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红花岗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1.B试题分析:“汉代以前氏是贵族特有的标志”错,原文是“战国以后……氏已不再是贵族特有的标志”。
2.C试题分析:“‘名’则退出了社交场合”错,可以用于社交场合自称。
3.D.试题分析:“他们的姓氏和母系血统关系密切”无中生有。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A。
恨:遗憾。
5.C
6.D。
“曾经多次遭到权臣的忌恨”理解有误。
7(1)有依附刘荣的人先对太子说:“裴政想陷害刘荣,推究案情不合实情。
”(大意2分,“附”“陷”“推”,状语后置各1分)
(2)裴政于是对云定兴说:“您的所作所为,不合礼仪制度,这对太子来说不是好名声。
希望您主动回避,否则将惹祸上身。
”(大意2分,“合”“令”“引退”各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8、答:一二句从视觉写梁园的繁盛不在。
傍晚时分,仰望空中乱鸦翻飞,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写尽了梁园的衰败。
(2分)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3分意思对即可)
9、用了反衬的手法(2分),用树的无知反衬有感觉之人观园后的沉痛,用树木繁花满枝、春色依旧的乐景反衬了梁园颓败、人事已非的悲情。
(4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不在沉默中爆发(3)雨雪霏霏(4)羁鸟恋旧林(5)俯察品类之盛(6)周公吐哺(7)凌万顷之茫然(8)渺沧海之一粟(9)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0)夙兴夜寐
11.(1)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
(A.“通过数字视频的传输和通信”与原文明显不符;C.对作者感动的原因理解错误;E.不太全面。
)
(2)①为工作中受到了盖茨很多帮助和有益影响而心存感激;
②为盖茨退休后自己不能与之共事受益而难舍;
③为盖茨退休后能全身心地致力公益事业回馈社会而感到高兴。
(6分;答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3)①谦虚好学,善于思考,对不熟悉的领域充满好奇。
②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和眼光,渴望了解并能尊重不同的文化。
③看问题很深刻,思路清晰,能很快抓住问题核心,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④亲切平和的人格魅力。
⑤对于名位财富淡泊的态度,对慈善事业的热心。
⑥对梦想不断追求的精神。
(6分;答出1点给2分,答出3点意思对即可)
(4)[示例]
观点一:每个人都应该有梦想并为之努力。
要点:①人要有梦想,并须为之不懈努力。
有了梦想但不肯努力,只幻想着一步登天,也很难实现自己梦想。
②最高的梦想不仅仅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还应上升到造福社会、造福人类的高度。
观点二:人对于财富要有一个明智的态度。
要点:①财富对于个人幸福和社会和谐都是必需的,但人获取财富要通过个人努力和正当的手段。
②人可以追求财富、创造财富,但不应迷恋财富,即取之社会用之社会。
观点三:人要有社会责任心并懂得回馈。
要点:①做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超越小我的狭隘,为社会做贡献。
②回馈不是简单的施舍和捐赠,而是一项需要激情投入的事业。
(8分;观点正确2分;阐述看法6分,其中每个要点3分,要求适当联系文本内容和社会实
际,如只有要点而没有联系文本内容和社会实际扣1分。
)
12. B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1)处应选“买椟还珠”。
“异曲同工”指不同曲调演得同样美妙,比喻不同人的辞章、言论同样精彩,或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殊途同归”指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2)处应选“殊途同归”。
“如临深渊”指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如履薄冰”指像走在薄冰上一样。
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3)处两个成语都可以选用。
13. C (A项, “超过50%以上”,成分赘余。
B项,“不仅对世界……而且反映美国……”,语序不当。
D项,“燃煤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以及工业生产”,不合逻辑)
14.A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要分析各个句子的关系。
①句中的“它”指代前面的“歼-15”,应放在第一个横线处;由①句中的“载弹量多”,可知②紧接①后;进而推断出正确答案。
15. 编写短信,要求“精短”;但作为专用书信中的一种,应当具备书信的基本格式,如称
呼、问候等;同时劝说短信要语气委婉、恳切。
抓住应当经常回家看望或问候老人,既是孝
...................
道又是法定义务即可。
..........
【示例】小宇,老人节快到了,我想回家看看父母,一起吧?父母老了,特别需要我们精神上的关爱,咱们离家都不远,过年过节还是应该回家看看老人,【2分】再说探望父母也是咱们法定的义务哦。
【2分】
16.示例:请抬起头来,不要因冷漠错失身边的温暖。
(其他答案成立也可)
17.这则材料可横向分解为三个立意角度:猪八戒、镜子、猪八戒和镜子。
从猪八戒的角度看,它自己长耳朵、翘鼻子,十分丑陋,却责怪镜子,迁怒于镜子,足见它不能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
据此,可立意为: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短处,或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
从镜子的角度看,尽管猪八戒将它打碎了,但它依然反映八戒的丑陋,并不因为被打碎而作丝毫的改变。
依此可立意为:要学习镜子不畏强暴、坚持真理的精神。
从二者合一的角度看,猪八戒打碎镜子,可以看成邪恶与暴力向真理挑战;镜子碎了仍反映八戒的丑陋,可看作真理是战胜不了的。
所以,其立意可为:邪恶与暴力是战胜不了真理的。
【参考译文】
裴政,字德表,河东闻喜县人。
裴政见闻广博,记忆力强,通晓当时的政治局势、政治设施,被当时的人所称赞。
裴政清楚熟习旧日的典章制度,即使文书案卷堆满桌子,也能迅速作出分析判断,执法宽仁公正,没有量刑过度的情况。
有判死刑的囚犯,裴政就准许他的妻子儿女到狱中看望。
到冬天将要处决时,犯人们都说:“裴大夫判处我们死刑,我们没有什么遗憾。
”他执法公正都像这件事一样。
转任左庶子,纠正了许多不合理的事,因质朴诚实受到称赞。
太子凡有大事,都交给他处理。
右庶子刘荣生性非常专横固执。
当时武职人员该轮番休息,通事舍人赵元恺奉命在账簿上写文书。
没等写成,太子下令,再三催促,刘荣告诉元恺说:“你只管口头陈奏,不必写在账簿上了。
”等到上奏时,太子问道:“写在账簿上的文书在哪里?”元恺说:“接受刘荣的指示,没有写在账簿上。
”太子就拿这件事责问刘荣,刘荣便否认,说“没说过这话”。
太子把这件事交给裴政推究审问。
还没来得及陈奏,有依附刘荣的人先对太子说:“裴政想陷害刘荣,推究案情不合实情。
”太子召裴政责问,裴政上奏说:“凡推究事理有两个要点,一是明察实情,一是依据证人证词,辨明事情的实际情况,来判定谁是谁非。
我推断地位高权势重,即使确实告诉过元恺,也不过是很小的过错。
按道理说,不必隐瞒。
另外元恺受刘荣节制,怎敢拿毫无根据的话胡乱诬陷牵累别人。
赵元恺找出左卫率崔茜等人作证,崔茜等人交代的情况和赵元恺所说完全相符。
从情理上既然难分是非,就应当根据证人判定。
我认为刘荣告诉过元恺,这一情况一定属实。
”太子也没有治刘荣的罪,但是却称赞裴政公平正直。
裴政喜欢当面指责别人的过错,但离开了背后就不再说什么。
当时云定兴屡次进宫侍奉太子,将一些奇异的服饰器物进献给后宫。
裴政多次恳切劝谏,太子不采纳。
裴政于是对云定兴说:“您的所作所为,不合礼仪制度,这
对太子来说不是好名声。
希望您主动回避,否则将惹祸上身。
”云定兴大怒,把这话告诉了太子,太子更加疏远裴政,并因此将他调出京城做了襄州总管。
妻子儿女没有跟随上任,所得俸禄分给下属官吏。
百姓有犯罪的,都暗中掌握实情,有的一整年也不揭发他们,等到屡次犯罪,就趁大聚会时,将他们从众人中召出来,亲自审查核实他们的罪行,有五人被处死,流放的人很多。
全境的人惶恐不安,从此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百姓将裴政奉为神明。
此后境内不设监狱,几乎没有多少人打官司。
裴政死于襄州总管任上,终年八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