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散文鉴赏与写作

散文鉴赏与写作


叙述性散文首先它是散文.所谓散 文,"形散而意不散",它讲究运用多种修辞 手法和艺术手段,来表达一个或多个中心 思想
朱自清《给亡妻》
谦,日子真快,一眨眼你已经死了三个年头了。
这三年里世事不知变化了多少回,但你未必注意这 些个。我知道,你第一惦记的是你几个孩子,第二 便轮着我。孩子和我平分你的世界,你在日如此; 你死后若还有知,想来还如此的……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
苏轼 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朱自清《背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
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 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 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 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 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 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 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 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赏析
用平朴的文字描写了父 亲去给我买橘子时的情景,他写了 父亲怎样走去,怎样探身下去,怎 样爬上月台,攀上爬下,这些都是 如实的描写,洗尽铅华,保寸本色, 至真至朴,细细道来,将人、事、 情、感,原态原貌地呈现于读者的 面前,让人感同身受。
《背影》以情动人,感动了无数的读者。我想这除了 因为作者用了平朴的语言写出了真实的情感外,还在于文 章里头蕴涵着一种“淡淡的哀愁”,而这种哀愁是时世给 作者的影响。作者的心情是哀愁的,这种哀愁也加深了读 者对父子情深的理解。 文章一开头就定下了“哀愁”的基 调。
3、写景散文主要描写一地的景物,以 游记性散文为主,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 空间的变换顺序,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 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其内容包括 山川景色,名胜古迹等等。
【注】小说和记叙性散文的主要区别
小说 它是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构成,通 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 达思想的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 境)。按篇幅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 说和小小说(微型小说)。 记叙性散文是散文的一大类,且从属于记叙文,主 要是叙事、抒情。与小说不同的是,记叙事性散文 只有高潮,没有结果,没有议论部分,而多一个抒 情部分,让结构更加明了。
你病重的时候最放不下的还是孩子。病的只剩
皮包着骨头了,总不信自己不会好;老说:“我死 了,这一大群孩子可苦了。”后来说送你回家,你 想着可以看见迈儿和转子,也愿意;你万不想到会 一走不返的。我送车的时候,你忍不住哭了,说: “还不知能不能再见?”可怜,你的心我知道,你 满想着好好儿带着六个孩子回来见我的。谦,你那 时一定这样想,一定的。
旋转着的飘散,给人在观感上是一种极美的感受。
在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 白花,这显然是白莲,但花开还不是旺季。 接下来具体地描述:也还是用拟人的笔法, 形容它像姿态优美的女子,而还没有绽开 的含蕾待放的花则像是含羞的样子。这 “含羞”一词,把妙曼的花枝赋予了灵性 和秀媚的禀赋。接着,又用了“一粒粒的 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 美人”而把荷花的禀赋渲染到了极致。
一、 散文是什么
吴组缃在《文学的根柢》一文中说: “散文是文学的第一关。”
余光中在《作家的身份证》中说:“散 文是语言艺术的基础。”
秦牧则说:散文是“匕首 ”、是“洞 箫”、是“水晶”、是“玛瑙”…...
鲁迅说: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可以随便 的,有破绽也不妨。
可见,对散文的看法五花八门。
广义的散文,在古代是指不押韵的文 章。在现代,广义的散文包括除了诗歌、 戏剧、小说、影视文学之外的一切叙事性, 议论性,抒情性的文题。而狭义的散文则 专指抒情散文。
但是,荷花不仅仅是色美动人,而且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这也还不 够,作者把荷花用“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 的歌声似的”使荷花在“奇色、香倩加上 美声”的“形”、“味”、“声”三个方 面达到了完美。就像宋祁《玉楼春》中的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一样,表 现了“春意”不仅“蔚然有色”而且也 “铿然成声”。这种完美,本来已经到达 了应有的境界,但是,由于作者的兴致盎 然,他又以编制神话的笔触,把荷花荷叶 神女化了。
“一切景语皆情语” “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
Hale Waihona Puke 三、散文写作基本要求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自由,不受时
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描写 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发表议论,而且作 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 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 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 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 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 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 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 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赏析
首先,作者开始写荷塘,荷塘是曲曲折折的,放眼 望去,充满视野的是繁密茂盛的荷叶,葳蕤而挺立的荷叶, 出水很高,这里,作者用拟人的写法,把荷叶比成亭亭舞 女的裙。而舞女的裙在舞女旋转时,裙是飘散开的,那种
二、散文的分类
记叙散文 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
1、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 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也可以是 几个片段的剪辑。
2、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 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粗 线条的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 性格和精神面貌。例:鲁迅的《藤野先生》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 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 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 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 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先是“叶 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然后,“像闪电般, 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 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 痕。”,而因为“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 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所以,“叶子却更见 风致了”。这就把荷花从上到下全部的容颜风 致和端庄举止、优雅得仙姬、神女化了。在这 里,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已经深深地陶醉在荷 塘的美妙风景之中了。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 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 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 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 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 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 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 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 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 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 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 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 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
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 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 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 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 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 语言表达能力。
凋零之美 林清玄
坐在仁爱路一家楼上咖啡屋,看着路上的菩提树叶子,一片一片地辞别 枝极,飘落下来;有时一阵风来,菩提叶竟是满天翻飞旋舞,在凋零中,有 一种自在之美。
有几株落得早的菩提树已经增生新叶,菩提树的嫩叶介于鹅黄与粉红之 间,在阳光下,美丽如水月,透明似琉璃。在晶明的落地窗前,看见菩提树 的凋零与新叶,使我想起憨山大师的一首诗:
世界光如水月, 身心皎若琉璃。 但见冰消涧底, 不知春上花枝。 这凋零与新生,原是同一个世界,涧底的冰雪融化了,与春景里枝头的 花开,原是同样的美。或者,溪涧中的雪是滋润过花的雨水与露珠;也或者, 那灿烂的花颜是吸了冰雪的乳汁而辉煌的吧! 一切因缘的雪融冰消或抽芽开花都是自然的,我们尽一切的努力也无法 阻止一朵花的凋谢,因此,开花时看花开,凋谢时就欣赏花的飘零吧!我们 尽一切努力,也不能使落下来的任何一片叶子回到枝头,因此要存着敬重与 深情的心,对待大地这种无言的呈现呀!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最 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 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趁父母未老,趁青春正好,愿我们成 长的速度可以赶得上父母老去的步伐。
朱自清《荷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 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 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 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 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