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桨、桩”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涨”等,会写“桨、榕”等10个生字,会写“灿烂、陆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1.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桨、桩”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涨”等,会写“桨、榕”等10个生字,会写“灿烂、陆续”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内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欣赏图片,谈话激趣。
教师口述:看,多么迷人的画面,硕大的榕树,纷飞的众鸟,迷人的风光,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学生欣赏图片,互相交流。
)师生交流:1.看图交流:课件出示景色图片,学生欣赏图片,互相交流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张图片,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片上的景物。
2.教师小结:同学们,小鸟天堂在广东行新会县城南郊7公里的天马河中。
它四面环水,为椭圆形。
面积约18亩左右。
岛上长着2.学生初读。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船桨树桩应接不暇(重点指导生字“桨、桩”是后鼻音。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划(huà huá)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多音字。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huá用桨拨水使船行动,如划水、划船、划艇;合算,按利益情况计较是否相宜,如划算;用刀或其它东西把物件分开或从物件上面擦过,如划一道口子。
huà分开,如划界、划分、划时代意义。
设计,如计划、筹划、策划、出谋划策。
②练读一读。
我和爸爸计划(huà)利用周末的时间去湖里划(huá)船。
(3)学习多音字:数(shù shǔ shuò)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多音字。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shù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如数目、数量、数词、数论(数学的一支,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数控;几,几个,如数人、数日;技艺,学术,如“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命运,天命,如天数、气数。
shǔ一个一个地计算,如不可胜数、数九;比较起来突出,如数得着;责备,列举过错,如数落;谈论,述说,如数说、数典忘祖(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亦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shuò屡次,如数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②练读一读。
两岁能数(shǔ)数(shù)的小孩已经数(shuò)见不鲜了。
(5)理解词语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陆续不忍舍弃或离开。
展示先先后后、时断时续的意思。
不禁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抑制不住,禁不住。
留恋指我国的南部。
只用在书面语言中。
应接不暇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本课指在微风的吹动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灿烂形容人或事物太多,来不及接待和应付。
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茂盛光彩鲜明耀眼。
缝隙(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
颤动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的空处。
逼近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天堂靠近、接近的意思。
不可计数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美好的地方。
后来也用来泛指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课文记述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鸟的天堂”名不虚传,赞美了美丽而有生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梳理课文思路练填空:本文的重点是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
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
作者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先写它占地面积大,并通过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这株榕树是孤木成林,表现榕树之大;接着写近看榕树,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
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着重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
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儿鸟的数量多、种类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3.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群鸟活动的景象。
2.课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1)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概括总结。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一个“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的傍晚时分,这一次,他没有看到鸟,只见到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
这部分重点刻画大榕树的美丽: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再写近看榕树时枝干和绿叶的形态,展示出大榕树的勃勃生机。
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在阳光照耀下的早晨,他见到了众鸟纷飞的热闹情景。
文中写了鸟声、鸟影,让人应接不暇;写了鸟的形态──大、小、花、黑;还写了鸟的各种姿态──叫、飞、扑;最后,又专写了一只画眉鸟,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的可爱和它们在“天堂”里生活的情景。
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里的鸟儿数量众多、种类繁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和快乐。
(4)试着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一读相关段落。
3.谈话过渡:我发现同学们已经被鸟的天堂的美景深深地陶醉了。
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
【设计理念:从课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不同情景落入手教学,旨在引领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清晰的写作思路,为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三、小组交流,品读释疑(一)学习第1—4自然段1.指名学生读课文1—4自然段。
(1)小组交流:通过朗读读懂了什么?(2)全班交流:①“我们”在什么时间出游?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我们”出游的时间是傍晚。
“吃过晚饭”、“热气已退”、“太阳落下了山坡”表示夏日的傍晚,也就是“我们”出游的时间。
)②“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
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
”是什么描写?(环境描写)这部分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热气已经退了”体现了傍晚的清凉,再加上天边“一段灿烂的红霞”,使得环境更加优美,为下文“我们”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作铺垫。
)③“我们”出游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我们”出游时的心情是愉快的。
“自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
”这是讲水面很安静,没有风和过往的船只。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这里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作者把有规律的划桨声比作一支乐曲,写出了划桨声悦耳,表现出河面的平和姿态上感受这儿的鸟多。
)(3)快速浏览课文,把作者描写树上变得热闹了、鸟的大小、颜色、动作的句子画在书上,读出来。
①描写树上变得热闹的句子:“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②描写鸟的大小、颜色的句子:“大的,小的,花的、黑的”。
③描写鸟的动作的句子:“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设计理念:读中体会用词的准确,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学生批注的习惯和能力。
】(4)作者看到这么多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动作千姿百态的鸟后,有什么感受?(“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这句话写的是“鸟的天堂”热闹的景象。
“应接不暇”说明鸟多得看不过来。
大榕树里全是鸟声鸟影,大小不同,颜色各异,小鸟多得不可计数。
有的停着,有的飞起,有的歌唱,真是热闹非凡。
与作者前一次看到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真正的鸟的天堂。
)(板书:多)(5)“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细节描写,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什么?(既写出了这只小鸟的可爱、机灵、富有生气,又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也说明了这里确实是鸟的天堂,鸟儿可以在这自由自在的生活。
)(板书:快乐)(6)第一次去鸟的天堂,作者从榕树的大,以及枝干、叶的形状、颜色、榕树的位置等方面对榕树进行了静态描写。
在这里作者又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动态景象的?首先,介绍了早晨鸟儿刚刚开始活动的情景: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接着,用排比句介绍了鸟儿的一系列活动: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然后,用拟人的手法对一只画眉鸟的动作进行细致描写: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4.教师小结:这一部分课文,作者不仅描写了鸟的大小、颜色,而且着重描写了鸟的活动,描写了事物的动态,展示了一幅鸟的天堂的动态美的图画。
与作者前一次看到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真正的鸟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