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全”服务模式推进会总结文档

“四全”服务模式推进会总结文档

四全”服务模式推进会总结文档四全”服务模式作为无锡市国土资源局探索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新思路的核心,它的创建及运用是该局深化改革、简政放权的重要举措,以“始于群众需求、终于群众满意”为根本,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关键,以领导表率为重点,以加强监管为保障,不仅使行政行为规范统一,更是将行政权力整体下移,大幅减少节点和加强严格的监管,使便民利民的理念得以实现。

一年来,全市75个服务窗口已办理业务18万余件,其中异地办理件近1.7万件,当场办结件占92.7%。

一、创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管理型机关向服务型机关的转变(一)坚持自我革命,主动削权去利,业务管理实现由“分”到“统”的根本转变一是严格清理行政事权。

自我开刀,将权力瘦身,把从未使用的69项行政处罚权力事项进行了暂停挂起,对12项行政审批事项权力清单进行了严格设置;将事权前移,把征地业务、协议出让、划拨、临时用地、集体土地使用、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等事权全部前移至分局,现有的56个土地登记流程中90%以上可直接在分局办理完毕。

二是及时消除业务壁垒。

将“批、供、用、补、查”等相对独立的业务数据库进行关联,自动触发业务办理流程;改革现行审批业务办理模式,由窗口统一接件和出件,各业务科室退至后台办理业务,实现接办分离;所有在线审批及服务事项办理情况直接推送市行权网,所有业务办理结果实时在线查询,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传统的“权力最大化”逐步演变为现实的“责任最大化”。

三是有效革除区域限制。

改革传统接件模式,消除行政区域分割,实现全城通接通办。

随着江阴、宜兴两市正式建成“四全”服务模式,“四全”服务模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市域覆盖,全市标准化服务窗口从市区的41个增加到全市75个,另加一个移动服务窗口,覆盖全市各乡镇,管理形式从封闭运行走向阳光公开,形成了“机关围着窗口转、窗口围着群众转”的生动局面。

(二)贯彻法治思维,实施流程再造,行政效能实现由“低”到“高”的整体提速一是以法律为准绳,依法贯通业务流程。

以完整的国土业务链条――报国务院审批的单独选址项目用地为样本,依法依规逐节点梳理,归并同类项,细化流程图,通过内部关联、精减环节、并联运作等方式进行优化整合,贯通归并形成简化、畅通、信息共享的审批大流程。

这是“四全”服务模式的核心,也是无锡国土资源系统行政审批改革最重要的经验。

二是以便民为原则,依法简化收件资料。

将所有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收件材料一律去除,凡是能够共享或由内部产生的材料一律不要服务对象提供;对所有许可和非许可事项、流程、收件进行论证固化,明确固定后的流程和收件清单只能减不能增;实行“容缺预审”制度,最大限度方便服务对象。

以独立选址项目为例,以前对外的收件资料27件,精简后为13件,减少了51.8%。

三是以创新为动力,依法压缩审批节点。

探索性地提出“以岗定人”理念,将原来的以人为单位、逐级审核模式调整为以科处室为单位、并联审批,通过大力压缩,“四全”服务总节点由原来的127个压缩到43个,最后又压缩到35个,压缩率72%。

优化了征地流程,在勘测环节就提前介入地块审查全过程;优化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流程,办理时限从原来12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优化了供地流程,原时限156个工作日,后缩短至75个工作日,缩短了81个工作日,压缩率51.9%。

(三)加强数据建设,夯实基础支撑,基础数据库实现由“散”到“合”的大幅跨越一是建成了业务全覆盖的数据中心。

从历史数据整理、各类数据采集入手,先后开展报批、供地、土地整理等历史数据整理和可利用资源核查工作,整合了江阴、宜兴若干专题业务数据库,集成了无锡“数字城市”部门数据成果。

经过两年的努力,形成了1999~2014年覆盖国土资源现状、规划、报批、供地、地籍、矿产等16个专题、420个要素图层的“四全”服务平台核心数据库。

二是搭建了上下全贯通的系统平台。

着力推动数据大贯通,完成了市局与省厅、市局与江阴、宜兴的“一张图”系统对接,开发了建设用地报批、供地、土地登记统计等标准技术接口,实现了业务协同联动和上下业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实现全市建设用地在线报批。

启动了“智慧国土”数据共享服务建设,以无锡市基础地理空间框架平台为基础,实现了与市政府及各部门在线、动态、常态化的数据交互和共享。

三是深化了应用全方位的数据开发。

积极研发,系统推进,先后完成了基本农田预警、供地率预警、地质灾害预警、批后监管预警、可利用资源动态管理等一批深层次应用系统开发,新增了14个批量发证功能以及关联冻结、多库叠加分析、用地预审单点办结、超时短信提醒等功能,实现了网上办件直接电子化归档。

尤其是研发的基本农田保护预警机制,能及时反映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布局的动态变化,为基本农田保护管理提供决策辅助,该流程最近已正式上线运行。

各市局、分局在数据采集、梳理、整合和平台研发过程中,也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

宜兴市局积极搭建数据平台,涵盖历年遥感影像数据、建成区地形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地籍管理数据、征地报批数据和供地数据的各类数据的“一张图”本底数据库已基本建成。

全面整合自行研制开发的国土资源综合执法监察视频监管系统、矿产资源开采运输视频监管系统、土地登记发证系统、建设用地批后全程监管系统等,形成了“四全”服务的网上综合监管审批平台,利用259个视频监控探头,省内第一家实现了全市视频监控全覆盖。

今年以来通过网上运行已办理各类业务22768件,其中异地办理1498件。

(四)规范服务标准,拓展便民路径,社会评价实现由“贬”到“褒”的逐步过渡一是制订标准化服务规范。

推行国土资源服务大厅(窗口)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统一了国土资源logo标识、服务窗口功能设计、硬件配置标准等,汇编了《无锡市国土资源公共服务规范》和《无锡市国土资源公共服务标准化实务手册》,实现了工作内容、业务标准、服务流程、服务规范“四统一”。

二是实施一站式高效服务。

全市75个服务窗口推行全业务全区域服务,一次性收件、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免费复印材料,使“多让数据网上走、少让群众路上行”成为一句实实在在的承诺。

锡山分局在服务大厅开通“自动服务e 点通”触摸屏,最大程度方便群众,接受监督。

三是推行零距离服务模式。

推动服务窗口前移,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滨湖分局在全系统首创研发“零距离”移动服务车,将目标定位于服务群众的“得力手”、基层站所的“增援手”、国土资源的“宣传手”,设立“零号”服务窗口,倡导“用心工作法”,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温馨服务。

全年发证进社区活动15次,现场发放土地证书1920本,实现了滨湖区一镇八街道全覆盖。

惠山分局组织人员深入社区上门服务,现场收件,批量办理登记发证,受到群众普遍好评。

分局领导意识到“压力最大的在窗口,任务最重的在窗口,跟群众关系最密切的在窗口”,因此制定了窗口服务“受理零推诿、流程零梗阻,办理零差错,结果零投诉,考核零问责”的“五零”服务准则,建立“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助困服务、定期服务、代理服务和联动服务”等6项制度。

分局领导每周至少有两个以上半天到窗口蹲点,7个基层所窗口每天确保有1名所领导全程带班。

全区9个窗口周六上午照常为群众服务。

(五)着眼实际需要,完善运行机制,服务保障能力实现由“弱”到“强”的不断提升一是创建了“大法规”、“大监察”工作机制。

优化整合法规和纪检条线力量,将市局和锡山、惠山、滨湖、新区等分局纪委、监察室人员集中办公,分别成立法治服务集中办公室和大监察办公室(下设综合室、监察一室、监察二室、监察三室、监察四室)。

加强明察暗访,及时加强监督,用专业的力量解决疑难问题。

通过两大机制的建立,将行政事权运行和监管较为清晰地区分开来,有收有放,构建出层次分明的国土资源立体化、复合式监管模式,有效解决了依法行政和效能督查中诸多顽疾,为“四全”服务模式提供可靠保障。

二是建立了与之相匹配的应急保障机制。

专门制定了《“四全”服务平台应急处置办法》,完善了系统安全制度和管理规范,健全了市局、分局两级联动应急处置网络,实行了窗口应急处置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发现问题能第一时间推动解决。

锡山分局详细制定了服务大厅(窗口)应急管理措施,明确应急处置机制,并就人员配备、服务质量和效能、ABC岗、周六值班等作出规定,保障“四全”服务“全天候”正常运行。

三是健全了与之相适应人才培养机制。

注重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使一批年纪轻、能力强的干部逐渐成长为业务骨干。

宜兴市局将新招录的15名大学生全部沉到基层服务窗口,培养年轻干部在基层一线锻炼成长。

惠山分局注重一线建设,出台了《进一步配齐、培优、配强窗口工作人员的实施意见》,加大了基层所窗口人员轮岗交流力度,把业务能力强、服务意识好的年轻优秀同志优先安排到窗口工作。

二、无锡“四全”服务模式的经验和启示一是规范了行政行为。

依法固化的流程设计,使市局、分局、国土所三个层级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规范统一。

二是提升了服务效能。

行政权力整体下移,大幅度减少节点,使便民理念更好得以实现。

三是提高了队伍素质。

“四全”服务模式模糊了条线界线,要求工作人员全职能上岗,全业务操作,锻炼培养了大批复合型人才,确保了国土资源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赢得了社会赞誉。

近年来无锡国土资源局在全市行风政风评议中的排名稳步提升,2013年在同类别34个单位排名靠前,并获“作风建设和绩效管理20佳单位”称号,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内参、新华日报、中国国土资源报、新华网、无锡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在显著位置对无锡国土资源“四全”服务模式进行深度报道,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五是受到了上级肯定。

省厅李侃桢厅长指出,“四全”服务模式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体现,全省国土系统推广“四全”服务模式既是进行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突破口,又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突破口。

是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赢得服务对象满意的乘法;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黄莉新指出,“四全”服务模式是全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成果,是无锡践行转作风、提效能、促发展专项行动的生动实践,是无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典范。

是真情服务群众、真诚服务大局、真心改革创新、真正转变职能;国土资源部王世元副部长调研后认为:“四全”服务模式有很深的内涵,是一项系统工程、便民工程、阳光工程,是一场革命。

无锡国土资源“四全”服务模式大幅压缩了行政审批环节和自由裁量空间,有效提升了行政服务效能,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得到群众的认可,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也充分说明国土资源系统探索以改革求突破、以创新增动力的有力举措,为地方政府及部门职能转变开辟了新路径,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关键在于:领导重视、思想统一是前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