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文本主要内容简介
一、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号(年月日)
、《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
、《钦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钦州市国民经济和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年公示版)
、《钦州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成果样稿)》
、《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办法》
、其它相关法律、法规文件
二、规划范围
东至六钦高速、南至中马南五街(远期规划为环北大道)、西至金鼓江、北至金鼓江支流,规划用地面积约平方公里。
三、功能定位及规模
集高新技术产业、生态居住、休闲游憩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低碳生态示范区。
规划人口规模:万人。
四、规划结构
()“一城”:——“马来西亚城”片区中心
在片区中心内设置为启动区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如高档商务服务、金融贸易、保险、企业总部等现代服务业,以及商业服务、娱乐休闲等功能,为中马产业园乃至北部湾提供服务。
()“一湾”:——“孔雀湾”滨江景观带
沿金鼓江东岸打造“孔雀湾”滨江亲水景观带,保留现有芭蕉墩遗址,结合景观带设置不同主题及功能的活动区与绿化空间,并融入文化休闲、宾馆酒店、特色商业等功能。
()“双轴”:——中马大街、友谊大道城市景观轴
以中马大街、友谊大道为骨架,设置启动区发展的“十”字型轴线。
()“两片”:——产业、生活两大功能片区
规划将启动区分为两大功能片区,东侧、南侧片区以产业功能为主,西侧、北侧片区以生活功能为主。
五、用地布局
(一)居住用地规划
规划居住用地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
规划启动区形成个居住社区、个基层社区。
居住配套设施以社区划分为基础,按照“居住社区——基层社区”分级配置社区服务中心。
幼儿园规划设置标准:生千人,班级人数人,生均用地面积按平方米控制。
(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规划公共设施中心体系为“片区中心—居住社区中心”。
、行政办公用地
规划行政办公用地公顷,主要为启动区行政服务中心。
、文化设施用地
规划文化设施用地结合社区中心建设。
、教育科研用地
规划教育科研用地公顷。
包括处科研设计用地、处中小学用地和处中等专业学校用地。
、体育用地
规划体育用地面积为公顷。
、医疗卫生用地
规划医疗卫生用地公顷。
设置处片区医院和处医疗服务区,社区医疗设施建设与居住社区中心相结合,共设置处卫生服务中心
(三)商业服务设施用地
规划商业服务业用地面积为公顷。
(四)工业用地
规划工业用地面积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
规划工业用地布置在友谊大道以东至六景至钦州港高速公路区域,以一类工业用地为主,包括独立划地企业、标准厂房区、高能级的孵化园等。
六、综合交通规划
(一)对外交通系统
、铁路:
钦州港至大榄坪铁路从启动区南侧经过,西接西港区、南接钦州保税港区,向东联系三娘湾片区及东港区。
规划疏港铁路位于启动区外围、六景高速公路东侧,南接保税港区、北接南北铁路,是未来中港区疏港集疏运的主要铁路通道。
、公路:利用位于东侧的六景高速连接线与南北高速公路和六景至钦州港高速公路互通;通过产业园南侧的中马南五街(以后规划为环北大道)向西实现与防东高速公路的换乘。
(二)对内交通系统
规划城市道路用地面积公顷。
规划区内规划道路由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部分组
成。
、快速路——“一横一纵”结构
、主干路——“二横三纵”结构
、次干路——“三横”结构
、支路——丹兰路、丹桂路、丹菊路、北一街、南二街和规划支路。
七、空间景观规划
形象定位:国际间合作共赢的示范区、北部湾低碳发展的样板区、宜居宜业逸生活的活力区。
总体目标:传承中马文化、展示共赢新风。
总体风貌特征:江城相依栖绿谷、中马和合展新颜。
八、城市设计引导
城市设计策略:
()生态优先,依托金鼓江、周边山体等生态环境资源,构筑与生态环境相融合的生态景观格局。
()以人为本,深入分析启动区内各类活动的行为特征,塑造与人的行为活动相契合的多尺度场所空间;构建慢行交通网络,营造与绿色出行方式相适应的人性化慢行景观环境。
()激发活力,促进空间高效复合利用,针对启动区内人群的特殊要求构建公共交流场所,激发城市活力。
根据城市策略引导生态空间设计、城市高度控制、城市界面控制及重点区域的城市设计要求。
九、水系及绿地系统规划
以保障东侧山洪排泄及区内排涝安全为目标,以现状水系为基础,构建形态自然、沟通顺畅的水系格局。
充分体现地域文脉特点,充分利用基地山体及水系等自然资源精华,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打造以孔雀湾公园为核心、沿路及滨水绿化为骨架,点、线、面结合的绿化网络系统。
形成“一带、双轴、多点”规划绿地系统结构。
建设海绵城市,提高城市透水率的途径包括加强城市绿化、推广透水性铺装和强化雨水生态管理。
十、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一)给水工程规划
规划总用水量为万立方米日。
给水干管沿友谊大道、环北大道、锦绣大道、中马大街、中马南三街等道路敷设,管径,其他道路布置给水管。
(二)污水工程规划
规划最高日污水量为万立方米日,主要为综合生活、生产污水,集中处理的污水总量为万立方米日。
污水管网呈树枝状布置,管网管径为~。
(三)雨水工程规划
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取年。
雨水经管道收集后,就近、分散、重力流排入附近水体。
(四)供电工程规划
规划最高负荷万千瓦,建设用地平均负荷密度为万千瓦平方公里。
(五)通信工程规划
规划设置座通信交换局所,座邮政支局。
集约化建设通信基础设施。
(六)燃气工程规划
启动区以天然气作为主要气源,气源自启动区天然气门站;同时以瓶装液化石油气作为必要的补充。
规划设置座天然气接气门站。
(七)供热工程规划
规划以协鑫热电厂为热源,以过热蒸汽为介质,采用开式热力网供汽。
(八)综合管廊规划
规划沿锦绣大道、友谊大道、南一街、环北大道建设综合管沟,安排入沟的管线包括千伏高压电缆、千伏电力管线、电信、供热、给水、垃圾收集管道(部分道路)。
十一、综合防灾规划
(一)防洪规划
防洪标准为年一遇,防风暴潮标准年一遇,山洪防治标准达到年一遇。
排涝标准为有效应对不低于年一遇的暴雨。
(二)消防规划
新建一级普通消防站座。
(三)人防规划
设置区级人防指挥中心一个,规划设置急救医院所,救护站个。
结
合综合医院设置。
启动区的防空专业队工程应着重配置在环北大道跨金鼓江大桥附近,其次为各生活片区。
(四)抗震减灾规划
规划将孔雀湾周边的公共绿地作为区内主要固定避震疏散场地。
紧急避震疏散场所用地面积不宜小于公顷。
规划以孔雀湾大道、友谊大道、锦绣大道、中马大街、南三街等作为主要避震疏散与救援通道。
十二、环境保护规划
(一)水环境质量控制
规划范围内新建污水、雨水管道,实施雨污分流,污水收集后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二)环境空气质量控制
实行公交优先政策,减少小汽车使用量,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积极治理汽车尾气,以减少空气污染。
积极开展节能工作,在生活与生产建筑中全面推广太阳能利用技术。
(三)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采取减量化优先、资源化为本、无害化处置、市场化运作等综合控制措施。
加强危险废弃物申报登记的管理,加强对收集、运输、贮存、处置等环节的追踪和管理。
(四)噪声控制
对固定噪声源加强治理,严格控制车辆等流动源污染。
制定噪声控
制区建设计划,逐步扩大噪声控制区的覆盖率。
(五)环卫工程规划
规划在启动区范围内设置套垃圾分类收集真空管道输送系统,未覆盖区域,生活垃圾经分类收集后,由密闭垃圾车分类收集至垃圾收集转运站统一外运、处置。
新建座餐饮垃圾资源化处理站,设置座公共厕所。
(六)红树林保护
以“规划红树林成为中马生态文明建设的标杆”为总体目标,通过对规划区内的红树林采取内湖外江的手法,将红树林与城市开发隔离。
既维护了红树林原有的生长环境,又可以打造城市亲水景观,促进现代园区、生态旅游业和生态保护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