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人的忧患意识由来已久

中国人的忧患意识由来已久

中国审美文化精神之忧患
中国人的忧患意识可以说是由来已久。

最初,自人类觉得被火烧过的私物比生的美味的时候,就想以后没货了怎麽办,就无法迟到输死了,于是想尽办法燥火,然后就有了砖木取货,并有了留下火种的意识。

显然,这种忧患意识在人类学会用火的时候就有明显体现。

相传我国远古“唐虞时代”,氏族民主制奉行“群众议征”,曾一度出现“士传言过,熟人帮遇到,商旅抑郁时”的盛况。

唐虞时代也就出现路不拾遗、国泰民康、老有所终、壮有所用的社会情况。

这也是上位者拥有忧患意识所得来的斐然成效。

纵观历史,中国人总是在治世与乱世中轮回,作为中国的圣人——孔子的思想最具忧患意识。

我们都知道《论语》中讲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诸多方面。

其中最令人深思的便是忧患意识。

孔子对他的弟子最大的教育,并非做人的技巧,行事的手段,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其中尤为值得大书特书的即是“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是孔子一切言行的最初出发点,深处乱世的孔子,提出了一个乱世与治世都无法回避的根源问题——忧患。

正是由于有“忧患意识”,孔子才提出了他所理想的精神诉求——仁、义、孝、诚、信、爱,他希望他的学生和后人以此为本,在忧患之中永远立于“不惑”。

谈到孔子,我们不免想到孟子,如果说孔子的思想最具忧患意识。

,那么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精准指出了忧患意识的历史作用。

汉乐府里也有一句诗“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是忧患意识的最佳佐证。

这些先驱者的忧患意识可以说给我们以后国人的审美文化精神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中国人有了深重的忧患意识。

当然,也不排除中国人一直没有某一种固定而长期的宗教信仰的原因。

就像西方国家有着持久的宗教信仰,即是信念上有了一种支持。

它们认为一切都是神的旨意,是主的安排,他们可以信赖、依赖于这样一个伟大的力量,所以就不那么感到忧虑了。

而中国人没有这种信念的支撑就只能依靠自己,难免会感到天地苍茫,个人渺小而无助,这也更加加重了中国人的忧患意识。

总览中国文化时,这种忧患意识常出现于诗文篇章中,。

鲁迅的文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阿Q正传》、《药》、《故乡》中都体现出了鲁迅强烈的忧患意识。

这些都是拥有忧患意识所带来的益处。

然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具有两面性,这种忧患意识也不例外。

就拿近年时间发生的事例来说,忧患意识也给我没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自从2012上映以来,关于世界末日的讨论日趋激烈。

我记得那时候到哪都能听到什么世界末日到了等等言论,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恐慌。

还记得非典的时候,人们就抢盐抢得不亦乐乎,而到了日本大地震时又开始抢盐,说是盐里面含有碘,可以抗辐射。

还有情流感的时候,人们疯抢白醋。

而通过对我们中国的这种审美文化精神---忧患意识的论述,我们不禁要反思一下,想想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这种审美文化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