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快城市建设和谐宜居的调研报告

加快城市建设和谐宜居的调研报告

加快城市建设和谐宜居的调研报告近期,我市政协围绕“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建设和谐宜居城市”这一主题,组织调研组深入各街道、经济开发区专题调研,邀请有关部门和委员座谈讨论,走访征求部分市级老领导、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并召开主席会议讨论审议,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根本宗旨,突出建设富强和谐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定位,深入落实“一个尊重、五个统筹”要求,高度重视城市建设管理,城市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工作中,突出规划引领、管控,规划城区总面积160平方公里,着力推进“北工、南文、中商、东新、西农”功能布局,形成胶河生态景观带“一带”、康成大街城市发展主轴和夷安大道城市发展次轴“两轴”、东部现代服务中心和中部传统商业中心“两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

切实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成五大主题公园和18处街头游园;“十二五”期间完成旧城改造175万平方米,提升街路113.6万平方米,新增绿化140公顷;东部新城一批地标性建筑相继建成使用,XX一中新校、职教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公共交通、绿化美化、供热管网、供排水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人居环境。

坚持建管同步、建管并重,加快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完善城市管理办法措施,提高综合管理水平,提升宜居宜业品质。

我市城市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等一系列殊荣。

二、主要问题虽然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必须直面正视、着力解决。

(一)城市协同管理运行机制还不够顺畅。

城市管理涉及部门多、层级多、范围大,由于缺少高层次的权威机构牵头抓总,缺少到边到底的责任分工和标准体系,缺少市级层面对各责任单位的长效、刚性考评机制,导致检查督察失之于宽,责任落实失之于软,集中整治后经常出现问题反弹。

有的部门单位对城市管理,缺乏主动作为、主动担当、依法作为的意识,不敢抓不敢管,甚至推诿责任、应付一时。

特别是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后,有的管理部门随着执法权移交,失去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城市规划建设还有较大欠账。

一是城市规划品质不高。

由于规划理念不够前瞻、执行存在随意性,旧城开发中大多片区规模偏小,现代建筑、老旧房屋交叉布局,难以形成整体连片效应。

一些建筑、片区规划时,没有兼顾其他服务要素配置,对人流密集带来的影响考虑不够周全,如凤凰大街东首朝阳中学、妇幼保健院相对而建,由于人流大、车辆多经常导致交通不畅。

二是基础设施专业规划不全。

城市总规修编基本完成,但缺少农贸市场、停车场、露天烧烤、户外广告、夜景照明、地下管廊、二手车市场等专业规划,从根本上制约城市管理的提升。

城区沿街经营性网点1万余家,接近诸城的5倍,增加了城市管理难度。

三是部分服务设施供给成为短板。

我市机动车保有量为25.2万辆,但市区仅有公共停车场17处、停车泊位4600个,道路临时停车位和路沿石以上停车位2600个,停车场所远远满足不了停车需求。

民生市场、公厕、路灯、公共自行车等设施也存在较大缺口。

(三)城市管理投入保障还不到位。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

随着城市扩容和市政设施大幅增加,环卫保洁、园林绿化、道路养护等管理成本不断提高,但财政经费实际投入增长不同步,与周边县市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近期市政府常务会议对此已进行研究,有关增长经费决定有待加快落实。

二是装备保障不足。

主要是,环卫机扫车、洒水车、垃圾清运车和园林修剪、滴灌、病虫害防治以及智慧城管等装备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三是一线力量不足。

一方面,各部门还没有最大限度向基层下沉管理人员。

另一方面,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后,有的部门仅向执法部门划转职权,但没有划转执法人员。

目前城区综合行政执法近60平方公里,一线执法人员仅200余人,“力量不足”、“疲劳上岗”制约了城市管理执法的水平。

(四)城市综合整治效果还不理想。

一是环卫保洁存在盲点漏点。

一些背街小巷、人行道、绿化带清扫不及时、不彻底,渣土运输管理缺位,成为影响城市环境卫生的痼疾。

二是店外经营乱象屡禁难绝。

时常见到沿街门店出店经营、占道经营,临街洗车、修车、卖车以及马路市场、流动摊、随意乱发小广告现象。

三是交通秩序管理还不到位。

主要是,主干道机非混行,机动车乱停乱靠,出租车违规掉头、停车,摩托车、三轮车任意停靠行驶,非机动车和行人不遵守交规。

中百等繁华商场、人民医院等医疗单位、沿街中小学校、部分集贸市场等场所附近经常堵车,阴雨天气时更加严重,成为城市交通的“肠梗阻”。

四是乱搭乱建现象没有根本扭转。

由于职能单位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不够强,城市乱搭乱建发现、报告不及时,查处、防控不坚决,加上一些历史尾留工程迟迟得不到解决,户外广告比较随意杂乱,损害政府公信力,影响城市形象。

调研走访中,一些老领导、政协委员一方面对去年以来的治违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又对文体公园、市民之家等标志性公共场所附近、个别街路周边出现较多违建深感遗憾。

(五)市民文明素质还有待提高。

面向市民的文明教育不够深入,舆论监督相对薄弱,社会对游离于法律边缘的道德问题缺乏有力抨击。

一些市民不遵守社会公德,只顾自己有利,不管他人方便,乱搭乱建、乱停乱放、扰乱秩序等行为时有发生。

仅2016年,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规范店外经营、流动摊点1.5万余人次,电子警察抓拍各类交通违法行为34.22万起;今年全市违法建设集中整治,排查统计违建面积达67万多平方米。

三、几点建议城市工作,三分建、七分管。

要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作风建设年”、“城市管理提升年”活动为抓手,紧密结合省级文明城市复审,勇于寻标对标提标,狠抓管理标准落实,让广大群众在城市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一)着力健全城市管理运行机制,推动形成上下联动、务实高效的管理工作格局。

突出深化国家级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试点为引领,坚持“高位推动、低位扎根”,形成持续发力、科学高效的城市管理机制。

一要健全完善管理体制。

鉴于城市管理部门多、环节多的实际,建议按照“宏观决策、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原则,组建市长挂帅的城市管理委员会,加强城市管理的指挥调度,推动决策部署高效落实。

进一步完善管理执法议事协调、案件移交、集体会审、网上办案等方面规定,明确分类实施细则,形成无缝衔接、协同高效的体制机制。

可以借鉴西安新城区、宁波北仑区城市管理“路长制”、各级“路长”对大小街路直接监督管理的做法,通过设立“路长”、“段长”,让城市管理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二要健全考核督查机制。

调研中,大家普遍认为:城市难管,不难于一时,而难于长久;不难于一点,而难于全面。

要坚持块抓条保、权责明晰,全面落实职能部门、街道(开发区)、社区、居委会的责任清单、管理界限,真正明确谁来管、怎么管、管到什么标准。

借鉴潍坊市城市管理考核办法,建立监督检查、考核评价的长效机制,推动管理到边到底,避免集中整治后出现反弹反复。

对各部门及街道、开发区参与城市管理工作,建议采取高位监督方式,由市纪委、市委市政府督查局牵头,定期不定期进行督查考核,并在一定范围公开。

对各种渠道发现的问题,建立有权威的交办机制,派遣至责任单位和牵头负责同志限时解决。

其中的突出问题,实行项目化推进的制度,抓铁有痕、久久为功,带动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三要深入探索社会化管理改革。

坚持政府监管、管养分开、市场竞争的改革方向,认真总结环卫保洁、绿化管理等改革经验,稳妥推进城市管理社会化、专业化。

坚持经费投入与管理标准相匹配、相挂钩,参照省、潍坊市内兄弟县市投入情况,尽快落实城区保洁、道路养护、设施配备等方面的经费增长需求,并相应提高管理和考核标准。

在此基础上,逐步把有条件通过市场运作、能够依靠市场消化成本的城市管理职能,推进社会化改革,实现“管得住、管得活、管得好”。

市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正在谋划对民生市场、餐厨垃圾、建筑垃圾运输实行管理服务“外包”,这种模式已被部分地区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可以积极创造条件稳妥推开。

(二)着力优化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夯实城市管理上档升级的基础支撑。

一要在城市规划上突出前瞻性。

坚持规划先行、适度超前、刚性约束,统筹考虑宜居城市内涵要求,加强城市空间立体性、开发规模性、风貌协调性管控,引领和带动高品质城市建设。

按照多规合一、精而管用的原则,研究编制民生市场、烧烤市场、停车场、洗车场、二手车销售等专业市场和设施规划,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布局更加科学。

在房地产开发、棚户区改造中,尽量减少营业网点房规划,压缩“门头房经济”。

着眼长远谋划地下管廊建设,进一步破解城市“马路拉链”、“空中蛛网”问题。

二要在城区路网建设上提高通达性。

充分考虑城市居民生产生活,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引入“窄马路、密路网”的布局理念,构建主次干道和支路级配合理的路网系统。

当前要加快改造提升密水大街、永安路、晏子路、曙光路等街路,综合整治密州街、嘉源街、杏坛西街等背街小巷,逐一打通花园街、古城路、利群路、顺河路、梓潼路等瓶颈路、断头路,疏通城市运行的“血管”和“神经”。

积极学习寿光市经验,论证对城区具备条件、交通繁忙的路口进行庞大化改造,提高路口通行能力。

三要在停车场建设上体现便民性。

适应机动车数量持续增长状况,研究出台社会资本建设运营停车设施的优惠政策。

积极探讨在公园绿地、学校、广场等区域规划建设地下停车场;论证在月潭路、夷安大道、康成大街、昌安大道等街路绿化带宽厚区域,开辟条状街头公园或小型林荫停车场。

深挖现有便民停车潜力,论证主街主路周边人防工程优先用于公共停车、城市开发闲置地块临时用于停车、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节假日对外开放。

要明确有关部门责任,加大对个人圈占停车场所、私自侵占公共区域看车收费的打击力度。

(三)着力提升城市景观风貌,打造清新魅力城市新形象。

树立城市景观设计理念,紧密结合打造样板路,突出XX特色元素,统筹设计、管理街路风貌,让街路更加精致、富有特色。

一要稳步打造街路立面景观。

首先从各类广告牌入手,按照减量、规范、美观的原则,拆除擅自设置和陈旧、破损、外露支架的户外广告,以后新设的必须严格规划审批,体现特色和水平。

对于沿街店面招牌,坚持“一店一招”,一条街或一定区域一个风格,统一设计、统一标准,逐步规范提升。

同时,着眼打造大气美观的街路特色,对新建建筑,从规划和建筑方案审批入手,对建筑形式、色彩等严格审查;对老城区,从夷安大道、人民大街等样板街入手,逐步对影响临街景观的建筑实施外表清洗、粉饰,让临街立面成为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

二要着力提高绿化美化水平。

一方面要保持绿化总量优势。

鉴于城区绿化建管单位较多,建议由园林部门制定统一的建管各环节技术规范,提前介入、日常监督,确保苗木栽的好、长势旺。

优化园林监管执法队伍,严查损绿毁绿行为;及时对缺苗绿化带进行补植,尽快对长势差距大、坏死比例高的利群路中段、立新街等街路行道树进行更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