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渔业的意见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渔业的意见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渔业的意见各部门: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全国现代渔业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加快我省现代渔业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重要意义渔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省农村经济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也是新时期我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随着城乡发展,水产品在丰富群众的“菜篮子”、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增强人民体质等方面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发展现代渔业对于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扩大农民就业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内容,可推动渔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是建设美丽中原的客观要求。

2004年,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水产业的意见》(豫政〔2004〕74号)以来,我省渔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养殖面积不断扩大,水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效益稳步提高,渔民收入逐年增长。

2013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16.7万吨,水产行业总产值达到230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73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173.2%、268.0%和193.0%。

但是,目前我省渔业与当今现代渔业要求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要实现渔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确保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依靠传统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促进我省现代渔业发展。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现代渔业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要求,以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确保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渔民持续较快增收作为首要任务,把深化改革和加快渔业科技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树立生态优先理念,坚持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

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调整渔业养殖品种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加快建设现代渔业产业体系。

(二)目标任务。

到2020年,水产养殖面积达到450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150万吨,水产行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渔民年人均纯收入突破15000元。

渔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组织化程度稳步提高,渔业资源养护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努力形成生态良好、生产发展、装备先进、产品优质、渔民增收、平安和谐的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

三、工作重点(一)加大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

按照相对集中、适度规模的原则,在沿黄连片渔区建成一批池水深、埂硬化、渠畅通、路成网、电到塘、机配套的稳产高产水产健康养殖基地。

加快低产池塘改造力度,亩产由目前300公斤提高到500公斤以上。

到2020年,全省建成标准化池塘和低产池塘改造各100万亩。

二是推动现代水产种业工程建设。

重点加快对省、市级水产原良种场改造升级,扶持实力较强的省级水产良种场申报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

不断提高优质苗种生产繁育能力,提高良种覆盖率,实现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格局。

到2020年,创建一个国家级黄河鲤鱼良种场,改扩建20个省级水产良种场和15个市级水产苗种繁育场,年生产优质水产苗种100亿尾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85%以上。

三是引导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建设。

在养殖水体实施渔业生态净化和循环水处理,装配设施先进渔机设备及物联网等现代信息系统,开展渔业健康、可持续、高效生产养殖模式。

(二)推动稻鱼生态种养工程。

我省水稻种植面积980万亩,通过政策鼓励土地流转,以家庭农场或农业合作社形式,大力扶持发展规模化稻田养鱼,最终亩获千斤稻、百斤鱼“双优”绿色产品。

力争到2020年,全省稻田养鱼面积达到100万亩。

(三)加快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区发展。

抓住我省实施“三山一滩”区域群众脱贫工程的机遇,渔业乘势而为,结合各地渔业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水产品养殖。

积极打造沿黄黄河鲤鱼、豫北淇河鲫鱼、豫西冷水鱼、豫东河蟹及豫南青虾、小龙虾、中华鳖等名特优产业集聚区。

依托产业集聚区,着力培育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示范带动力强的水产龙头企业,催生一批品质好、社会认知度高的名牌水产品。

建设一批现代渔业示范园区,到2020年,发展渔业产业集聚区20个。

(四)科学发展水库生态渔业。

按照不同水库的营养类型和生态结构,增殖或移植适宜的经济水生生物,充分发挥其生态净水功能,降低水体富营养化,修复和养护水域生态环境。

合理利用水库渔业资源,科学规划网箱养鱼,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水库渔业可持续发展。

(五)大力推动水产品加工业和物流贸易。

重点扶持一批创新力、带动力和市场竞争力强的水产品加工企业,促进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全面提升企业装备水平、加工工艺和生产规模。

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优势,发展水产品冷链物流、加工外包和仓储业务。

强化水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发展电子商务,实现产销有效对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扶持出口创汇企业加速发展,拓宽水产品出口渠道,完善养殖、加工及物流贸易产业链。

到2020年,全省水产品加工量达到40万吨,加工产值实现100亿元。

(六)引导发展都市休闲渔业。

按照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形成特色、示范带动的要求,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垂钓、观光旅游、观赏渔业、渔文化保护与开发等多种形式的休闲渔业,带动渔民增收。

在郑州等主要城市周边重点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有特色、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休闲渔业基地。

加快制定和出台促进休闲渔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发展措施和规范标准,引导休闲渔业经营主体标准化服务、规范化经营,使之成为我省现代渔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七)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创新渔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构建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现代化相结合的新型渔业经营体系。

在充分保障渔民水面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稳步有序推进水面使用权向龙头企业、养殖大户、渔民合作组织、家庭渔场流转,带动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一是大力发展渔民合作社,鼓励渔民以入股、租赁、合伙等多种形式发展联合经营或组建渔业企业,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

二是大力培植养殖、加工、流通大户,带动产业发展。

三是积极培育新型渔民,逐步推行渔民持证上岗制度,造就一支素质高、经营能力强的新型渔民队伍。

(八)加强渔业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建设省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加快推进县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建设,加强检疫监督,提高疫病防控能力。

建立重点市县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在重点渔区建设一批水产品质量快速检测室。

加大产地水产品质量抽检力度,逐步建立产地准出制度。

积极推进渔政执法人员参公管理,加强渔政队伍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渔政队伍依法行政能力。

积极推动渔港码头等基础设施和渔船动态管理系统建设,强化渔船检验登记等管理制度。

积极开展平安渔业示范县建设,确保渔业生产安全。

(九)加强渔业资源生态养护,建设美丽中原。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继续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干支流实行春季禁渔制度。

加强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渔业水域污染应急和调查处理机制。

建立完善涉渔工程建设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强化渔政执法力度,为现代渔业建设和渔业水域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力度,进一步促进水域生态系统的修复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努力构建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原。

四、保障措施(一)加强政策扶持。

稳定以水域滩涂使用和捕捞许可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渔业基本经营制度,完善水域滩涂养殖权、捕捞权登记制度,加快养殖证发放,保护渔民合法权益。

尽快制定渔业水域滩涂利用规划,建立基本养殖水域保护制度,稳定水产养殖面积。

把渔业纳入农业用水、用电、用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范围,把渔区电路改造纳入农电改造规划中。

严格保护渔业水面,因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征用的,须以同等数量和质量水面及设施予以补偿,或缴纳开发基金,用于渔业的再建设与开发。

加强信贷支持,引导金融机构根据渔业生产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探索养殖权和捕捞权证抵押质押及流转方式,促进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渔业投融资格局。

健全稳定的渔业风险保障机制,推动渔业保险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支持发展渔业互助保险,鼓励发展渔业商业保险。

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支持措施,丰富和完善现代渔业支持政策体系。

(二)加大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要把现代渔业建设作为农业投入的重点领域。

渔业资源保护、渔政执法、水产品质量监管、疫病防控和水产科研推广等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

加大水产良种繁育基地、现代渔业示范区、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投入。

在安排基本建设投资、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结构调整、“菜篮子”工程建设等资金时,向渔业适当倾斜,大力支持水产龙头企业和产业化集群发展。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参与渔业开发。

对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提供的长期贷款项目,优先考虑将渔业纳入项目计划。

(三)加强科技兴渔。

启动省级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渔业科技创新平台,开展联合攻关,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

深化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健全完善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切实提高水产技术推广能力。

创新渔业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渔业科技创新人才和农村渔业实用人才。

建立和完善渔业标准体系,推进渔业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加快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渔业中的应用。

(四)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要高度重视渔业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把渔业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调查研究和规划指导,拿出新思路、新措施,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积极推动现代渔业快速发展。

各有关部门要主动为现代渔业发展提供扶持政策和优质服务,形成支持发展的强大合力。

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抓紧编制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落实好支持现代渔业发展的项目和资金;国土资源部门要依法做好用地审批和供地服务工作,有关费用按国家规定的下限标准收取,在城建配套等收费上给予一定优惠。

工商、质监、畜牧等部门要加大对水产品市场秩序和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新闻媒体要及时宣传报道渔业发展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加强正面舆论引导。

各地都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工作落实机制,扎实推动我省现代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