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文县金河煤矿瓦斯专项治理方案《一矿一策》兴文县金河煤矿二0一0年度业主:王良森矿长:曾乾均编制:王建中兴文县金河煤矿瓦斯专项治理方案《一矿一策》二0一0年三月为坚持安全第一,瓦斯为天,坚持从“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原则,和“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瓦斯治理的十二字方针,及实现“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工作体系,结合金河煤矿2010年瓦斯灾害和瓦斯专项治理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矿井安全生产现状(一)基本情况金河煤矿位于宜宾市兴文县城西约6.5km,行政区划属兴文县古宋镇梧桐村及桂花村管辖。
距原久庆镇约2.0km,有乡镇公路在久庆镇与古(宋)—巡(场)公路相接,东距古宋6.0km,西距巡场60.0km,交通方便。
矿井先期:1957年-1963年办铁厂、硫磺厂,1964年成立兴文一煤厂(属于国营性质),开始生产煤炭,1996年企业破产。
矿井后期:企业破产后,几经变换业主,现为私营股份制企业,采矿许可证登记开采K6煤层,采矿许可证有效期至2013年11月。
设计生产能力为6万吨/年,2005年9月大地工程开发有限公司核定该矿生产能力为9万吨/年,矿井开采K6煤层,还有可采储量178万吨,按生产能力9万吨/年计算,剩余服务年限19.8年。
目前矿井的各种证照(六证)办理齐全且合法有效。
矿井因2008年9月5日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停产整顿,2010年1月底恢复整改,现未组织采掘生产,仍在进行系统整改中。
矿井现有在册员工148人,井下在册人员122人(实行“早、中、晚”三班制组织整改生产系统,井下同时作业最大单班人员45人),配备有矿长4人,技术负责人1人,专职安全员5人,瓦检员14人,爆破工8人,测风员1人(兼职),防突工4人,电工4人,机车司机3人,绞车司机7人,把钩工3人,主扇司机2人,炸材库管员1人,监控系统管理员3人等特殊工种人员,经有资质培训单位培训合格,持有效资格证上岗。
安全管理机构健全,安全责任体系明确,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设立安全科、技术组、矿办室、机电组、防突队等职能部门,并积极发挥作用,安全工作逐步走入正轨。
(二)矿井现状1、矿井瓦斯等级灾害情况根据宜宾市经济委员会文件“宜市经煤”【2006】420号《宾市经济委员会关于全市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梧桐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4.48m3/min;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32.27m3/t.d,矿井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0.40m3/min,矿井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2.88m3/t,矿井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煤矿开采至今共发生60余次煤与瓦斯动力现象,突出煤量由几十吨至上千吨,2008年9月5日施工抽放孔时发生煤与瓦斯突出,造成18人死亡的重大事故。
根据2004年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报告,K6煤层煤尘无爆炸性危险。
根据2004年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报告,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为不易自燃。
2、矿井开拓开采系统及布置方式矿井开拓方式为平硐暗斜井开拓,两级暗斜井,有两个井筒,即主平硐和回风斜井。
主平硐井口标高+409.528m,主平硐长1000米,主要用作矿井进风、辅设管路和缆线、行人及运煤,为矿井的主井口;回风斜井井口标高为+533.909m,为矿井的主要回风井。
矿井井筒主要特征详见表2-1。
表2-1矿井井筒主要特征表矿井为二级提升,一级提升下山和一级行人下山均布置在K5煤层中,倾角25°,长度200m,落平于+328m标高;二级提升下山和行人下山布置在K5煤层中,倾角25°,长度160m,落平于+256m标高,矿井+260m水平运输大巷布置在K6煤层顶板中,通过石门与煤层相接。
在+330m水平K5煤层布置有水平回风大巷,总回风斜巷布置在矿井西翼K5煤层中,长度530m,倾角26°。
矿井开采深度为+400m~+100m标高,整个矿井划分为三个水平,一水平开采标高范围为+400~+330m,该水平在西翼边界还剩有400m未回采;二水平开采标高范围为+330~+260m,该水平在西翼边界还剩有490m未回采;三水平开采标高范围为+260~+100m,该水平还未开采。
每个水平布置有车场、岩石集中运输巷、回风平巷、回风上山。
这样,由主平硐、提升下山、行人下山、井底车场、岩石运输巷、回风平巷、回风上山、总回风巷及回风井构成矿井开拓系统,开拓系统较合理。
主平硐、提升下山、行人下山、井底车场、岩石运输巷作为主要的运输、提升、行人、排水和进风大巷,主要担负着通风、运输、提升、行人、铺设管路及缆线、排水等重要生产任务;回风平巷、回风上山、总回风上山和回风井是矿井的主要回风大巷,主要担负着矿井回风的任务。
矿井目前的生产水平为+400~+330m水平西翼边界400m范围和+330~+260m水平西翼边界490m范围,作为目前采掘调整的主要区域。
3、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A、采煤方法:由于矿井煤层倾角25-27°,属倾斜煤层,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开采。
B、回采工艺:工作面用MZ-1.2型煤电钻打眼,三号煤安炸药、瞬发电雷管起爆,放炮落煤,工作面溜槽自溜至煤眼下口装车后编组外运。
采用单体支柱控制顶板,排距和柱距均为0.8m,自然垮落法管理顶板,最大控顶距3.2m,最小控顶距2.4m。
4、巷道掘进整改工作结束以后,准备三个K5掘进工作面。
巷道的施工方式为钻爆法施工,采用MFB-100型发爆器启爆。
成巷方式为全断面一次成巷分两次爆破(即煤炭作为掏槽先行爆破后,再打岩石眼装药爆破)。
人工装矸运输至矸石仓溜到石门再装车编组外运。
煤层主要巷道(18kg/m工字钢制作)使用金属支架支护,煤层一般巷道,采用木支护,巷道形状梯形,棚距 1.0m,掘进采用金属前探梁或木顶柱作为临时支护,永久支护距碛头不大于5m。
5、通风系统(1)通风方式:矿井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方式。
(2)通风方法:矿井通风方法为主扇风机抽出式通风,两台主扇风机型号为:FBCZ-NO12(45KW)。
主平硐为矿井进风井,断面积4.0m2,总进风量1030 m3/min,回风井为总回风井断面积为3.9m2,总回风量1050m3/min。
总回风巷瓦斯浓度为0.1%,二氧化碳浓度为0.05%。
(3)采区通风:矿井无不合理的串联通风、扩散通风、采空区通风等,各采掘面实行了独立通风。
各掘进工作面拟采用一台JBT51-2型局扇机压入式通风方式,碛头有效风量140 m3/min以上,局扇风机安装位置巷道通过的新鲜风量达到230 m3/min以上,掘进工作面回风流瓦斯浓度0.1-0.3%,二氧化碳浓度0.02%。
6、主要通风设备、设施(1)主要通风机:矿井主扇风机安装在地面,型号为:表2-2 矿井主要通风机性能参数表(2)局部扇风机:根据不同的掘进作业点,拟采用型号为FBDN05/2*5.5,FBDN05.6/2*7.5,YBT-52局部通风机,安设“三专两闭锁”,配置Φ500-600mm胶质双抗风筒压入式供风。
表2-3 局部通风机性能参数表(3)通风设施:井下在进回风联络巷均安有二正二反一组连锁风门,风井的安全出口+533m平巷处安有一组二正二反的连锁风门。
矿井反风的实现,通过换相刀闸改变主扇风机电动机反转,改抽出式通风为压入式通风,并将安有反向风门的反风风门关闭,即可实现全矿井的风流反向,并且能在10分钟改变矿井的风流方向、有效的反风风量超过正向风量的40%,符合要求。
(4)瓦斯检测仪器仪表:矿井配有便携式光学瓦检仪16台、便携式报警仪32台,CFD-Z中速风表1台,仪器、仪表均由川南安全仪器检定站定期进行效验。
(5)监测监控:矿井安有两台KJ90型瓦斯监控系统,一台运行、一台备用。
矿井需要设置监测分站KFD-3型四台(井下一、二、三水平各设置一台、风井安设一台),各掘进工作面的进回风流的瓦斯传感器、风门开停传感器及主扇开停传感器等均需安装,完善齐全,正常运行进行24小时监控井下通风设施开(关)情况和瓦斯的动(静)态情况。
(6)矿井通风瓦斯管理制度,由“一通三防”领导小组统一管理,具体由矿长和技术负责人负责管理工作,配有瓦检员14名,安全员6名,通风工及测风工各1名。
瓦检记录完善,瓦检日报审批制度健全,8小时跟班带班的矿级管理人员随身携带便携式甲烷报警器,随时监控各作业点、面的瓦斯变化情况,预防和杜绝瓦斯事故的发生。
(三)主要危险源分析1、瓦斯北京矿业大学2010年2月,对矿井K6煤层瓦斯参数测试结论如下:(1)应用M-Ⅱ型瓦斯压力测定仪,测得K6煤层(测压点标高+260m)相对瓦斯压力为1.35MPa,绝对瓦斯压力为1.45MPa。
(2)对K6煤层煤样采用“落锤法”测得煤体坚固性系数f 值为0.24。
(3)应用WT-1型瓦斯放散初速度测试系统,测得K6煤层煤样瓦斯放散初速度△P=28.95mmHg。
(4)由坚固性系数f=0.24和瓦斯放散初速度△P=28.95,计算得到K=120.63。
(5)对井下K6煤层和所采集的煤样进行观察分析,得出K6煤属于Ⅳ类构造煤。
(6)采用压汞仪测得煤样的孔隙率 6.66%,总孔隙体积为0.0500ml/g。
(7)在进行煤层瓦斯压力测定过程的同时,采用气体收集法测得K6煤层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为0.0428 d-1,透气性系数为2.99 m2/(MPa2.d),判定K6煤层抽放难易程度属于可以抽放的煤层。
(8)应用等温吸附解吸仪,测得K6煤层煤样吸附常数a、b 值分别为:a=27.933tm3、b=1.166MPa-1。
(9)对煤样进行工业分析,利用测得的煤层瓦斯压力和煤样吸附常数a、b值,测算得到K6煤层瓦斯含量为13.23tm3。
根据以上结论,及资质部门的鉴定结论,瓦斯是危害矿井安全的主要危险源。
2、煤与瓦斯突出煤矿自1964年建井以来,1978年4月2日在一水平(主平硐)+采区首次发生煤与瓦斯动力现象(标高+450m ,埋深150m),至今共发生煤与瓦斯动力现象68次,突出煤量由几十吨至上千吨,曾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其中突出30次,压出11次,倾出15次,总计突出煤量9723吨,平均每次突出煤量174吨。
1979年6月12日掘上山时发生一次强度为235T的突出,造成9人死亡,5人受伤,致使原古宋煤矿停产四年之久;特别是2008年9月5日在煤平巷施工抽放钻孔时发生一次突出煤量为1000多吨、瓦斯量10万多立方的特大型突出,造成18人死亡、20多人受伤的重大事故。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一水平共发生18次突出,占突出总数的26.5%,二水平共发生突出38次,占突出总数的55.9%,三水平共发生突出12次,占突出总数的17.6%,三水平发生的突出次数虽少,但突出强度大,给矿井安全生产造成了很大威胁,说明矿井往深部延伸,灾害在不断升级,治理难度已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