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市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天门经济发展经历了逐步复苏、全面发展、快速发展、稳步发展四个阶段。
地理位置优越,东接武汉,西通荆宜,位于武汉与湖北省第二大城市宜昌的中点,南濒汉江黄金水道,北枕三峡过境铁路。
紧衔107、318国道,沪蓉、沪渝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复线(随岳高速)纵贯市境南北。
交通条件好。
天门市农业基础好,素有棉乡的美誉。
随着天门市经济开发区的建立,经济逐渐发展。
天门市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基本功能定位为:武汉城市圈现代制造业协作配套基地、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休闲度假旅游度假基地、现代物流副中心。
天门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市域北部属于大洪山余脉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的前沿平岗,西部和中部为平原的地带,东部为滨湖地区。
境内有四大水系,即东北部的汉北河水系;中部的汈汊湖水系;东南部的沉湖水系及汉江外滩水系。
天门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多年平均降水量在997~1200mm之间。
天门市是中国内地著名侨乡,湖北省的重点侨乡。
天门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及港澳同胞有78,000多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市有归侨500多人,侨、港、澳眷属82,000多人。
天门华侨出国始于18世纪末,先后经历了北上(欧洲)时期、南下(东南亚)时期和新移民时期等几个阶段。
天门市的发展现状。
农业上,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天门市的优质棉、优质稻、双低油菜、瘦肉猪和特色水产品已纳入湖北省农业板块基地建设行列;龙头企业逐步壮大;合作组织不断发展;科技推广应用不断提升。
工业上,现已形成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医药化工、食品加工为支柱的工业经济格局,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旅游业上,近几年来在现有的陆羽公园,石家河文化旅游区,长寿山等旅游景点的基础上,又重新修建了东湖和西湖,作为天门有名的东西湖,不仅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周边地区的发展。
目前,小磨香油、天门土鸡蛋、黄花菜、酱鸡酱鸭、杨场酱品、天门烤鱼、汉江腊鱼等大批天门土特产品成为馈赠亲友和外来游客的必选商品。
《茶经》竹简、茶具、陆羽纪念盘、书画作品、扇品、茶香被以及蓝印花布等旅游纪念品也深受外来游客的青睐。
随着农副产品加工的深化和工艺品开发的进步,随着天门旅游市场的逐渐升温,天门旅游商品将开拓广阔的市场空间,不断增加新的产品。
天门旅游业毕竟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比较滞后,目前仍然是一个弱势产业。
全面完
成规划目标也还有许多制约因素,特别是旅游招商引资难度大,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期也较长,招商难度较大。
如张家湖、石家河等景区的开发建设能否在“十一五”规划期内启动,关键就在于是否有投资商愿意投资开发。
此外,我市农家乐虽然渐成规模,但不规范,档次不高,景观不美;旅游企业品牌意识不强,旅游人才短缺,旅游从业人员普遍素质不高,服务接待水平和质量还有待培训提高等等,都会对我市旅游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当然,这些问题毕竟都是发展中的问题,要通过发展来逐步解决。
运输业上,近几年来,天门市的运输业有了极大的改善和进步,新建了天门南站火车站,促进了与沿海发达城市以及周边城市的紧密联系,以及使人们的出行变得快捷方便的多。
天门还有天门站火车站,以及汽车南站和汽车北站。
建造业上,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以及旅游业的带动,新建了很多小区,其中围绕着湖北市天门中学周边新建了很多房。
天门新城的新建成为天门市经济发展的标志,天门新城成为天门的商业中心。
最近几年又新修了世贸大厦,以及围绕天门市实验高级中学的学区房。
天门市未来发展趋势。
工业上,优势产业链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天门的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和现有基础。
依托我市幼稚棉板块基地,建设大型棉花交易市场,加快华泰商贸建设城专业物流市场建设。
重点建设景天纺织服装工业园,重点支持湖北稳健、天门亿鑫、昌丰棉麻、金吉利纺织企业的发展。
形成优质棉板块基地—棉花交易市场—纺织—织布—印染—服装辅料—成衣设计生产—专业物流的纺织服装产业链。
农业上,天门是农业大市,是全国优质油生产基地,湖北省最大的瘦肉型猪生产基地,江汉平原最大的淡水产品养殖基地,武汉城市经济圈内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思路,围绕主导产业,形成“板块产业”新格局;加强油菜板块基地建设和水产品的;加强种猪交易市场、良种繁育基地、无公害、绿色食品瘦肉猪产销基地建设;稻谷精深加工;围绕资源优势发展食品加工业;建设物流中心和专业市场。
我市油脂化工、精细化工的发展势头好、盐硝资源丰富。
支持天德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生产脂酸钠产品,华成油菜籽深加工生物柴油的生产。
建设岳口精细化公园、盐化工产业园。
旅游业上,加强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交通设施建设,公路:实现天门到周边大中城市高速化,省干线等高级公路网络化,市区到乡镇、乡镇到乡镇公路二级化,初步形成“六纵六横两循环”的交通格局,有利于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和壮大。
铁路:新建、改建长荆铁路皂市客、货运站到天门城区30KM一级路和5KM 随岳高速公路连接线,保障天门境内客、货运需要,并带动辐射周边县市。
水运:
江汉平原航道网天门整治工程是2020年前我市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城市城镇旅游功能建设。
充分挖掘陆羽文化、石家河文化、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资源,形成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绿化美化城市环境,加强市政建设与景观建设的衔接,改造、提升陆羽公园和东湖公园;主要客运站点提供旅游咨询、集散服务,公共产所建立双语标识系统,窗口行业规范使用普听话,推广使用英语,为旅游者创造良好的体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