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左玉辉《环境学》(第2版)配套题库 章节题库(第十六章 生态—环境调控——第十七章 可持续发展与科学

左玉辉《环境学》(第2版)配套题库 章节题库(第十六章 生态—环境调控——第十七章 可持续发展与科学

第十六章生态—环境调控
一、名词解释
酸沉降
答:酸沉降是指酸性物质通过湿沉降(如雨和雪的形式)或干沉降(气溶胶或气态酸性化合物的形式沉降到诸如土壤颗粒、植物叶片等表面上)从大气中转移到地面的现象。

二、简答题
1.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答: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如下:
(1)工业污染源
工业废水是水污染最重要的污染源,包括工艺废水、设备冷却废水、洗涤废水,以及场地冲洗废水等,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

(2)生活污染源
生活污水主要是城市居民(含服务产业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成员)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主要来自于厨房、浴室、厕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污染源已逐渐成为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3)农业污染源
农业污染源由于其分散广泛、没有明确位置而被称为面污染源。

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等。

农业污水中,一是有机质、植物营养物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二是农药、化肥含量高。

2.不同水体中的污染物迁移转化有何不同特征。

答:不同水体中的污染物迁移转化不同特征如下:
(1)河流污染
污染物在河流中的迁移转化特点是污染程度随径流量而变化,污染扩散的速率快。

(2)湖库污染
污染物稀释和搬运能力弱、生物降解和积累能力强。

(3)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特点是污染持续性强、污染扩散范围大。

(4)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在无光和缺氧的条件下,生物作用微弱,水质动态变化小,化学成分稳定,但如果受到污染,则难以再恢复其原来状态。

3.不同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答:不同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如下:
(1)有机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吸附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富集和生物降解作用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

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降解主要通过化学氧化、光化学氧化和生物化学氧化来实现,其中生物化学氧化作用具有最重要的意义。

(2)无机污染物
无机污染物,特别是重金属和准金属等污染物,一旦进入水环境,均不能被生物降解,主要通过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合、胶体形成、吸附—解吸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进行迁移转化。

4.水污染环境影响的主要表现。

答:水污染环境影响的主要表现如下:
(1)水污染效应具有多样性
①物理效应
水污染的物理效应主要表现在改变水体的物理性质,如热效应、感光效应、放射性效应等。

②化学效应
水污染的化学效应主要是由水污染物之间或污染物与水环境之间的化学反应引起的环境效应。

水体的化学污染可引起水体化学性质的变化,产生不同的化学效应,如酸碱化、硬水污染等。

③生物效应
水污染的生物效应主要是由水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生物生长、繁殖等一系列生理活动的变化。

每种污染物都具有自身独特的生物效应。

④生态效应
水污染的生态效应主要是由水环境因素变化而引起的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不同的污染物产生不同的生态效应。

(2)水污染物具有多样性,造成不同的环境效应
造成水体污染的来源具有多样性,不同污染源所排放的污染物也具有多样性。

(3)不同水体功能区的水质要求不同
不同水体功能区的水资源用途不同,因此有着不同的水质要求。

各国都有其不同的水体功能区划和相应的水质标准。

(4)不同水体具有不同的环境容量
水环境容量,也称纳污总量,是指水环境在一定功能要求、设计水文条件和水质目标下,
所允许容纳的污染物总量。

不同水体的环境容量是不同的。

5.试简述酸雨的危害。

答:酸雨的危害如下:
(1)酸雨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①通过水体pH降低导致鱼类死亡;
②由于酸雨浸渍土壤,侵蚀矿物,使铝元素和重金属元素沿着基岩裂缝流入附近水体,影响水生生物生长或使其死亡。

同时,对浮游植物和其他水生植物起营养作用的磷酸盐,由于与铝附着,难以被生物吸收,其营养价值就会降低,并使赖以生存的水生生物的初级生产力降低。

(2)酸雨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①第一阶段,酸雨增加了硫和氮,使树木生长呈现受益倾向;
②第二阶段,长年酸雨使土壤中和能力下降,以及钾、钙、镁、铝等元素淋溶,使土壤贫瘠;
③第三阶段,土壤中的铝和重金属被活化,对树木生长生成毒害;
④第四阶段,如树木遇到持续干旱等诱发因素,土壤酸化程度加剧,就会引起根系严重枯萎,致使树木死亡。

(3)酸雨对各种材料的影响
酸雨加速了许多用于建筑结构、桥梁、水坝、工业装备、供水管网、地下储罐、水轮发电机、动力和通信电缆等材料的腐蚀;酸雨能严重损害古迹。

(4)酸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酸雨使地表水变成酸性,地下水中金属含量也升高,饮用这种水或食用酸性河水中的鱼
类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6.简述酸沉降污染的五律解析。

答:酸沉降污染的五律解析如下:
(1)酸雨的污染源—经济、社会、技术规律
①经济、社会规律。

化石燃料能源的使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增加,导致酸雨;
②经济、社会规律。

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引起硝酸型酸雨的发生;
③技术规律。

酸雨与能源利用技术及生产技术密切相关。

(2)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自然规律
人为源和天然源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进入大气后,要经历扩散、转化、运输,以及被雨水吸收、冲刷、清除等过程,这一系列的迁移转化过程主要受自然规律支配。

(3)污染效应—环境规律
①酸雨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a.通过水体pH降低导致鱼类死亡;
b.由于酸雨浸渍土壤,侵蚀矿物,使铝元素和重金属元素沿着基岩裂缝流入附近水体,影响水生生物生长或使其死亡。

②酸雨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酸雨增加了硫和氮,使树木生长呈现受益倾向;长年酸雨使土壤中和能力下降,以及钾、钙、镁、铝等元素淋溶,使土壤贫瘠;土壤中的铝和重金属被活化,对树木生长生成毒害;如树木遇到持续干旱等诱发因素,土壤酸化程度加剧,就会引起根系严重枯萎,致使树木死亡。

③酸雨对各种材料的影响
酸雨加速了许多用于建筑结构、桥梁、水坝、工业装备、供水管网、地下储罐、水轮发电机、动力和通信电缆等材料的腐蚀;酸雨能严重损害古迹。

④酸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酸雨使地表水变成酸性,地下水中金属含量也升高,饮用这种水或食用酸性河水中的鱼类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7.臭氧层破坏的环境效应。

答:臭氧层破坏的环境效应如下:
(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长期反复受到过量紫外线的辐射将引起细胞内的DNA改变,细胞的自身修复能力减弱,免疫机能减退,皮肤发生弹性组织变性、角质化以至于皮肤癌变,诱发眼球晶体发生白内障等。

(2)对陆生植物的影响
植物的生长直接受UV-B辐射的影响,不同种类的植物,甚至同一种类不同栽培品种的植物对UV-B的反应都是不一样的。

在农业生产中,就需要种植耐受UV-B辐射的品种,并同时培养新品种。

对森林和草地,可能会改变物种的组成,进而影响不同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分布。

UV-B辐射带来的间接影响,例如植物形态的改变,植物各部位生物质的分配,各发育阶段的时间及二级新陈代谢等可能跟UV-B造成的破坏作用同样大,甚至更为严重。

(3)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研究发现阳光中的UV-B辐射对鱼、虾、蟹、两栖动物和其他动物的早期发育阶段都有危害作用,最严重的影响是繁殖力下降和幼体发育不全。

UV-B的辐射很少量的增加就会导致海洋生物的显著减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