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说明书管理规定

地质说明书管理规定

地质说明书管理规定(暂行)地质说明书是矿井生产重要的技术基础资料,它直接关系到采掘工程的合理布局,日常生产的合理安排,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和矿井的安全生产。

为了使之更好的配合和服务于生产,特制定本办法:一、一般要求:(一)各矿地测部门所提供的地质说明书的编制格式要符合集团公司下发的统一标准,正式打印。

并依据技术程序,有相关人员签字。

说明书打印装订整齐美观,无错漏字,文字通顺,表达准确文图一致,附图内容齐全,平剖面图一致,图纸色泽均匀,注字盖印或微机制图。

(二)技术部门所需的采区地质说明书、工作面回采和掘进地质说明书及各类巷道的掘进地质说明书,应根据矿井生产接续安排,提前下达由总工程师签字的编制委托书,其委托编制时间应符合以下要求:1、采区设计所需地质说明书至少应在设计前二年通知,在正式设计前三个月提交。

2、回采工作面所需地质说明书,应在采面掘出后五天内提交。

3、掘进各类巷道所需的地质说明书应提前一上月通知,在设计前十五天交付。

地测科必须按委托书要求的时间及时提供。

(三)地质说明书编写时,除将根据技术部门设计要求所需的巷道、峒室绘制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外,还应将工作面四邻100m范围内查明的因工作面掘进或回采而影响的地面建筑物、井下巷道、采空区以及各类保护煤柱等绘制在图上,并在说明书文字中予以说明,需采取措施的应叙述清楚。

二、地质说明编制前,地测科应组织地质、水文、测量、通风各专业进行会审,重点查明以下情况:1、区域内地面建筑物、铁路、公路、河流、水库、大坝及积水坑;对新生产的建筑物和积水塌陷坑应及时测绘,并填到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对需留设的建筑物、巷道和边界保护煤柱进行检查、校核。

2、区域内四周和上覆煤层的采掘状况,揭露的地质构造、煤层及顶底板、陷落柱及岩浆侵入体情况。

3、分析区域内及附近对采、掘有水害威胁的巷道及采空区,重点是掘进工作面上方20m内,回采工作面上方40m内或采掘工作面四周20m以内有积水(黄泥浆)的巷道和采空区。

4、排查区域内已有的地面钻孔情况,分析对采掘可能造成的影响。

5、区域内岩浆岩侵入、瓦斯、煤尘及自燃发火情况。

三、地质说明书的内容要求(一)、采区地质说明书文字部分:1、简述采区位置、范围、四邻关系,上下限标高及埋深,井上下对照关系、地面高程。

2、简述采区范围内已有的勘探钻孔孔号,见煤及构造情况,水文情况,终孔层位及深度,封孔结论,以及对采掘可能造成的影响。

3、概述相邻采区实见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4、详细叙述采区内煤岩层产状及变化情况,断层及褶皱的产状,分布范围及控制程度,对开采可能造成的影响。

5、详述区内可采煤层的赋存情况,煤层厚度、结构及变化情况,可采范围和可采性预测,评价煤层的稳定性。

煤层物理特征及工业指标情况。

各煤层间距、煤层与标志层间距。

6、分层叙述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含水情况及有关物理力学性质,岩性变化情况。

7、简述区内可能存在的岩浆侵入体.陷落柱.古河流冲刷等情况。

8、详细说明采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及基本特征,主要含水层及导水地质因素、老空积水状况,对防水煤柱和探放水等的要求,并对有无突水危险及威胁程度提出意见及措施,预计采区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在提交下组煤地质说明书时,要同时计算安全掘进隔水层厚度及突水系数。

9、分层并合计采区内工业及可采储量。

10、针对存在的地质及水文地质问题,提出建议或注意事项。

图纸部分:1、分煤层底板等高线预测图及储量计算图(1:1000或1:2000):坐标网格,煤层底板等高线,各种煤柱线,断层,褶曲,岩浆侵入体,古河流冲刷区,陷落柱,穿过本层的钻孔(孔号、标高、煤厚),采掘工程,采区边界,储量计算内容,地形地物,剖面线,图签。

煤层底板等高线应绘制到图框。

2、采区地质剖面图(1:1000或1:2000):高程线,地层界线、煤层、标志层,断层,岩浆岩,陷落柱,井巷工程,各种煤柱线,各种边界线,钻孔,经纬线,有关的地物,剖面线方向,图签。

3.采区煤岩层综合柱状图(1:200):地层时代,地层接触关系,分层厚度,累计厚度,主要标志层间距,岩层柱状,岩性描述,比例尺。

(二)、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文字部分:1、简述工作面位置、范围、上下限标高及地面相对位置关系。

2、掘进范围附近100m范围内已有的采掘情况,顶、底部的煤层开采、老空、老巷情况及开采结束的时间,并对老空区的水、火、瓦斯等情况做出分析。

3、详细叙述工作面内煤岩层产状特征及变化情况,地质构造特征及控制程度,对掘进造成的影响,并预计断层落差。

4、说明本工作面煤层的厚度、结构并预测其变化情况。

各煤层间距、煤层与标志层间距。

5、说明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变化情况。

6、简述岩浆侵入体,岩溶陷落柱,古河流冲刷等对工作面煤层可能造成的破坏情况。

7、详细说明本工作面掘进范围内的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含水层及导水地质因素,老空积水水量及与本工作面的相对距离关系,掘进范围内隔水层安全厚度计算,有无突水危险等。

8、简述掘进方向上勘探钻孔情况,见煤及构造情况,水文情况,终孔层位及深度,封孔结论和偏斜情况,以及对掘进可能造成的影响。

9、计算工作面的工业及可采储量。

10、针对存在的地质及水文地质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及措施。

图纸部分:1、工作面底板等高线预测图(1:1000或1:2000):坐标网格,预测煤层底板等高线(煤层底板等高线应绘制到图框),各种煤柱线,断层褶曲,岩浆侵入体,古河流冲刷区,陷落柱,穿过本层的钻孔(孔号、标高、煤厚),已有和设计的采掘工程,地形地物,图签。

2、掘进方向地质剖面图(1:1000或1:2000):高程线,煤层,标志层,断层,陷落柱,井巷工程,各种煤柱线,边界线,经纬线,剖面线方位角,古河流冲刷区,图签。

3、本煤层或煤层群的地质综合柱状图(1:200):地层时代,分层厚度,累计厚度,标志层间距,岩层柱状,岩性描述,比例尺。

(三)、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文字部分:1、简述工作面位置、范围、面积、地面高程,上下限标高、埋藏深度,工作面周围100m范围内四邻关系,回采对地面建筑和设施的影响。

2、详述工作面各实见点的地质构造特征,预测工作面内构造发育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

3、根据各实见点煤层资料,说明煤层的最小、最大及平均厚度,煤层结构,说明煤层在工作面内的变化情况及影响范围。

评价煤层的稳定性。

简述煤层物理特征及工业指标情况4、根据实见资料,叙述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物理力学性质、裂隙发育方向及其变化规律。

5、对分层开采的工作面,简要说明上分层回采结束时间及人工假顶胶结情况。

6、简述工作内岩浆侵入体,岩溶陷落柱,古河流冲刷的位置及对回采的影响。

7、简述邻区水文情况,分析本工作面内的水文地质条件,预计工作面正常涌水量及最大涌水量,计算突水系数,并详细阐述本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对本工作安全生产的影响程度。

8、计算工作面的工业及可采储量。

9、注浆改造工作面需有改造工作总结,包括注浆改造工作详细情况,注浆效果评价,存在问题及处理办法。

10、对工作面存在的地质及水文地质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及措施。

图纸部分1、工作面底板等高线实测图及储量计算图(1:1000或1:2000):坐标网格,工作面范围,工作面四邻范围不得小于100m,实测煤层底板等高线,有关井巷工程(名称齐全),岩浆侵入体,古河流冲刷区,有关地质构造,穿过本层的地面钻孔,受水威胁工作面井下钻孔要标注含水层段,陷落柱,煤层小柱状(每50m一个),煤层产状,(根据需要填绘煤层合并分岔界线、煤厚等值线、夹石等厚线或煤层间距变化等值线),临界突水系数等值线,明确注记老空积水区(范围及积水量),指北方向,图签。

2、工作面有关地质素描图(1:500)或工作面上下出口及切眼实测剖面图(1:1000),高程线,切过的井巷工程及导线点,巷道变坡点标高注记,图签。

3、本工作面的地质综合柱状图(1:200):地层时代,分层厚度,累计厚度,标志层间距,岩层柱状,岩性描述,比例尺。

(顶板柱状绘至开采煤层的8倍采高,底板柱状绘至老底。

受水威胁工作面底板柱状绘至奥灰。

)4、根据需要与工作面有关的主要地质剖面图(1:1000或大于1:1000)主要反映因地质构造或其它地质因素造成的工作面与含水体或影响安全的其它地质体的位置关系。

四、地质说明书及所附图纸编制完后,必须由校核人、地测科长、矿总工程师审查签字后方可提交使用;采区、综采工作面的回采地质说明书和受水威胁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必须由地测科、技术科、安监局、矿总工程师集体审查,报集团公司审批后方可提交。

受水威胁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必须在工作面安装前十五天报集团公司审批,不经审批,不得回采。

——————公司——————煤矿——————采区地质说明书编制单位:编制:审核:地测科:技术科:安监处:总工程师:接到通知时间:提交时间:采区地质说明书一、概述水平翼采区系(组)煤层位东至置南至及西至范北至上限高程下限高程地面高程围(m)(m)(m)走向长(m)倾向长(m)面积(m2)实见地质及水文地质简述邻采掘情况区情自然灾害及其它况地面建筑、设施等地面情况及受地形(地貌、植被、地层出露情况等)生产影响水系及地面积水范围程采掘影响及破坏程度度8概述:孔号煤层见煤底板高程煤厚(m)终孔层位封孔质量备注内区地质勘探情况二、地层及标志层地层主要标志层三、煤层煤层赋存情况煤层层别煤厚(m)结构(m)倾角(°)Kmr(%)稳定性间距(m)厚度、两极平均结两极构、平均倾两极角、平均间两极距平均层别颜色光泽硬度(f)容重t/m3煤岩类型物理特征工层别M(%)A(%)V(%)FC(%)S(%)P(%)Q(MJ/Kg)Y(mm)工业牌号业指标10四、煤层顶底板层别类别岩石名称厚度(m)主要岩性特征(含水性)伪顶顶板直接顶老顶直接底底板老底伪顶顶板直接顶老顶直接底底板老底区内变化情况五、地质构造(含陷落柱、岩浆岩及古河床冲刷等)主要特征及影响范围11主要特征及影响范围产状断层名称性质实见位置及控制情况(°)(°)(m)倾向倾角落差12六、水文地质基简述该区的基本的水文地质特征。

本特征1.水文地质条件探查:1.1物探:简述物探成果及结论(如果有)。

1.2钻探:主要包括施工水文补勘钻孔孔数;单孔水量(两极)、平均;隔水充层岩性、两极厚度、平均;含水层厚度(两极)、平均;1.3放水试验:简述水平或采区放水试验结论。

水2.充水因素:2.1老空水:主要分析临区及上覆采空区、老巷、老窑等积水情况,及对采掘工作面的影响程度,若影响下一步需采取的措施。

因2.2第四系:简述第四系的水文地质情况。

露头附近开采的工作面,要探明第四系底部的含水性、岩性组合、强度;风化基岩的岩性、富水性、裂隙发育素程度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