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第一框《认识自己》教学设计
凤凰城学校阙义生
一、教学背景分析
【教科书相关内容】《道德与法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7月第1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
【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暂时依据2011版课标,依据框题内容,适度择取。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和“自尊自强”。
具体相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了解自我评价标准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
”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还有“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
具体相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
”
整体感知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第三课《发现自己》的第一框内容《认识自己》,通过“运用你的经验”活动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觉察自我形象,并初步了解自己在在同学中的形象,引出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的增强,使认识和发现自己不仅成为“我”的需要,而且成为一种可能;通过小刚与队友对话,理解自我探索对中学生发展的积极意义,明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通过“我是这样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同时觉察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共同之处和差异。
通过“了解自我评价方法”,掌握自我评价的途径和方法,学会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
【学情分析】
跨入中学的大门,学生进入一个新的人生阶段,正值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希望能更多地了解自己,关注自己在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如:我是谁?我的能力如何?别人如何看待我?但是由于受到自身认识发展规律的限制,在自我认识上往往容易出现偏差,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或过低,对别人的评价难以正确看待,容易形成自负或自卑的不良心理。
而自我认识的偏差必然会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影响。
由此本节课基于以上学情,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这一主题。
二、目标
【教学目标】依据2012版广州学标,依据框题内容,适度择取。
目标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培养问题意识,以及从教材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2:学生通过活动,懂得认识自己很重要,探索自己是一个深化的过程。
目标3:学生在“探究与分享”中,掌握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和途径。
目标4:学会用理性的态度面对他人的评价。
【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预习导航→合作探究-→归纳总结-→情感升华→巩固检测
【教学重点】认识自我的重要性,了解认识自我的内容和途径。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对待他人评价自己的方法,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
【教学策略】情景导学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
【课前准备】视频、纸盒、小奖品、彩笔若干等。
【课的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安排】1课时
三、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