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院刘二中自然辩证法学习笔记ChapⅠ绪论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由恩格斯首先提出。
二发展过程恩格斯-> 列宁-> 于光远ChapⅡ自然观一古代自然观1. 中国古代自然观i>. 五行金,木,水,火,土;ii>. 八卦:乾,离,兑,震,巽,坎,艮,坤对应:天,泽,火,雷,风,水,山,地iii>. “元气”:宇宙天地和世界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的。
iv>. “浑天”v>. “宣夜”2.赫拉特利特:认为火为本源。
罗格斯:“一个人不能走进同一条河流”。
认识到对立物的同一,转化和斗争;3.毕达哥拉斯:i>. 灵魂转世说;ii>. 数(有理数)即万物;补充:毕达哥拉斯发现了勾股定理之后,其一名弟子提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直角边之比,不是有理数。
毕达哥拉斯认为该弟子与其哲学观相左,将这名弟子扔进大海杀害。
iii>. 和谐说;4.诡辩学派,世界即“存在”。
存在是永恒的,唯一的,不运动的,不变化的。
代表人物:芝诺。
二分辨运动场辩追龟辩飞矢辩5.苏格拉底i>. 目的论世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神”有“目的”的安排。
为什么世界如此“和谐”?是因为神的特殊安排,不可能是随机的。
人无法也不应该研究事物的原因,而应当研究事物的目的,借此领会神的智慧和意志。
补充:苏格拉底从研究事物的起源开始,由于当时认知手段的局限性,在遇到困难后,转而向有神论妥协。
ii>. 辩证法(实际上是辩论法)双方一问一答,互相诘难,使对方陷入矛盾,承认自身的无知,逐步修正意见,从而导致真理。
——因为过程之痛苦,又被称为“催产术”。
6.柏拉图(师从苏格拉底)理念说/理念世界著作:《理想国》柏拉图:“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人的观念和世界事物一致?”i>. 存在一个纯粹的理念世界,无任何物质,只有精神;ii>. 感觉世界的事物,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或映像;iii>. 物质世界后于理念世界,从“善”出发,以理念世界为蓝图,将“混沌(chaos)的泥土”塑造成感觉世界的事物;iv>. 认知即回忆。
人从出生到懂事,是一个回忆理念世界的过程。
7.德谟克里特原子论,古希腊最接近现代科学的论断。
一切事物均是由原子和虚空组成的,原子位于虚空之中。
原子是运动的,其大小和形状不变。
各种原子组成了世界。
补充:现代的原子和分子理论由道尔顿阐述8.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亚历山大皇帝的老师,代表希腊文明的顶点)著作:《形而上学》i>. 逻辑学的贡献:矛盾律,一个命题可以是真命题或假命题,但不可能即真又假;排中律,任何正确的思维都有明确性,相互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为真。
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在什么意义上使用该概念,自始至终在这个唯一确定的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
防止“偷换概念”。
内涵/外延/三段论;并非用单一哲学来解释世界。
亚里士多德是严密逻辑学的开创者,也是辩证思维的先驱。
对比古代中国由于缺少严密的逻辑学,因此数学较落后。
ii>. 亚里士多德反对“理念说”,因为“理念说”难以解释变化的事物,该点与其老师柏拉图的观点相左。
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iii>. 实体论:所有哲学观念均有其实体;iv>. 四因说: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和目的因;v>. 宇宙观——地心说宇宙体系,“以太”概念的提出;vi>. 生物阶梯论,分为三类:动物,植物和人;二中世纪神学自然观1.教父哲学提出者:古罗马圣奥古斯丁,补充:著作有《天空之城》《上帝之城》最早阐述了基督教的三位一体思想i>. 创世说:耶和华创造世界,见《旧约.创世纪》;ii>. 原罪说:亚当和夏娃由于在伊甸园偷食禁果,因此人出生就带有“原罪”(sin);iii>. 救赎说:追随救世主,信奉上帝,忍受上帝,来世可以得救;iv>. 来世赏罚说:行善上天堂,作恶下地狱;v>. 天启说:一切同信仰抵触的都是无用的,一切信仰和真知,都是天启的结果;2.经院哲学托马斯.阿奎那,上帝存在的五大论证:i>. 不动之推动者;ii>. 最终因;iii>. 自身必然性;iv>. 真实性等级:事物都是真实的,但真实的等级不一样;(上帝的真实性最高)v>. 目的因;这五大论证,最终指向上帝的存在。
三机械唯物论的自然观背景:力学和机械技术的发展;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
牛顿发现微积分,万有引力,三大定律,《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Philosophies Naturals Principia Mathemetica),1687机械唯物论:否认一切偶然性,认为一切都是必然的。
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暂时分解,简化。
如科学问题的局部线性化,对于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的意义。
但是,形而上学的方法不能作为自然观,只能用于简化的方法,毕竟不准确比没有强。
恩格斯认为,即存在必然性,又要承认偶然性。
四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第一次产业革命之后,出现了自然科学的三大突破:1.德国的康德、拉普拉斯,《宇宙系统论》——从“星云”到“星系”的演进;拉普拉斯(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家,法国科学院院士)在积分变换、矩阵和概率论方面的贡献,天体力学主要奠基人,天体演化学的创立者,应用数学的先驱2.维勒,合成尿素,从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打破了“有机物来自生命体”的论点;3.地质学的突破,掌握了地球形成的规律,“上帝”从自然观中退位;三大发现:1.动物和植物统一于细胞;2.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3.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使得“上帝”从生物学范围中退位恩格斯: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的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指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的。
破解芝诺悖论一 追龟辩追龟辩的论点:飞毛腿(阿喀琉斯)永远追不上乌龟。
假设阿喀琉斯每秒钟跑10米,乌龟每秒钟爬行1米,二者的初始位置为A 0和B 0,相距100米,开始时间的t=0。
当阿喀琉斯跑到B 0位置的时候花了10秒钟,此时乌龟又前进了10米;阿喀琉斯追上这10米的时候,乌龟又前进了1米……如此循环,看起来,似乎是阿喀琉斯和乌龟的距离不断缩小,但就是追不上乌龟。
这就是有名的芝诺悖论中的“追龟辩”。
“追龟辩”的逻辑漏洞在于,它的假定是,无限个数相加必然是无穷大。
事实上,学过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求和的同学,都能够看穿这背后的本质。
现假设,阿喀琉斯的速度为v a ,乌龟速度为v b ,二者距离为s 。
由小学数学知识可得,阿喀琉斯追上乌龟所需的总时间())1(/⋯⋯⋯⋯⋯⋯⋯⋯⋯⋯⋯⋯⋯⋯⋯⋯⋯⋯⋯⋯⋯⋯⋯⋯⋯⋯⋯⋯-=b a v v s t 而“追龟辩”描述的追击过程是这样的:阿喀琉斯跑到乌龟的位置的时候,耗费的时间是)2(/0⋯⋯⋯⋯⋯⋯⋯⋯⋯⋯⋯⋯⋯⋯⋯⋯⋯⋯⋯⋯⋯⋯⋯⋯⋯⋯⋯⋯⋯⋯=a v s t 在t 0时间里,乌龟前进的距离s 1 = v b ·t 0。
阿喀琉斯追上这一段距离需要的时间为 )3(//0011⋯⋯⋯⋯⋯⋯⋯⋯⋯⋯⋯⋯⋯⋯⋯⋯⋯⋯⋯⋯⋯⋯=∙==ab a b a v v t v v t v s t 同理可知,在t 1时间里,乌龟前进的距离s 2 = v b ·t 1。
阿喀琉斯追上这一段距离需要的时间为)4(//201122⋯⋯⋯⋯⋯⋯⋯⋯⋯⋯⋯⋯⋯⋯⋯⋯⋯⋯⎪⎪⎭⎫ ⎝⎛==∙==ab a b a b a v v t v v t v v t v s t这样,阿喀琉斯追击乌龟总共所需的时间,是这样一个等比数列的和: )5(...02000⋯⋯⋯⋯⋯⋯⋯⋯⋯⋯⋯⋯⋯⋯⋯⋯⋯⋯⋯⎪⎪⎭⎫ ⎝⎛++⎪⎪⎭⎫ ⎝⎛+⎪⎪⎭⎫ ⎝⎛+=n a b a b a b v v t v v t v v t t t 将⎪⎪⎭⎫ ⎝⎛ab v v 记为λ,式(5)简化为 )6(0i 0⋯⋯⋯⋯⋯⋯⋯⋯⋯⋯⋯⋯⋯⋯⋯⋯⋯⋯⋯⋯⋯⋯⋯⋯⋯⋯⋯⋯⋯⋯⋯=∑∞=i t t λ 根据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得,)7(1/10⋯⋯⋯⋯⋯⋯⋯⋯⋯⋯⋯⋯⋯⋯⋯⋯⋯⋯-=-=⎪⎪⎭⎫ ⎝⎛-=-=b a a b a a a b a v v s v v v v sv v v s t t λ显然,式(7)和式(1)得出的结果相等。
“追龟辩”的迷惑性,从数学上而言,是缺乏适当的数学工具(几何级数、无穷小量的相关知识),从哲学上而言,是犯了孤立地看问题的错误,缺乏辩证法的方法论。
在学习了微积分知识之后,“追龟辩”就不再具有迷惑性了。
二 飞矢辩“飞矢辩”的论点是,飞行中的箭,在每一时刻都有其确定的位置,因此,飞行中的箭,在每一个时刻其实都是静止不动的。
破解“飞矢辩”需要具备一定的微分学知识。
现设箭的位移为S ,从发射算起的时间为t ,速度为V 。
我们研究飞矢从时间t 到t 0的这段飞行过程,由物理学知识可以得到,这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8(V 000⋯⋯⋯⋯⋯⋯⋯⋯⋯⋯⋯⋯⋯⋯⋯⋯⋯⋯⋯⋯⋯⋯⋯⋯⋯⋯⋯--=t t S S 记Δt=t -t 0,Δs=s-s 0,式(8)变为 )9(t s V 0⋯⋯⋯⋯⋯⋯⋯⋯⋯⋯⋯⋯⋯⋯⋯⋯⋯⋯⋯⋯⋯⋯⋯⋯⋯⋯⋯⋯⋯∆∆=当Δt 无限趋近于0的时候,得到的就是瞬时速度:)01(ts lim V 0⋯⋯⋯⋯⋯⋯⋯⋯⋯⋯⋯⋯⋯⋯⋯⋯⋯⋯⋯⋯⋯⋯⋯⋯⋯⋯⋯⋯∆∆=→∆t 由微分学的知识可得,瞬时速度V 为位移量S 对世界t 的导数。
除非箭真的一直不动,否则V 是不会为0的。
推导到这里,我们已经破解了“飞矢辩”:箭的瞬时位置为S 是可以确定的,而V 不为0,也就是瞬间速度并不为0。
“飞矢辩”的关键所在,是芝诺偷换了一个概念:“瞬时”的位移是一个无穷小量,“瞬时”这个时间段也是一个无穷小量。
芝诺认为,两个无穷小量的差就是无穷小,这点是“飞矢辩”的逻辑错误。
“飞矢辩”的迷惑性,从数学上而言是缺乏研究无穷小量的工具,从哲学上来说,是犯了静止地看问题的错误。
ChapⅢ科学研究方法论一研究实验方法1. 观察i>. 什么是观察?获取研究对象自然信息的过程。
广义的观察:除了用眼等各种感官,还包括借助各种仪器等。
ii>. 观察的过程阶段1:感官接受事物的信息;阶段2:大脑处理判断信息;看见了什么?是经过判断后的。
iii>. 观察具有客观性;iv>. 观察的易谬性;a. 表现;(视错觉)b. 易谬性产生的原因——在观察的三个阶段中:Phase 1, 在信息的产生,传播,接受过程中出错;Phase 2, 感觉器官的误判,局限性,错觉;Phase 3, 习惯性印象,粗略错误的认知,或理论的误导;v>. 人为演示的剖析a. 眼见未必为实——错觉,障眼法b. 事实的验证,不等于“解释”的正确——未知的理论,科学理论暂时不能解释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