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教案总结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教案总结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教学总结
科学课的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兴趣激发,重学生的自主探究,重学生的自感自悟,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互动性,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合作中探索,在想象中创新。

一、教材分析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教科书教材。

《溶解》一章中的一篇介绍与溶解相对立的概念“分离”的课文,这组课文以“溶解”为切入点,由浅到深,由简到繁,一步步向学生渗透有关“溶解”的科学常识,融科学知识和实验于一体,既能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接受科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这篇课文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食盐可以溶解在水中,知道了可以用多种方法加速食盐的溶解,了解了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等知识后的再学习。

教材第一部分: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吗?教科书插图中首先出现了一杯底部有少量食盐的浓盐水,教科书要求给浓盐水的液面做记号,是为了便于观察浓盐水中水分的变化,然后往杯中一点一点的加清水,并不断搅拌,使原来沉在杯底的食盐溶解。

照这样不断加入清水的话,就可以不断地溶解更多的食盐。

然后,进行逆向思考:如果把这杯盐水放在窗台上,让水分蒸发而减少,当杯子里的是回降到原来的刻度时,已经溶解的食盐会怎样呢?再进一步思考,如果杯子里的水一天一天地继续蒸发减少,直到水全部被蒸发掉,原先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会怎样呢?食盐会随水一起蒸发呢,还是会留在杯子里。

第二部分:用加热的方法减少浓盐水中的水分。

教科书介绍了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烧杯)中的浓盐水的方法,因为学生第一次使用酒精灯,教科书对酒精灯的点燃与熄灭作了详细说明,强调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还通过卡通人物提示了酒精在灯外燃烧时的应急处理方法。

要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是为了防止把蒸发皿中的食盐烧焦,影响后续的观察活动,同时也是为了避免食盐晶体飞溅出来,造成烫伤。

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并与食盐颗粒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发现,白色颗粒的形状于盐近似,且也能溶解于水,说明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可能就是食盐,也说明了原来盐水溶液中的食盐并没有随水分一起蒸发掉。

根据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和本课学习内容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科学概念: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

2、过程与方法;应用实验装置进行分离食盐与水的实验,观察比较溶解前后盐粒的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教学重点:运用实验装置进行分离食盐与水的实验,并观察前后盐粒的特征,从而明白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盐和水。

5、教学难点:理解减少浓盐水中的水分可以分离盐和水。

6、课时安排:1课时
二、教学方法
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只有教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能使他们受誉无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因此,我积极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力求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心理因素融为一体。

结合本课的特别,本节课我用了讲授法、实验法等,运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

目的是想把书本上的知识用幻灯
片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把知识简单化,也让学生记忆深刻。

还通过了小组实验归纳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并观察实验、讨论,小结来突破难点。

三、学生学法
基于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特征,我坚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生为本,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教学本堂课。

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运用观察法、比较法、发现法、实验法、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自主地愉快地探究学习。

培养学生相互交流与合作精神形成注重事实的态度发展能力、激发兴趣。

本节课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实验操作中,我将实验操作的重要步骤或注意事项以课件形式展示给学生,引领学生一步一步进行科学探究实验。

四、教学准备:课件
为小组代表的实验准备:饱和盐水10毫升、蒸发皿1、石棉网1、三脚架1、酒精灯1、火柴1、药勺1、镊子1
分组实验准备:食盐、放大镜、学习记录卡、白纸
演示实验准备:烧杯2、玻棒1、
五、说教学流程
1、猜谜语导入。

2、探究新知:
本课内容包含了两个实验,①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吗?②用加热的方法分离食盐与水。

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吗?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图是在前几节课的学习基础上,通过演示实验逆向思考,帮助学生初步产生这样一个意识:“食盐溶解于水的过程是可逆的。

”并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进一步探究,在做分离食盐与水的加热实验时,我特别强调了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

加热后实验器皿会很烫,不能去触摸,要注意安全,并以幻灯的形式出现。

这里的设计意图是:蒸发的实验是第一次做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我教给学生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3、总结拓展:这里我播放了影片《闪闪的红星》中的一个片段。

设计意图是这个片段可以让学生知道科学时时刻刻都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只要用心去观察、去发现,我们的生活处处是科学。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堂课的缩影,是一个微型教案,而科学课的板书则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科学探究事物的一个缩影。

在板书中,我力求简明扼要,形象直观,体现孩子们一节课“劳动”的结晶。

板书: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溶解:盐+ 水= 食盐溶液
高温(蒸发):食盐溶液 = 盐 + 水(气态)
自我总结出以下几点:①教师的状态很重要。

有时候上一节课灵感特别多,想法也很多,或者教师自己的状态很好,那么这节课往往会收到好的效果。

相反,如果教师自己不在状态那么她的课堂也不会有太多色彩。

②课设计的好差也很重要。

相比三年级,五年级学生开始慢慢关注课的内容,一节内容充实而精彩的课往往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听得投入了,就无暇讲话了。

③教师的调控意识很重要。

曾在三年级的一节课,开始课堂气氛很平淡,我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下,突然想试试抢答,这时,学生一下子活跃了。

我意识到课堂中还可以变着法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这需要想得到并且能放开做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