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春江花月夜新版

春江花月夜新版


谐流畅,语言宛转动人。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月亮出来了!从潮水中央, 在江潮涌向海潮的地方。 随着千万里春潮荡漾, 千万里春江涨满月光。 江水弯过芳香的平野, 月照林梢,那繁花如雪。
(2) 从层次上看
相思离别只是全诗的一部分。 无论从全诗或笫三段来看,相 思离别只占一部分,而对春江 月色的描写一直贯串全篇。
(3)从诗的感情来看,由爱春赏春 到惜春伤春,都是对青春的歌颂。
诗先写春天的景色,以及春 天迷人的气氛,也就是写那种爱 春赏春的情绪,由春天迷人的景 色激发起人们对爱情的珍重情绪, 男女的相思离别烘托了一种惜春 伤春之情,这种相思离别更加衬 托出春光对人的诱惑力。
这首诗千古传诵的原因?
这首诗反映了古代社会中文人学士漂 泊离乡而失意苦闷的心境。在春江花月的 夜里,诗人面对着美好的景色,不仅产生 了宇宙无尽,人生苦短的感慨,想到楼头 思妇,天涯游子等人生坎坷,具有极深的 社会意义。所以为历代传诵,主要有以下 几种原因原因:
一,在任何社会中总有无数有才之士被 压制,他们为了实现人生的抱负,到处 飘泊,苦苦奋斗而难展其志,面对无限 的宇宙感受到人生的眇小与短促。这种 人生旅程中的失意,在历代社会中不得 志的文人学士中具有很大的普遍性,从 而引起了读者的思想共鸣。
《春》诗共36句,像9首绝句 组合而成,显得整齐匀称,但每过 一绝,韵律和内容却有变化、发展。 在句法上,整句、散句反复串 插使用,排比、对偶代表着整齐和 谐,排比对偶穿插在散句中,富于 变化。
4. 在语言风格上,既有名歌的清新明 朗;又有文人的婉丽华美。语言优美, 韵律和谐 顶真句法、问答句式,双声叠韵 词语的运用使《春江花月夜》具有浓 郁的民歌情调。与南朝民歌《西州曲》 若,给人一种续续相生,连拊接萼, 摇曳多姿的感觉。
西斜的月亮沉入茫茫的海雾,
碣石,潇湘,望不尽山山水水的路。
到底有几个人能踏着月色归来?
落月摇荡着——愁人的情思满江的树。
古典诗歌中关于“月”的意象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王维《鸟鸣涧》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杜甫《旅夜抒怀》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 •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 ——李白《把酒问月》
《吴歌》中一些的相思离别是一种凄苦之 音。 《子夜歌》:今日已欢别,合会在何时? 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诗中的相思离别是一种无奈和渺茫。
空中流洒着月色如霜,
滩上白沙消失在霜里。
江水碧澄澄,长天也碧澄澄,
只剩下皎皎的圆月一轮。 江畔什么人最初见到江上月? 江月又从哪年起默默照着人?
人生一代代没有穷尽,
江月一年年始终如一。 不知江月等待什么人, 只见长江送走东流水。 一片白云飞去不回头,
留给青枫浦一片离愁。
谁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船上?
(三)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 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 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 的憧憬. 情感美
春江花月(景) 宇宙人生(理) 思妇游子(情) 完 美 融 合
春江月夜的美景
江畔月下的沉思
因月而起的情思 贯穿全文的是一“月”字,在诗中, 月已不再是月,而成了一种情感的 载体,这就是中国文人的一种明月 情结。
1、构思精巧
2、诗情优美,哀而不伤。 3、整齐而带有变化的章法 4、语言风格,既有民歌的清新明 朗;又有文人的婉丽华美,语言 优美,韵律和谐。
1.构思精巧
(1)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 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 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 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 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 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 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
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 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 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 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 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 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 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2)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 写,而又以月为主体。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 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 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 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 西斜——落下的过程。
二、春江花月夜,本是陈后主的淫靡 的宫休诗,诗人借用旧题,却一洗淫 靡之气,而反映历代社会中普遍性的 社会性问题,在文学史上具有积大的 作用。
三、它用清丽的笔调描写景物,艺术 上取得极高成就。
思考与讨论
这首诗中有对春江月色 的赞美也写了离别的感伤, 试分析这二种感情在诗中 的关系。
1.两种情感有主次之分 (l)从意象上看作品中出现的多 是自然意象。 春江花月夜是自然意象,离情别绪 是人事意象,从作品总体看,自然 意象胜于人事意象。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 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 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 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 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 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 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 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 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 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清〕王运《湘绮楼说诗》卷一
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孤篇压全唐。 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惜春)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伤春-惜春)
2.如何看待诗中的伤感情绪? 伤感情绪是诗中客观存在的。 (1)这种伤感不是表现为对生活 的绝望,不是表现为颓废,而且这 种伤感不是反映生活的贫乏苦难, 而是产生于对生活、对自然的如痴 如梦的陶醉。
空 间 意 象 时 间家。 •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张继《枫桥夜泊》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张九龄《望月怀远》 •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情 感 意 象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州。
全诗通过季节变换的揭 写,表达一个女子对所爱男 子的深长思念。歌辞音节和
2、诗情优美,哀而不伤。 所咏非一时一地一人之情,而赋予 其永恒的普遍性。浓浓的离别相思在 美景之下,化为淡淡的哀愁。这种离 愁始终透露出一种空蒙、迷惘、柔和 的情调,象轻梦飘过,却又笼罩心头。
3、 整齐而带有变化的章法
《春江花月夜》写的是静谧的夜晚,不能 用李白《蜀道难》的句式大开大合,为 了表达宁静的气氛,此诗在章法上追求 整齐,但过于整齐就显得呆板沉闷。因 此在章法上,《春》诗整齐而颇具变化。
【课后思考】
盛唐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远》一诗是 历来为人们广泛传颂的上乘之作,试与本 诗对照,分析两首诗的异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远,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本课结束,谢谢﹗
返回目录
本人
(一)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 林的绚丽景观。 为下面对景 抒情打下基础。 景物美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二)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 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 系,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抒 写心中的感叹。 哲理美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这种伤感是少年式的感伤迷惘, 并非是曾经沧海的苦痛。人生由此 而走向成熟。唐诗亦如是。 辛弃疾《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3. 诗中的透露出来的时代气象
《春江花月夜》——治世之音 《天净沙•秋思》——乱世之音
这首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 它是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尽管 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 轻盈。 李泽厚
词藻华美,音韵婉转,具有文人诗 的风味。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 换韵。随着韵脚的转换,一唱三叹, 回环往复。如同一曲优美的梦幻曲。 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
徐增《而庵说唐诗》: “此诗如连环锁子骨,节节相生, 绵绵不断,使读者眼光正射不得, 斜射不得,无处寻其端者。 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各 各照顾有情,诗真艳诗,才真艳 才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