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观察

临床观察

欣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观察
谢晶日张亮李明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脾胃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目的:观察欣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92例经胃镜和胃粘膜组织活检后被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治疗组予以欣胃颗粒,对照组予以胃复春片。

治疗期间停服其他药物,1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和胃镜活检的变化。

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病理结果、抗Hp感染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欣胃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欣胃颗粒;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临床观察
作为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 PLGC),是指较易转变为癌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大多数人认为它就是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发的中、重度肠上皮化生(IM)和(或)异型增生(Dys)[1]。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之首,而且下降趋势不明显。

因此胃癌前病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们的重视。

本观察应用欣胃颗粒治疗4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92例入选患者均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门诊,均经胃镜和胃粘膜组织活检后被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且中医证型为气阴两虚兼血瘀。

随机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其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35~70岁,平均(5
2.9±10.16)岁;病程1~10年,平均(5.59±2.74)年;Hp阳性29例,阴性17例;其中伴有IM者28例,伴有Dys者18例。

治疗组46例,其中男34例,女12例,年龄30~68岁,平均(51.1±10.69)岁;病程1~12年,平均(6.65±
3.27)年;Hp阳性32例,阴性14例;其中伴有IM者30例,伴有Dys者16例。

两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2辑[3]和《幽门螺杆菌共识意见》[4]。

1.3 活检取材标准活检取材根据悉尼系统要求取5块标本:胃窦组织2块—取自幽门2~3cm的大弯和小弯;胃体组织2块—取自距贲门8cm的大弯和小弯(约距胃角近侧4cm);胃角1块,标本要足够大且达到粘膜肌层。

1.4 治疗方法治疗组予欣胃颗粒(冲剂)(由黄芪、焦术、沙参、石斛、三棱、莪术、甘草等组成,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制剂室配置,每袋10g),每次1袋,日3次冲服。

1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对照组予胃复春片(由红参、香茶菜、炒枳壳等组成,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片0.359g),每次4片,日3次口服。

1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服药期间禁服其他药物,禁食生冷、辛辣的食物。

1.5 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疗效、病理疗效标准参照文献[3]有关标准。

HP疗效标准参照文献[4]。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疗效分析用Ridit检验。

作者简介:谢晶日(1955—),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0%、69.6%,两组病例经Ridit分析,可
以认为2种药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有差别,且R
治疗=0.4420,R
对照
=0.5580,R
平均=0.5000,因R
治疗
<R
平均
,所以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t P
治疗组46 15 11 14 6 87.0 2.016 0.047 对照组46 9 10 13 14 69.6
2.22组病理疗效比较见表2
治疗组中萎缩、IM、Dys三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4%、80%、62.5%,而对照组中三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0.9%、60.7%、61.1%,前2项p<0.05,其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而第三项p>0.05,无统计学意义,即在治疗Dys中无显著差异。

表2 病理疗效比较(例)
项目治疗组对照组
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t P 萎缩46 13 11 13 9 46 8 9 11 18 1.994 0.049 IM 30 11 8 5 6 28 4 8 5 11 2.099 0.040 Dys 16 3 5 2 6 18 2 5 4 7 0.482 0.633 2.3 2组抗Hp感染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抗HP感染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现Hp阳性数现Hp阴性数Hp转阴率(%)χ2P
治疗组46 15 31 46.9 4.423 0.035 对照组46 25 21 13.8
3 讨论
正常胃粘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肠型)的发病模式已被普遍认可。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胃癌前状态,伴有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被认为是癌前病变。

中医药对此病辨证施治比现代医学更有优势。

祖国医学认为此病属“胃脘痛”、“痞满”范畴,多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

脾胃虚弱等因素所致,病机是以气阴两虚兼血瘀为主,症状多为脘部隐痛或胀痛,呕吐频作,口干喜饮,大便干结,乏力,汗出,气短懒言,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脉沉细。

脾胃气虚,中阳不振,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故呕吐频作、汗出、气短懒言;胃阴亏损,津液不足,故口干喜饮、大便干结;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脉沉细为气阴两虚的表现,若兼有血瘀则脘部刺痛。

在之前我们也有动物实验表明益气养阴活血法可降低胃癌前病变大鼠VEGF的表达[5]。

根据其病机特点创立了益气养阴活血的方法,方中黄芪、焦术补气健脾,黄芪具有提高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抑瘤和抑制多种细菌的作用,对Hp也有一定程度的杀灭作用[6],焦术能增强机体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促进细胞免疫及抗肿瘤作用[7];沙参、石斛养阴生津兼益气,沙参有促进体液免疫的作用[8],石斛具有抗肿瘤、增强人体免疫力等作用[9];三棱、莪术二者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10];甘草则调
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活血之效。

参考文献:
[1] 赵林胜,张维铭.胃癌前病变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5,32(10):775-778.
[2] 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5):318-319.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C].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4]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共识意见(2003安徽桐城)[J].胃肠病学,2004,9(1):46-47.
[5] 谢晶日,张扬.益气养阴活血法对胃癌前病变大鼠VEGF影响的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0,27(5):97-99.
[6] 马宏秀,张治祥.黄芪的药理研究进展[ 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27(5):73-75.
[7] 白明学.白术的现代药理研究与临床新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6):609-610.
[8] 谭允育,康娟娟,王娟娟.沙参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6):1-5.
[9] Cheng X M, Guo S X. Study progress of the Dendrobium plants i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eutical activity[J]. Nat Prod Res Dev(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1, 13(1):70-74.
[10] 蔡祖勋. 复方莪术对MGC80-3胃癌细胞的影响[J]. 武警医学院学报,1996,5(1):4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