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教材】中考化学试题:专题(01)空气(空气污染)(含答案)
【新教材】中考化学试题:专题(01)空气(空气污染)(含答案)
【答案】C
考点: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判断
3.【2015年上海市】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O2B.N2C.He D.CO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选B.
考点:空气的成分
4.【2015年四川省宜宾市】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 )
A.纯净的空气B.纯净的氮气C.盐酸D.碘酒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常见的混合物:空气、溶液及合金,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故选B
考点: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判断
【点睛】本题是对物质的分类的考查,在化学上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两大类,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且各成分保持各自的性质,二者的本质区别是看是否有一种物质组成,做题时抓住二者的本质区别就可得出答案。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表达式:磷(P) + 氧气(O2) 五氧化二磷(P2O5)化学方程式: 4P + 5O2 2P2O5
5、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注意事项:
A、所用的红磷必须足量,如果红磷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考点:气体的验证、基本操作
12.【2015年浙江省杭州市】(8分)甲图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及药品。
(1)为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燃烧匙中的红磷足量
C.点燃红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D.红磷熄灭,广口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2)小明同学用足量的木炭代替红磷、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水来做此实验。小明操作正确,但是测得的数据小于用红磷测得的数据,其原因是木炭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外还可能生成____。
(2)用大针筒将100ml人体呼出气体压入20ml澄清石灰水中(如图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同样的方法将100ml空气压入另一瓶20ml澄清石灰水中,请说出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并解释原因:▲。
【答案】(1)排水集气 ; 不能 (2)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因为虽然有二氧化碳,但是二氧化碳含量很低,100ml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极少,不会变浑浊。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
1、定义: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混合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2、本质区别:宏观上是看是否有一种物质组成;有一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其它的为混合物.
微观上是看是否由一种分子构成;有一种分子构成的为纯净物,有多种分子构成的为混合物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实验改进】
Ⅰ.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镑的原理设计图10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
Ⅱ.测得实验数据如表4
【交流表达】
(1)铁生锈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首先是铁与氧气、Hale Waihona Puke 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Fe(OH)2],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量的装置。
(1)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___________减 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操作规范,用量筒测量进入瓶中水的体积,能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问题提出】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 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置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
考点: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测定 铁生锈的原理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
【点睛】本题考查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通常从药品的选择、实验现象和结论方面来考虑问题的思路,考查的重点是药品的替代和误差分析。同时综合考察实验方案的评价。
类型二、空气污染
【例2】【2015年上海市】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不属 于雾霾治理 措施的是( )
考点:环境保护
6.【2015年山东省临沂市】在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水蒸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占78%,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C。
考点:空气的成分
7.【2015年山东省临沂市】分类是化学学习、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氯酸钾 B.石灰水 C.二氧化碳 D.氢氧化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混合物由多好物质混合而成,石灰水是由氢氧化钙和水混合 而成的,属混合物。故选B。
考点:混合物
8.【2015年江苏省苏州市】今年的6月5日是第44个“世界环境日”,也是我国新《环保法》实施后的首个“环境日”。我国今年的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解析】
试题分析: ①冰水混合物是水的不同状态,属于纯净物; ②洁净的空气只是不含有其它杂质,是多种物质的混合物; ③液氮是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④石灰水 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答案选择A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断
6.【2015年上海市】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不属于雾霾治理措施的是( )
【答案】【实验回顾】(1) 4P + 5O2点燃2P2O5;(2) 气压【交流表达】(1) 2Fe + 2H2O + O2= 2Fe(OH)2(2) 20.2% (3) ① 铁的缓慢氧化使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更彻底,使实验结果更准确。② 测量时考虑到导管容积和扣除内容物后的集气瓶容积,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而不是质量分数,错误,B、空气中各 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正确,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正确,D、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正确,故选C
考点:空气的成分、用途及污染
10.【2015年湖南省娄底市】下列各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新教材适用·中考化学
考点一 空气
聚焦考点☆温习理解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法 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装置图
2、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②、(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 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约占其体积的1/5。
【答案】B
考点:物质的分类
二、非选择题
11.【2015年浙江省衡州市】甲为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对比图。CO2含量变化真有这么大?
(1)利用图乙所示▲ 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标上A;取一个 同样装有空气的集气瓶,标上B。将两根同样的小木条点燃后同时伸入A瓶和B瓶,A瓶中的木条先熄灭。这个实验现象▲(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更多。
A.植树绿化,美化环境 B.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
C.外出时佩戴反雾霾口罩 D.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植树造林;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燃煤发电,增大太阳能的发电;这三个措施都是有利于雾霾的治理,属于保护环境的好的行为。外出带口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雾霾现象。故选C.
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烟尘。
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层空洞飞机的尾气、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答案】B
考点:空气的成分
【点睛】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空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有重要的用途,对于氮气可用于制造氮肥和硝酸的重要原料;根据通常情况下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医疗上做冷冻麻醉剂;创造低温环境等,而制成各种电光源属于稀有气体的用途.
类型四、物质的分类
【例4】【2015年湖南省株洲市】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3)市售“暖宝宝”中发热剂主要成分是:铁粉、炭粉、水和食盐等, 反应原理可简化为铁生锈。小明用配置的发热剂按图乙装置实验。他不是将足量的发热剂堆在瓶底,而是将其涂抹在广口瓶内壁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
(4)在上述三个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情况下,与另两个实验的测量结果相比,第三个实验的测量结果与空气中的氧气含 量更接近。推测其,最合理的主要原因是____。
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 偏小)
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E、实际实验中,如果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①红磷量不足;②装置气密性差;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F、实际实验中,如果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①没有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②燃着的燃烧匙没有迅速伸进集气瓶.
课时作业☆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