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章 政府审计基本业务流程
第三章 政府审计基本业务流程
审前培训形式:
编制审计讲解提纲
请专家介绍情况
集思广益,审计人员互相交流审计方法和经验
1.审计通知书必须以审计机关的名义制作和送达,体现的是 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的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不能以审计 机关内部单位或审计组的名义送达。 2.对每一事项实施审计,都必须事先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 通知书,这是法定程序,否则被审计单位有权拒绝接受审计。 3.审计通知书必须在实施审计3日前送达被审计单位。 在下列三种特殊情况下,审计机关可以直接持审计通知书实 施审计:一是办理交办的紧急审计事项的;二是发现被审计 单位涉嫌严重违法违规需要突击审计的;三是其他不宜提前 三日送达审计通知书的。 (新修订的审计法规定) 4.审计机关可以直接送达通知书,也可以邮寄送达通知书。
3
审计项目计划是指审计机关每年对审计项目(包括专 项审计调查项目)作出的统一安排,也称年度审计项 目计划。 审计项目计划一般包括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的项 目,上级审计机关授权的项目,领导交办的项目和审 计机关自行安排的项目四类。 我国一直实行审计项目的计划管理。1996年根据审 计法的规定和审计工作规范化建设的统一部署,制定 了《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的规定》。实行审计 项目计划管理也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
政府审计项目实施方案是政府审计组实施审计项目的 具体安排和内容,是保证审计工作取得预期效果的重 要手段,也是审计机关检查、控制审计质量和审计工 作进度的基本依据。 审计组应根据年度政府审计项目计划的要求,结合对 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所做的调查,并围绕审计目标来 编制具体的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的内容: 编制依据,被审计单位名称及基本情况,审计目标, 审计范围、内容、重点和实施步骤,预计审计工作起 讫日期,审计组组长、成员及其分工,编制日期等。
审计证据的种类
按照审计证据的来源,可以把审计证据分为原是
证据和派生证据。
按照审计证据与待证明的审计事项之间的关系,
可以将审计证据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按照审计证据的形式可以分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言词证 据、鉴定结论和检查复算笔录等。 (1)书证。 是指以文字、符号、图画记录反映一定的思想或行为,其内容 能够证明审计事项真相的各种载体。书证是审计中使用最广泛 的一类审计审计证据。 (2)物证。 是以自己的外形、特征、规格、数量、质量等证明审计事项真 相的物品。 (3)视听资料。 (4)言词证据。 就有关问题向有关人员,包括被审计方负责人、业务经办人员、 财会人员、和被审计方以外的其他单位有关人员调查时,有关 人员对问题所做的陈述。只要其内容能证明审计事项的真相, 均可作为审计证据。
充分性 是就审计证据证明审计事项的程度而言。要求审计 人员从不同的角度收集足够的证据,是使之能充分 证明审计事项的真相。 合法性 审计证据必须由审计人员收集、认定。其他人无权 收集、认定。在收集认定过程中,审计人员必须严 格遵守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采取法律允许的手 段和形式。
处理:
•
发现原审计方案的审计重点、范围、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法与 符合性测试的结果不相符,必须按照规定程序及时修订审计 方案,对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做出切合实际的调整。
实质性测试:
正确运用各种审计方法,例如检查、监盘、观察、
查询、函证、分析性复核、计算等方法,取得充分
可靠的审计证据和认真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等。
基本原则:
•
审计机关每年有众多固定的审计事项,每年对所有 审计事项进行全面审计是不可能的。同时,随着经 济形势的发展,国家每年宏观经济政策的侧重点也 有所变化。 这就要求审计机关制定审计项目计划,一方面有利 于抓住工作重点,适应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更好 地为其服务;另一方面也使审计工作得到科学组织, 有序进行,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审计组在工作职责上具有特定性和单一性。
审计组的职责就是对某一具体审计项目实施审计, 负责该项目审计中的具体工作。
审计组在实施项目审计中具有一定的法律地位。 审计组能够代表审计机关依法行使审计职权,其行 为具有法律效力。同时,审计组应当遵守审计程序, 履行相应的职责和义务。
审计组的主要职责
政府交办项目
各级政府要求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的项目。
其他交办、委托或举报项目
本级政府以外其他领导或权力部门要求审计机关实施审计 的项目;由他部门委托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的项目或提请审 计机关配合审计的项目;接受群众举报决定应当实施的。
文字和表格两部分。 文字部分的内容: 上年度政府审计项目计划完成情况,本年度审计项目 安排的依据和指导思想,审计目的,完成计划的主要 措施等。 表格部分的内容: 审计项目名称、类别、级别和数量,完成审计项目的 时间要求和责任单位,被审计单位名称及其主管部门 和所在地区等。 项目计划管理工作: 实现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制度。
(5)鉴定结论。 鉴定结论是指根据审计机关的要求,有关专门机构或专 门知识的人对审计事项中的某些专门问题进行鉴定,提 出的结论性的意见。 (6)检查复算笔录。 检查复算笔录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有关资料、资 产、内部控制制度、业务流程等进行检查验证,或者对 有关汇总的数字进行复算,制作的笔录。检查复算笔录 可以作为审计证据。 (7)其他证据。
对内部控制的初评内容包括内部控制设置的健全性和合理 性两个方面。 审计组应根据初评的结果,及时调整原拟定的审计方案。 初评后的处理方式: 控制系统正常,内控能防止或发现和纠正重大错报或漏报, 则应适当降低控制风险的评估水平,并根据所确定的符合 性测试范围,转入符合性测试阶段; 控制设置有限或认为不宜进行符合性测试时,则应停止对 内控的符合性测试,而直接转入实质性测试。 审前调查方式: 实地调查,查阅相关资料,走访上级主管部门、监管部门、 组织人事部门等。
第三章
政府审计基本业务流程
政府审计项目计划阶段 政府审计准备阶段 政府审计实施阶段 政府审计终结阶段 审计整改检查阶段
2
政府审计项目的构成
政府审计项目计划的内容及管理
政府审计项目计划的编制
政府审计项目计划的调整
制定政府审计工作方案
政府审计项目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检查和考核
1.拟订审计实施方案。 2.实施审计 。 3.撰写审计报告。 4.征求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意见。
5.将修改后的审计报告,连同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 意见以及审计组的书面说明一并送审计机关。
6.审计机关委派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其他工作。
基本要求:
为了合理确定审计风险,突出审计重点,并确保审计方案的 切实可行,组成政府审计组后,应进行初步的审前调查。 审前调查的内容: 被审计期间的宏观经济环境 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情况 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体制 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业务流程及其特点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设置和贯彻情况 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 对内部控制系统可信赖程度做出初步评价
审计证据的特性
客观性 要求审计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是与实际情况相符的。 相关性 是就审计证据与审计事项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而言的。即 审计证据必须与有待证明的审计事项之间存在内在的必然的 联系。通常有两种情况: 一是审计证据本身是待证明审计事项的组成部分,与待证事 项部分或全部重合。二是审计证据虽不是待证事项的组成部 分,但与待证事项有直接或间接关系,能够起到证明作用。
•
•
审计组的性质和地位 审计组在政府审计法律关系中,不具有审计法律关系主体资 格。 审计组虽然能够代表审计机关具体实施审计,行使检查、调 查等权利,但审计组应始终对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采 取一些重大行动应经审计机关批准。审计组不能以自己的名 义采取临时强制措施和做出最终审计结果。不能独立承担审 计行政法律责任,其行为后果由审计机关承担。 审计组在存在方式上具有临时性。 审计组因实施某一具体审计项目而组建,并随着该项目的完 成而自动解散,它不是审计机关正式建制的一级行政单位, 不具有固定性和长期性。
了解情况,熟悉背景;
进行初步调查;
拟定审计方案。
基本要求: 为了使政府审计项目计划真正落到实处,审计机关必须建 立政府审计项目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制度。 报告内容: 计划执行进度和计划执行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措施、建议 等。 报告时间: 审计署统一组织政府审计项目计划的执行,由审计署有关 专业审计司和省级审计机关分别于每年7月和次年2月向 审计署提出上半年及全年计划执行情况的综合报告。
上级审计机关统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围绕政府工作重心所确定的在所辖区域内由下属各级审计
机关统一开展的审计项目。
自行安排项目
各级审计机关根据自己的审计力量情况,在本机关审计管 辖和分工范围内,自行安排开展的审计项目。
授权审计项目
由上级审计机关授权下级审计机关实施的、属于上级审计 机关管辖范围内的审计项目。
作必要的调整。
基本要求:
政府审计项目计划下达后,审计机关应当及时编制
审计工作方案。
审计方案的内容:
编制审计方案的依据;
被审计单位的名称和基本情况。
审计的范围、内容、目标、重点、方式、方法、 实施步骤和预定时间。
审计组长、审计组成员名单及其分工; 编制审计方案的日期。
编制审计方案的程序:
抄送:×××××××
进驻被审计单位 对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
对审计项目进行实质性测试:
• • •
收集审计证据 编写审计日记 编制与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29