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及研究方法..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及研究方法..

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总是同
一定的科学技术紧密关联。人的科学技 术知识越丰富,劳动技能就越高,生产 工具也就越先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生产关系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
中所发生的相互关系。比如企业中经理、 技术人员、工人之间的关系。
▪ 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再生产过
▪ 变革生产关系能否促进生产力发展,取决于变革后的生产关系
是否适应生产力性质。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的变 革,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 展。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超越生产力 发展的要求进行生产关系的变革,不仅不会促进生产力的发 展,而且会阻碍、破坏生产力的发展,这已为实践所证明。
2、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反作 用力,所以,只要不断变革生产关系, 就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加速发展
▪ 3、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并决定其性质。 ▪ 答:此观点不正确。 ▪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经济基础是指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的总 和。
程中建立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具体包 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方面的关 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指广 义的生产关系。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生产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起点,起决定作 用。主要表现在: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分配、 交换、消费的社会性质、水平、结构及具体方 式。
1、生产力
劳动者:主导因素。 生产资料: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因素。
2、生产关系
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所形成的, 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 换和消费的关系。它是决定其他一切社会关 系的最基本、最本质的关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要概念
生产力: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它表示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水平, 反映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 总之,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但社会
经济基础的性质,却是由该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 性质所决定的。
4、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各种经济规律都不会
因为社会形态的更替而消失。
▪ 答:此观点不正确。 ▪ 特有的经济规律是反映某一特定社会形态经济现象的某一特殊本质的
经济规律。它只在某一特定的社会形态中发生作用,随着这种特定社会 形态被另一种社会形态所代替,这种特有的经济规律也就会相应地退出 历史舞台,让位于另一种社会形态所特有的经济规律。例如,剩余价值 规律,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经济规律,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制度,剩余 价值规律就必然发生作用。而当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制度以后,资本 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就失去效力,退出历史舞台。相应的,在社会主义 生产关系基础上产生了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如按劳分配规律等。
▪ 共有的经济规律就是指那些不只在一个社会经济形态中存在和发生作
用的经济规律。它包括两种情况:(1)在一切社会经济形态都存在和发生 作用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2)在几个 社会经济形态中存在和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等。由于共有 经济规律表现了人类各个社会经济形态中经济发展过程的某些共同本 质,或者表现几个社会经济形态中存在的某种经济现象的某种共同性质, 所以,在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或几个社会经济形态中都起作用。
▪ ⑵在经济规律面前,人类有主观能动性 ▪ 一方面,人们可以发现和认识经济规律;
另一方面,人们可以运用经济规律。
▪ ⑶经济规律的特点 ▪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相比,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 第一,自然规律是与自然界物质运动相联系的,
它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存在;
▪ 而经济规律是与人的活动相联系的,离
化学家接着说:“我可以利用几种化学药剂的综合反应来开启罐 头。”
而经济学家则说:“我的办法最简单。假设我有一把开罐刀 ……”
可见,经济学的方法是以假定前提为出发点, 但是,马 克思的经济学的方法论则更为独特。
课堂练习
一、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相比具有客观性, 所以,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区别
生产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 (生产的客
观条件)
因素1——劳动:就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 劳动者有目的的生产活动,是生产最基本的要素。
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是逐步积累的。 因素2——因劳动对象:人们生产过程中把自己劳动加 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包括未经劳动加工的自然物和经过加工的物质资料。
开了人们的经济活动,也就不存在经济 规律。
▪ 第二,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大多是长久
不变的;
▪ 而绝大多数经济规律是随它的经济条件产
生而产生,随它的经济条件消失而消失。
▪ 第三,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
规律总是有阶级背景的。
第四节 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唯物辩证法 科学抽象法
逻辑分析与历史分析统一
▪ 构成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由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形式和由此决定的交换关系、产品分配关系构成的有机统一 体。一定的社会形态,特别是在它产生和发展的初期,往往还 存在某些先前的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的残余。例如,在资本 主义社会往往还存在封建生产关系的残余。这些封建生产关 系的残余,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逐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 排挤、所代替。
▪ 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也不是单一的,特别是在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不仅存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而且还存在一些从属 的、起补充作用的其他生产关系形式。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 的性质,是由该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所决定的。 例如,正由于公有制生产关系在我国现阶段占主导地位,才从 根本上决定了我国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本质的因素,寻找和揭示事物的本质性和内在 联系,以达到对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过 程理性的、规律性的认识。
逻辑分析与历史分析统一的方法
▪ 逻辑分析方法,就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按照
经济范畴的逻辑关系,从比较简单的经济关系和经济 范畴,逐步上升到比较复杂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 阐明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逻辑发展进程。
一般经济规律: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普遍经济规律,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
共有经济规律:若干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价 值规律、供求规律)
特有经济规律:表现为特定社会形态经济发展过程 中特殊的本质联系(剩余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
▪ 1、经济规律总是和人的经济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研究对象的概括性说明
“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 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行规律”
——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版序言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的 生产 研究对象 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物质资料的生产
因素3——劳动资料:人们用来把自己体力和脑力劳动 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一切物质资料。
劳动资料包括:劳动工具、建筑物(厂房)、道路 (林道)等
劳动资料发展标志着人们进行生产和对自然界改造所 达到的程度,标志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
生产资料:因素2和因素3的总称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
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原始社会形态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生产关系
作 用
反 作 用
生产力
上层建筑
作 用
反 作 用
经济基础
生产方式
一定的社 会形态
奴隶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形态 资本主义社会形态 社会主义社会形态
结论: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就是揭示经济
运动规律
反作用:如果分配、交换、消费适应于生 产,就会促进生产的发展;否则,就会阻碍生 产的发展。
例如平均主义分配、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 会形式,它们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了社会生产方式。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离开人的经济活动,就无经济规律可言。而自然 规律是完全离开人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和发挥作用 的;
▪ 2、经济规律一般不是永恒不变的,它不能长久存
在。而自然规律则是长久不变的;
▪ 3、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的阶级局限性较大,因为
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处于不同经济 地位的人们的切身利益。而自然规律则受阶级局 限性较小,一般不会引起大的社会动荡。
进行分析。
▪ 定量分析是对事物运动过程中量的变化
进行分析,
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几位在沙漠上旅行的学者经过长途跋涉 ,饥渴交困。然而不幸的是,当他们坐下来围着随身所携带的一堆 罐头时,却因为没有开罐工具而一筹莫展。于是,一场研究如何用 最简单的办法开启罐头的学术讨论会开始了。
物理学家首先发言:“给我一个聚光镜,我可以用阳光把罐头 打开。”
一、经济规律的内涵与特点
概念: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
本质和必然的联系。
客观性
1、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一定经济条件下 产生和发挥作用; 2、人们不能违背、制造和改造它。
特点(与自然规律相比)
1、经济规律的存在具有历史性; 2、经济规律作用必须通过人的活动,涉及 人们的物质利益。
二、经济规律的分类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
唯物辩证法
▪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
法。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政治经济学,就是运 用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 规律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矛盾运动及其 发展变化过程,揭示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本 质及其发展运动的必然趋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