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教版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

鲁教版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

鲁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后,测得物质如下;下面说法错误的是物质x y z q前(g)2202020后(g)待测102624A.y是反应物B.z、q是生成物C.这个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x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2.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A.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B.用水吸收COC.验证氧气已收集满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3.下列叙述与对应的坐标图表示正确的是()A.向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B.将相同质量的Zn粉和Mg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C.水的电解D.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4.小希设计如图的实验,并完成下列的操作步骤:①未点燃酒精灯,观察白磷未燃烧②点燃酒精灯片刻,观察到白磷燃烧③熄灭酒精灯,冷却到室温,观察到水位上升到刻度 1 处④点燃酒精灯,剩余的白磷不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精灯加热铜丝,白磷燃烧,铜丝变黑,可见白磷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B.操作②中除了观察到白磷燃烧,铜丝也变黑,会使“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结果大于 1/5C.对比①②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D.对比②④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5.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A.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B.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D.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6.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 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该瓶中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B 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旋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CO2能溶于水C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温度是燃烧需要的条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氧气后白磷燃烧件之一D 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该气体是CH4A.A B.B C.C D.D7.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设计如图装置,利用传感器技术测得实验过程中温度、压强和氧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Y是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B.X曲线中A到B点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是燃烧放热C.实验过程中大致在t3时刻打开活塞KD.Z曲线中C到D点变化的原因是装置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8.有 C5H10、C3H6O、C6H12O6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60% B.45% C.30% D.22.5%9.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镁与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B.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C.比较不同物质微粒间的空隙大小D.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10.现将一定质量的铜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最后所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同,则原混合物中铜粉与碳粉的质量比为A.4:1 B.1:1 C.16:3 D.32:311.将5.6g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三者恰好完全反应,除去其中的不溶物,再将所得的溶液蒸干,最后可得固体的质量为()A.6.4g B.15.2g C.16.0g D.30.4g12.质量相同的下列四种物质,完全分解后制得氧气质量最多的是()A.B.C.D.1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如下图所示实验。

(固定装置已略去,实验前开关K1、K2均处于关闭状态):I.打开K1,通入N2一段时间,点燃酒精灯;Ⅱ.关闭K1,打开K2,通入O2,观察现象;Ⅲ….针对上述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步骤Ⅱ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由步骤Ⅱ可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C.步骤Ⅲ,若将装置B中的红磷换成木炭,不能验证燃烧的另一条件D.本实验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B中的红磷在通入氮气时不燃烧,通入氧气时燃烧14.把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并测得反应物和产物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C.反应中,物质B和物质D质量比为87:36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15.对于化学反应a+b→c+d,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c、d为盐和水,则反应可能属于中和反应B.若c、d为单质和化合物,则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C.若a、c均为金属,则b和d可能为可溶性盐溶液D.若a、b为金属和盐酸,则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16.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A B.B C.C D.D17.下列关于实验室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 )A.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B.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加热C.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D.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18.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氧气的浓度 B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 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C 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 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催化剂 D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反应物的种类A .AB .BC .CD .D19.已知:2ΔCO+CuO Cu+CO 。

如图表示向一定质量的CuO 中通入CO 后,加热的过程中某变量y 随时间的变化结果。

y 表示的是A .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B .参与反应的CO 的质量C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D .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2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 除去CO 2中的少量CO点燃B 比较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 向呼出气体样品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C 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观察颜色 D鉴别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A .AB .BC .CD .D21.现有一包CaCO 3和CaO 的固体混合物。

己知Ca 元素与C 元素的质量比是5:1,则此混合物中Ca 元素与O 元素的质量比是 A .15:16B .15:14C .5:4D .15:822.在“宏观 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学科必备的思维方式,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乙、丙、丁都是氧化物B.反应生成丙、丁分子个数比为3:1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60:224D.该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23.实验室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

图中各点表示的含义错误的是()A.a点表示高锰酸钾的质量B.b点表示高锰酸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质量C.c点表示生成二氧化锰的质量D.d点表示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了24.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3O— 3个氧元素B.H— 1个氢分子C.K— l个钾原子D.Ca+2— 1个钙离子25.蜡烛(足量)在如图所示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测得瓶内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B.瓶内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C.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26.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① (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 。

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③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

(3)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① (填“a”或“b”)端通入;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② (填“a”或“b”)端通入。

(4)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 (填字母序号)。

27.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上图是水通电分解的实验示意图,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____________ ;过程中,与a管相连的电极是_______极,若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管口处,打开活塞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通过对电解水产物的验证,说明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

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请在上图的方框内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________________。

28.A、B、 C、 D、E五种物质都是已学过的常见物质,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A是一种白色固体物质,B是一种黑色粉末,E在常温下是一种液态物质(反应条件略去).(1)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B在反应①中的作用是_________;(2)写出①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3)写出物质D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

29.甲、乙、丙三种物质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若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甲、乙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丙是单质。

则甲生成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乙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为____________(填名称)。

(2)若乙物质含有地壳中含量排名第二的金属元素,且是一种黑色固体,甲和丙都是单质。

则乙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甲和丙反应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30.A~E是五种我们已经学过的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表示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已知A、B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两种液体,C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E为黑色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1)C的化学式为____。

(2)A转化为B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反应。

(3)B转化为D的过程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____。

(4)写出C→E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1.C解析:C【解析】【详解】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质量。

反应后y的质量减少,y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20g-10g=10g,反应后z的质量增多,z是生成物,生成z的质量为26g-20g=6g,反应后q的质量增多,q是生成物,生成q的质量为24g-20g=4g,10g=6g+4g,所以待测值为2,该反应是y==z+q,x在该反应中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

A. y是反应物,此选项正确;B. z、q是生成物,此选项正确;C. 由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这个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此选项错误;D. x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此选项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