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_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_教学设计


史上哪一个时期属于
青铜时代? 教师:你
知道商朝后期铸造的
青铜巨鼎的名称吗?
它是怎样利用 ppt 插
入文字、图片和视频造 出来的呢? (生答) 教师展示图片,学生看
利用 ppt 插入文字、 图片和视频
2/3
图说过程。 教师:你
知道青铜器具有哪些
用途吗? (生答) 教
师:看一看四羊方尊的
造型特点
师引入下一个问题:有
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 之一。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 族的历史潮流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 的历史责任感。 重点: 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是人类进人 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后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商、周著名青铜器。 难点:
节,通过图片、视频和较少的文字,既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真实的认识又从理性上掌握了这
些文化的意义和价值。自主学习和学习测评实际上是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做到当堂掌握,
向 45 分钟要效果。
3/3
课堂小结
用文字信息再次展示 本课的主要内容
利用 ppt 出示文字 总结本课内容
七、教学特色
在自主学习环节,将本节课涉及的三个主要内容以填空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
题预习新课,对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环节,
老师以精彩的语句贯穿本节课的三方面内容,做到了内容之间的自然衔接。同时在讲授环
1/3
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青铜器使用范围所反映的社 会意识与存在状况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 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利用 ppt 插入文字、图片和视频,再现历史现象,让学生直观、真实地了解历史事实。在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后母戊鼎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在自主学习环节,向学生展示 本课相关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地预习新课。在讲授新课环节,通过文字、图片和 视频让学生了解青铜器铸造艺术及汉字演变历史。在课堂小结环节,通过一个流程图再次 总结本课内容,以达到总结的目的。
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认识到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反应出的
国力盛衰问题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课的兴趣尚高,教师可多设置一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寓教 于乐。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 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通过学习后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 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想象司母戊鼎等青铜的铸造过程及用途,培养历史想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收集甲骨文的文字及图片,指出他们与今天文字的渊源关系,以此加深对汉字与甲骨文渊源 关系的认识。收集有关青铜器的照片、实物和有关资料,并进行展览、讲解和想象,以加深对 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介绍的是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体现出商朝作为当时世界上一个大
国的气魄,让学生有更全面的认识。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别,
了解汉字的演变;知道后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本课难点是学生如何了
六、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
导入 自主学习
讲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
播放有关青铜器的图 学生回答老师的
片,激发学生对商朝文 课堂发问,并提 技术支持
化的兴趣,引入新课 出问题
展示本节课相关问题
学生依据问题进 行自主预习,并 回答问题
利用 ppt 插入文字 展示问题
教师:看书 ,说一说
什么是青铜?我国历
时这些器皿上还可有
文字,那是什么呢 教
师:说一说什么是甲骨

文? 商朝时人们为什
么把文字刻写在甲骨
上?甲骨文的意义?师
要求学生阅读“金文”
一目,了解金文的概念
和价值。然后教师利用
多媒体,展示各种字体
的不同,来介绍甲骨
文、金文与今天汉字的
联系。
学习测评
利用 ppt 展示本课重 点问题
利用 ppt 展示本课 相关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