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5《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工程设计文件要求》(二次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工程设计文件要求》编制组二一四年二月〇项目名称: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工程设计文件要求项目统一编号:1382项目承担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东方同华科技有限公司、中钢集团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研究设计院编制组主要成员:燕中凯、陈、井鹏、刘媛、邹耀、宋乾武、姚群、李苑彬、喆杨奕、王刚、李穗中、姚念忠、吕永霞、刘成、王忠标准所技术管理负责人:姚芝茂标准处项目负责人:范真真目次1 任务来源 (1)2 标准制定必要性 (1)3 主要工作过程 (2)4 国内外相关标准研究 (2)5 编制依据、范围及原则 (3)6 主要技术内容及说明 (5)7 标准实施可行性分析 (13)8 标准实施及管理建议 (14)9 征求意见处理情况说明 (14)1 任务来源2006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下达了《关于下达2006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环办函〔2006〕371号),提出了制订《环境工程技术规范-工程设计文件》(项目编号为1382)的任务,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承担了该标准的编制工作,并联合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东方同华科技有限公司、中钢集团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研究设计院组建了编制工作组。
2 标准制定必要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环境工程建设项目逐年增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个人进入环境保护工程咨询、设计、施工、运行领域。
但目前尚无统一、完善的环境工程咨询、设计文件编制标准、规范,各咨询、设计单位及从业人员只能参考、借鉴其他行业的咨询、设计文件编制标准、规范,自行确定环境工程咨询、设计文件内容和深度。
环境保护行业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行业,环境工程有其不同于其它行业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环境工程咨询、设计单位的业务水平良莠不齐,难以很好地把握环境工程咨询、设计工作的侧重点和有效解决环境工程技术、经济问题,导致目前环境工程咨询、设计文件的编制内容混乱、深度不够、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
一些环境工程的咨询文件不能满足政府立项、审批、核准和控制投资的需要,工程设计文件达不到指导项目工程后续建设施工工作的要求,以致最终使工程无法达到既定目标,运行后的处理效果也不能满足国家环境保护的排放标准,给国家、地方政府和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甚至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环境工程设计文件提供的环境工程技术参数是评价环境工程质量的重要依据,虽然国家有关法规和规范对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工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且规定了对工程施工图的强制审查制度,也赋予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对设计文件具有监督、检查的权力,但在实际工作中轻视设计文件核查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例如一些污水处理工程由于可行性研究阶段对服务区内污水量的统计不准确、预测不合理,导致工程设计规模与工程建成后实际污水量存在巨大差异,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多年后实际处理量也难以达到工程设计规模,俗称“晒太阳”。
尤其是我国各地都设立的开发区、工业园大多也都配套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在这类污水处理厂工程可行性研究时,工程咨询单位没有对园区污水、废水中污染物组成、毒理及腐蚀等特性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研究,简单采用人为设定的可生化性(B/C值)单一指标来确定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方案,工程设计单位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提出的工艺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直接套用市政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技术参数,导致大量此类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不能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
基于上述原因和现象,国家对环境工程的建设管理和质量监督工作应从工程咨询、设计文件质量控制源头抓起,特立项编制本标准。
通过本标准的实施,对环境工程咨询、设计文件的内容及编制提出明确的要求和规定,解决环境工程咨询、设计单位和从业人员的工作急需,确保环境工程建设目标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从根本上避免发生恶性环境污染事件,这对于提高和保证环境工程咨询、设计质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标准是对不同领域污水、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以及污染场地和污染土壤修复等环境保护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阶段的咨询、设计文件规范化的编制格式、内容和深度进行的归纳总结。
3 主要工作过程3.1 开题报告及大纲编制2007年1月,编制组开展前期工作调研,并开始编写本标准的开题报告和编制大纲。
2007年5月,编制组完成开题报告和编制大纲。
3.2 征求意见稿编制2007年8月~2009月8月,编制组按照本标准的编制大纲进行征求意见稿编写工作。
2010年4月,编制组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后,向国家环境保护部呈报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2011年8月,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设计单位、科研院所、工程公司,以及环保部相关业务司等50多个单位、部门广泛征求意见,共收回反馈意见50条。
编制组对收集的意见进行了整理分析。
3.3 送审稿编制基于国家对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以及行政许可制度改革要求,并进一步总结我国早期设计、建设的环境工程出现的问题,编制组经慎重研究决定对本标准的送审稿及编制说明进行重新编写,并分别于2012年9月、2013年3月和2013年9月由环保部科技司组织召开专家审查会对标准正文及其编写说明进行了组织把关。
2014年2月,编制组完成了标准送审稿和编制说明的编写工作,并上报环保部科技司。
4 国内外相关标准研究4.1 国外相关标准研究国外对环境工程技术标准、规范的制定开展了大量的长期的研究。
国际标准化组织和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发布了多项环境工程技术编制、规范。
国外与环境工程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大多是面向环境产品或服务的自愿性标准,其技术标准、规范类型主要包括基础标准、环境质量和污染物监测分析方法标准、产品与设施性能分析测试标准,以及环境保护产品标准等。
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已经发布了多项环境工程设计规范,对环境工程设计中的各项技术参数和设备选型等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和规定。
经查询,尚未发现国外有专门针对环境工程咨询、设计文件内容和编制要求的规定。
4.2 国内相关标准研究国内相关标准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设计文件编制要求,一类是各行业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规定。
为确保工程咨询、设计质量,贯彻《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93号),国家各部委分别发布了一系列针对设计文件的标准。
比如,建设部发布了《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4]16号)、《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8]216号)等;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轻工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深度规定》(QBJS5-2005)、《轻工业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编制内容深度规定》(QBJS6-2005)、《轻工业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编制内容深度规定》(QBJS34-2005)、《机械工业建设工程设计文件深度规定》(JBJ35-2004)等;国家粮食局发布了《粮食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LS/T8002-2007)等。
上述文件对本标准的编制起到了重要的启示和一定的借鉴作用。
此外,为了做好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我国早在1987年就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87)国环字第002号文),规定了所有对环境有影响的新、扩、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环境保护要求,并对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中的环境保护篇(章)内容做出了原则性规定。
自《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87)国环字第002号文)颁布二十多年来,我国部分行业,如合成纤维、火电、橡胶、煤炭、港口、化工、矿山、石化、通信、水泥、公路、铁路、机械、海油、有色金属、饮食等,均根据国家相关环境保护法规要求,先后修订和颁布了本行业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计规定或规范,对本行业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计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仍没有专门规定环境工程设计文件内容和深度的标准,但化工、冶金等部分行业有本行业的建设项目设计文件深度规定以及环境保护规定。
5 编制依据、范围及原则5.1 法律、法规依据编制本标准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9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87)国环字第002号)等。
5.2 主要技术依据编制本标准采用的主要技术依据为《标准化工作导则》(GB/T1)系列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6年第41号)等。
5.3 标准编制范围5.3.1 标准适用领域本标准的适用领域为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物理污染防治,以及污染水体、场地及土壤修复等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工程。
5.3.2 标准适用范围本标准的适用范围为环境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工程预算文件编制。
5.3.3 标准使用功能本标准的使用功能为环境工程咨询、设计单位及从业人员编制环境工程咨询、设计文件,政府部门对环境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核准、评审、监督、管理,以及投资人决策、控制投资的依据。
5.4 标准编制原则5.4.1 科学性原则本标准注重体现科学性原则:(1)本标准对环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及编制要求,侧重于引导编制者应立足于政府部门及投资决策者的角度,以环境工程项目的立项、审批、核准、评审、监督、管理,以及投资决策、投资控制为目的,可行性研究结论应全面、客观、公正,技术方案应先进、可靠、适用,技术要求应现实、合理、明确;(2)本标准对环境工程的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内容及编制要求,侧重于引导编制者应立足于环境工程建设施工、运行管理者的角度,以实施环境工程建设施工、运行管理为目的,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全面、具体、详实、清晰、准确;(3)本标准充分注重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可行性,本标准规定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和编制要求基本符合国际上较多采用的项目申请报告、项目投资评估报告、项目投资建议书的主要内容和编制惯例;本标准规定的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内容及编制要求基本符合国际上较多采用的工程基本设计(Basic design)的主要内容和编制惯例;本标准规定的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内容及编制要求基本符合国际上较多采用的工程详细设计(Detail design)的主要内容和编制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