视,要求各高校采取措施,一定要把防火安全工作抓紧抓好。

所以,做好学生宿舍火灾隐患预防与自救,预防火灾发生、避免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已成为维护高校稳定的不容忽视的大事,绝不能掉以轻心。

因此,强化学生宿舍防火安全管理对推进学校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调查了解,高校学生宿舍常见的不安全隐患和因素有以下几点。

1 .私接乱接电源:为了使学生休息好,学校在宿舍用电方面有严格规定,一般早上6 :00 供电,晚上11 :00停电,在宿舍停电的情况下,有的学生从走廊、洗漱间照明灯处,甚至从消防应急等插头处私自接线引到宿舍;有的为了自己方便,从室内插头处私接电源,在床头上安装台灯,微型电扇、使用电褥子等,电线就在床头缠绕,有的将电线放在床底下的垫子上,一旦电线老化裸漏或不慎极易发生触电事故。

2 .违规使用电器:少数学生图方便,违反宿舍防火安全管理规定,私自使用热得快、电炉、电饭锅等烧水做饭,有的使用劣质的电器等,极易造成短路、超负荷,造成火灾事故。

本市一所高校学生使用劣质应急灯充电时离开宿舍,因此发生火灾。

另一所高校学生使用酒精炉做饭造成火灾,我校一宿舍因使用电炉,离开宿舍忘记断电,把屋里的书架及生活用品全部烧毁。

3.蜡烛看书或做其它的事情:部分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临近考试,心里没底就点蜡烛挑灯夜战,蜡烛放在床架上,躺着或坐在床上看书,相当危险一旦打起瞌睡容易发生火灾事故。

4 .躺在床上吸烟或乱扔烟头:有些学生喜欢吸烟,并随地乱扔烟头。

本市一所高校因为学生将烟头扔在走廊的杂物上,引燃杂物发生火灾。

少数学生躺在床上吸烟,烟头一旦掉在床上,就会发生火灾事故。

我院学生宿舍,曾因烟头掉在床上发生两起火灾。

5 、宿舍防火安全管理不到位:由于我们宿舍管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特别是每日防火巡查、宿舍日查制度落实得不好,学生违规用电行为时有发生,所以隐患仍然存在。

6 、消防安全教育不到位:缺乏经常性的防火安全教育,防火常识不够普及,疏散演练没有真正落实,学生没有系统了解和掌握防火常识和知识,校园安全文化氛围不浓,安全防范意识不强。

二、不安全隐患预防:“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规定;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

因此,高校消防安全必须走预防为主、群防群治的路子,学生宿舍防火安全必须明确责任、建立组织,提高全体师生的法制观念和防范意识,以防患于未然。

1 、建立防火安全组织、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人:高校宿舍管理部门应建立宿舍防火安全工作委员会,部门领导负总责任主任,每栋宿舍楼的管理员和学生楼长为成员;每栋宿舍楼成立安全工作小组,管理员任组长、楼长任副组长、各楼层层长为成员;并指定宿舍长为本宿舍安全员。

各级防火组织和负责人,都应制定职责范围和建立岗位责任制,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防火安全责任落实到人,每年度进行一次考核评比,其工作成绩作为职工考核和学生综合测评的一项重要内容。

2 、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预防火灾隐患,一靠思想教育、二靠制度规范。

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杜绝不安全行为是预防火灾隐患的根本性工作。

因此,高校应把防火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要结合火灾案例及身边发生的隐患事故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各院(系)及学生主管部门和宿管部门要利用班会、社团、系刊、板报、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懂得宿舍火灾隐患的危险性,从思想上真正筑起安全防线。

要严格落实宿舍安全管理的“十不‘制度,即不乱接电源、不乱扔烟头、不躺在床上吸烟、不在蚊帐内或床上点蜡烛看书、不焚烧杂物、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不使用电褥取暖、不使用电炉、热得快、电饭锅等烧水做饭、不使用不合格电器,要人走灯灭、台灯不要靠近枕头和被褥。

对以上安全情况要坚持宿舍日查和日巡查制度,并做好巡查日记录。

要坚持院、系、处的督查制度,对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要及时整改和纠正,一时难以整改的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通过检查不断纠正和规范学生的不安全行为,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安全制度的习惯。

还要互相监督,同室同学做出有损安全的事情,都能认为对自身安全受到威胁而进行制止,而不是视而不见,真正形成群防群治的氛围。

3 、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提高学生遵纪守法自觉性:经常组织学生学习“消防法”、“天津市消防条例”,学习院消防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和宿舍安全管理规定,特别是“安全生产月”和“119”宣传周,要加大学习和宣传的力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法律知识和校规校纪,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提高法律素质,增强尊纪守法自觉性,并能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