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题画诗欣赏(47)4101.张大千高士图镜心释文:江静潮平岂偶然,一山卷过一山连,钓台近处行南缓,何用风牵上濑船,蜀人张爰写并题。
天才画家张大千(1899—1983)是近代中国画坛上一位学贯古今而又有创新精神的大师,其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
于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无所不能,无一不精。
诗文真率豪放,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
张大千的画风,先后曾经数度改变,难能可贵的是技法的变化始终能保持中国画的传统特色。
富于书卷气的高士题材在张大千的画作中是一个为他终生不弃的题材,有时他甚至将自己和挚友的肖像引入这一题材之中,这说明作者不单单是喜欢创作这一题材,而是将它作为个人人格理想的一种追求去加以描绘。
这张《高士图》未署创作年代,但是从远山的没骨画法等细节之处,以及钤有‚摩耶精舍‛印章可以判断这是张大千八十岁左右的作品。
整件构图简约,寥寥数笔,诗情画境跃然纸上。
图中的高士倚坐在山石间,脚下‚江静潮平‛,遥望逶迤连绵的远山,展现了旷达高远的诗意。
与其早期的高士题材作品(比如本图录第220号拍品《竹林高士图》作于1935年、第120号《幽篁高士图》作于1945年)相比较,可见作者此时精炼技法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技艺纯熟对胸臆的表达已不构成任何障碍。
风格也由‚清新俊逸‛转尔‚苍深渊穆‛之境,虽然画面呈现的是笔简墨淡,但增强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画幅的整体效果。
4102.张大千深山高士图镜心设色纸本款识:蛰庐老友求正弟爰钤印:阿爰(朱)、大千居士(白)、大风堂(朱)4103.张大千高士图镜心设色纸本钤印:张季、大千题识:斜阳外,寒鸦数点,一湾流水绕孤村。
大千居士。
张海若、高毓浵、陈云诰、邵章边题,张、高二题署年甲申(1944年)。
4104.张大千松下高士图镜心设色纸本钤印:张爰印、大千题识:笔端突兀走千军,墨落能生米壑云,惭愧东坡仰后辈、却无玉带镇山门。
己巳冬日过长椿寿走笔图此,似寿泉大禅师即正,蜀人张大千。
提要:此幅《松下高士》作于张大千早年,为画家师法古人时期的精品佳构。
彼一时期的作品,大千先生临摹了大量的明清卷轴画,山水、花鸟、人物等无所不包,其中尤其以学石涛、石溪、八大山人、弘仁等最为精彩绝纶,往往达到几可乱真的程度。
此幅山石为典型的石涛笔法,而松树则由大千己出。
4105.张大千李秋君秦子奇高士图镜心款识:(1).丁亥十一月,子奇画竹,秋君写石。
大千为补成之并题。
(2).□□风流甚,张君好写真,欧湘添画石,三绝信传人。
定山题。
(3).子奇二兄画竹,尽宋元诸家,变态潇洒绝俗,如见其人,予尝谓子奇前身,应是王子。
犹此大千居士补图,乃为子奇写照耳。
戊子中秋,李祖韩拜观因题。
(4).琪树琼枝傍玉台,锦川石上点苍苔。
前生想是蓬山侣,翠竹仙禽入画来。
溶溶月色透窗纱,竹影横枝映水斜。
妙笔从今传艺苑,边鸾竹石赵昌花。
心诋题。
印鉴:秦子奇(白文)秋君(朱文)张爰之印信(白文)秋爽斋主(白文)定山(朱文)溥儒(白文)心畲(朱文)白云红树楼藏(朱文)风窗草屋(白文)4106.张大千 1944年作高士图镱心此件《高仕图》,为大千壮年所作。
线条流畅、笔墨挥洒,画中人物造型生动、形象慈祥。
这是大千先生人物画作、尤其是以描绘古装高仕为主题的作品中一件罕见的精品和重要的代表作。
张大千写画的古代文人高仕极富新意、极具特色、极有情趣。
其高仕描绘中的特征、特点、特色和最佳的表现效果与面貌,皆于此件作品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全面的展示和淋漓尽致的发挥与表现。
大千先生有过极有限的大幅人物画作品,但其内容几乎全部是对仕女和宗教壁画题材的描绘。
其它诸多有高仕内容的作品又基本呈现出另外的两种特征。
其一:画面尺幅不大,虽然人物为主体和重要内容,但受画面的限制,最大也仅在二、三十公分之间;第二种情况:画面很大,高仕是作为点景人物出现,反而很小,并且以这类作品为最多。
如此作般,高仕既为主体、身长又达近六十公分之巨,这是极为罕见的。
以大千先生画高仕的技法,能将人物画得如此之大,已属十分的难能和不易。
画得大、且画得好,是这件作品最大的特征。
大千先生未因其大,而刻画得粗躁与疏松;未因其大,而表现得空洞与乏味;未因其大,而笔墨恣意;未因其大,而在把握中有任何的偏差和瑕疵。
此作更多不凡的价值更展现于画中的方方面面:人物的形神并貌、气韵的生动传神、造型的严谨准确、笔墨的俊秀挥洒、情趣的盎然、意境的幽远、风韵的古朴、新意的蓬勃……。
其精品与重要的代表性作品的品质与特征是显而易见且显露无疑的。
4107.张大千 1944年作高士图立轴钤印:张爰之印、大千款识:刘吁每游山泽,流连忘返,神理间,玉姿而甚华,在山谷之间,意灿弥远。
或遇之者,谓为神人。
甲申嘉平,蜀郡张大千爰。
4108.张大千 1934年作松泉高士图成扇款识:甲戌冬月似若愚吾兄博教,大千弟爰钤印:张爰(白)、大千(朱)4109.张大千 1930年作松岩高士图立轴苍岩削铁嵌青松,坚贞不许暴秦封。
波涛飒飒来天风,只恐破壁成飞龙,骑龙顾盼君何雄。
庚午冬十月过嘉善写此。
大千居士爰。
印文:张季爰、大风堂、苦瓜滋味2005年8月30日经米景扬先生鉴定为真迹。
4110.张大千辛巳(1941)年作高士图立轴芝园仁兄方家正之辛巳春蜀郡张大千文)大千(朱文)4111.张大千 1944年作竹林高士图立轴钤印:大千(朱文)、张爰之印(白文)、蜀阁(白文)、大风堂(白文)款识:(1).子猷迳迭,竹所独往,自胜不必七贤六逸,相呼聚方,为此君重也。
(2).世羽仁兄正之,甲申秋日,大千张爰。
4112.张大千丙戌(1946)年作松下高士图立轴款识:守己先生法教丙戌秋日大千居士爰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大风堂4113.张大千汪东等 1975年作高士图立轴款识:乙卯秋半汪东写松冯飞写石郑岳补竹张绲画成并记钤印:郑岳张爰4114.张大千刘海粟经亨颐 1927年作松竹高士图立轴(1).苍龙小亭先生正十六年二月刘海粟(2).小亭先生属大千居士爰写人(3).亨颐写竹石钤印:张爰(朱)经(朱)刘崇杰(白)4115.张大千(1899~1983)梧桐高士图1934年作款识:百尺梧桐半亩阴,枝枝叶叶有秋心。
何年脱骨乘鸾凤,月下飞来听素琴。
甲戌春日,蜀人张爰网师园作画。
钤印:蜀郡张爰(白)网师园客(朱)出版:《名家翰墨》P6-7,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
《梧桐高士图》作于‚甲戌春日‛,检索张大千行踪,这年(1934)二月下旬张大千在网师园创作了几幅作品之后偕其兄去了北京,这幅作品就是其中之一。
在北京他结识溥心畬,幷为画事忙,三月某日得朝鲜镜面贡笺,张大千甚为欢喜,又起画兴,于是再绘一幅相类题材作品,只是画面上的高士换成了仕女。
‚梧桐高士‛、‚梧桐仕女‛都是张大千熟悉幷且喜欢的题材,他心里有‚谱‛,绘来得心应手。
前面说到张大千在网师园所绘作品都署以‚网师园作‛或者钤‚网师园客‛印,《梧桐高士图》也钤二印,其中一方就是‚网师园客‛印。
此印出自粪翁邓散木之手,出刀利索,以浙派切刀法刻就,甚得赵之谦神韵。
4116.溥儒张大千癸酉(1933年)十一月人物画《秋林高士图》立轴款识:(1). 余违西山十年而不能归,每望云峰,弥伤猿鹤。
偶作《秋林高士图》,录北山移文以自警。
癸酉十一月,溥儒并识。
(2). 蜀人张大千补远山,并为设色。
印鉴:右:一壶之中、园客、蜀客、大千。
?左:旧王孙、风疏性远。
原装裱未损作者简介:溥儒(1896-1963),姓爱新觉罗,字心畬,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岳道人、钓鲸渔父、松巢客。
清道光皇帝曾孙,恭亲王奕訢之孙,贝勒载滢的次子。
因此,成年后书画作品上常常用‚旧王孙‛印章或署名。
中国现代艺术大师,画家、书法家、诗人、收藏家。
居大陆时与张大千并称‚南张北溥‛,与吴湖帆并称为‚南吴北溥‛,居台湾时与张大千、黄君璧并称‚渡海三杰‛,成为岛上画坛中的三座大山,影响巨大。
北京法政大学毕业,后于青岛威廉帝国研究院修西洋文学史。
民国以后隐居北京西山戒檀寺,前后10年。
又迁居颐和园,专攻经史小学。
抗战期间鬻书画度日。
曾任中国画学研究会评议。
1949年东渡台湾,曾任教于台北国立师范大学,作画课徒。
自幼究心艺事,从师宫廷画家学习书法,临摹家藏各代名家墨迹几尽。
稍长专心研究文学艺术,经史子集、书法绘事,无一不窥。
工山水、人物、花鸟、走兽及书法。
山水宗法宋元,以淡雅见长,较少烘染,着重线条钩摹。
整个画面充满着一种和谐的静谧之气。
喜用熟纸,临摹马夏一派。
他的山水画则被推崇是‚国画北派青绿山水正宗首座‛。
书法以草书为长,行书秀逸挺劲,用笔轻重疾徐,起伏顿挫,极富变化,行气间尤具清逸绝尘、萧散飘逸的气韵。
有《四书经义集证》、《寒玉堂论画》、《金文考略》、《陶文存》、《尔雅释言经证》、《经籍译言》、《诗文集》等行世。
张大千(1899-1983),原名正权,改名爰,小名季,故又名季爰,别署青城客,一度为僧,法号大千,还俗后以法号行,署大千居士,或署蜀人张大千,居大陆时斋名‚大风堂‛,侨巴西时居‚八德园‛,迁台湾时居‚摩耶精舍‛。
川内江人。
现代画坛上最具影响的艺术大师之一,也是世界画坛上著名的艺术伟人之一。
与溥儒并称‚南张北溥‛,与齐白石并称‚南张北齐‛,与溥儒、黄君璧合称‚渡海三杰‛,与毕加索并称‚东张西毕‛。
人或云‚五百年来一大千‛,无与伦比者也!少时受擅长绘画的母亲和二兄张善孖的熏陶,并从名师李瑞清、曾熙学习诗文书画。
遍临历代名迹,遍游名山大川。
除绘画外,他对诗词、古文、戏剧、音乐以及书法、篆刻,无不涉猎。
其诗文真率豪放。
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
他是一位天才型画家,其创作‚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宗教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于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无所不能,无一不精。
其画风,早、中年时期主要以临古仿古居多,从清朝一直上溯到魏晋,逐一研究,从临摹到仿作,伪作可以乱真。
30岁以前清新俊逸;50岁进于瑰丽雄奇;57岁时自创泼彩画法,是在继承唐代王洽的泼墨画法的基础上,揉入西欧绘画的色光关系,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山水画笔墨技法,于无穷变化中始终能保持中国画的传统特色,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意境,尤为可贵;60岁以后达苍浑渊穆之境;80岁后气质淳化,笔简墨淡,得道成仙矣。
作品赏析:30年代初,中国画坛升起了两颗璀璨的明星,这就是被誉为‚南张北溥‛的国画大师张大千和溥儒。
当溥儒以山水独步北方画坛时,张大千已在上海成名。
张的山水写意犹如其人,狂放旷达,自成一家。
虽说文人自古相轻,但作为南北两画派的代表人物,溥儒与张大千间绝无此恶习,两人不仅私交甚厚,时相往还,而且还联手作画,一人作画,一人题款,可谓双绝。
在著名收藏家张伯驹的府上常能看到两人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